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2012-01-29 02:41:36魏旭凤贵照旺刘海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痢疾杆菌结肠镜溃疡性

魏旭凤 贵照旺 刘海银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濮阳457000)

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魏旭凤 贵照旺 刘海银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濮阳457000)

健脾清肠法;溃疡性结肠炎;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UC)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发生在结肠黏膜层原因不明的炎症性病变,属中医“泄泻”、“下痢”范畴。主要表现为长时间反复发作腹泻、腹胀、腹痛、里急后重、血性粘液便及不同程度全身症状。现代医学临床上治疗本病多采用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存在药物毒副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上具有很好的优越性。笔者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健脾清肠法治疗,另对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倡导疾病学术研究讨论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执行,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0~65岁;病程3个月至10年。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9~64岁;病程3个月至9年。2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健脾清肠汤口服及保留灌肠。方药组成:炒白术30g,炒苍术30g,茯苓30g,黄连10g,地榆15g,白及20g,白头翁30g,三七粉3g,炒麦芽10g,五倍子15g,石榴皮30g,炙甘草6g,以上药物加水煎取三遍,共取药汁500ml,口服400ml每日分两次服用,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研末加温盐水配成0.025g/ml混悬液100ml,脓血便重者加5~10mg地塞米松,腹痛重者加654~2片10mg保留灌肠,15d为1个疗程,2~3个月后评价疗效,服药期间禁食生冷、辛辣刺激之品。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分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四级。治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疤痕,大便常规镜检3次均正常;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次要症状改善达二级以上,舌脉基本正常,结肠镜复查全结肠黏膜恢复程度达二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白细胞数在3个以下;好转: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达一级以上,结肠镜检查全结肠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一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白细胞在6~10个;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未改善。

2.2 治疗效果治疗组60例患者中治愈29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4例,显效5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安全性治疗组用药期间未见患者出现中毒、过敏等不良反应,生化检验等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对照组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停药后消失,生化检验等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2.4 随访随访6个月至2年,治疗组复发13例,症状及肠镜检查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同法治疗1周后好转,复发率21.7%;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时症状较治疗前稍轻,肠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再经治疗后好转,复发率40%,2组复发率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电子结肠镜等检查器械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逐渐提高,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其病情缠绵难愈、易复发,且被认为是结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尚无特效防治措施,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药充分运用辨证论治这一诊疗特色,通过整体辨证用药与局部相结合,采用内外并用,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有很大的突破。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虚失于运化,湿热内蕴,熏蒸壅滞肠间,致肠络受伤腐败成疡,化为脓血,谨守病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施,双管齐下。笔者采用健脾清肠之法,以健脾益气、清利肠道湿热,为治疗本病的原则。方中炒苍术、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化湿和中;黄连燥湿清热;白头翁清泻大肠热毒、祛积滞而祛邪;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地榆收敛止血;炒麦芽消食和胃;五倍子、石榴皮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健脾、清利湿热、活血止血、去腐生肌,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挥发油有明显的抗副交感神经介质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痉挛,对交感神经介质肾上腺素引起的肠肌松弛有明显效果;白术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黄连可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消炎、杀菌、止痛作用,同时有抗溃疡作用;白头翁对痢疾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及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有抑制溃疡、保护黏膜、促进肉芽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三七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地榆抑制痢疾杆菌,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减轻组织水肿,促进溃疡愈合;五倍子抑制痢疾杆菌,与黏膜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被凝固对肠黏膜有收敛消炎作用;石榴皮具有杀灭痢疾杆菌和收敛作用;甘草可促进组织修复,利于溃疡愈合,增强局部免疫功能。诸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促溃疡部位肠黏膜上皮修复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自拟健脾清肠法的中药,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益气健脾、清利肠道湿热,整体调节全身状况,加上中药保留灌肠,让药液直达病所,起到清热解毒、收敛止血、去腐生新作用,改善肠黏膜组织微循环,增强肠上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速损伤黏膜的修复,从而使溃疡愈合。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5.016

1672-2779(2012)-05-0023-02

:苏玲

2012-02-12)

猜你喜欢
痢疾杆菌结肠镜溃疡性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白头翁汤对痢疾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中医药信息(2020年5期)2020-09-17 09:51:50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儿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7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