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慧
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
樊 慧
基层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当前,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参与度不够、稳定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现实问题,可采用提升服务意识、充分挖掘资源、创新管理体制等策略,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是整合社区人力资源,发展基层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真正普及基层社区教育工作的人才保障举措。基层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支撑。基层社区教育工作纷繁复杂、面广量大。因此,除了要加强社区教育专职干部教师管理队伍的建设,还必须十分重视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基层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重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强调“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各单位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夯实社会和谐根基的理念出发,充分认识发展志愿者事业是建设和谐城市社区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志愿服务事业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切实增强发展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顺关系,长远规划,积极探索志愿者队伍工作机制,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努力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地方社会服务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普及基层社区教育及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目前,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一些问题上还有待加强。
(1)服务意识不强。志愿者的社区归属感并不十分强烈,因队伍的稳定性不高以及服务对象的流动性大,志愿者无法与服务对象互动,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容易降低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2)工作参与度不够。现有的志愿者队伍多数是热心社区工作的一小部分村民群众,这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3)队伍稳定性不高。目前的志愿者队伍是一支动态的松散型队伍,他有流动性和非稳定性。每年有新的人员加入,也有因各种原因离开的人员。(4)运作机制不够完善。尽管目前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网络已逐步建立,但相应的工作运作机制却没有成熟和完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制度保证。一是活动制度不健全。志愿者队伍的活动开展缺乏计划性和制度性,并且没有规范和落实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导致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不自愿,而许多注册志愿者又被闲置。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不严格,导致临时性不在册的志愿者人数远远超过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造成资源的流失。而注册志愿者也没有规范地使用志愿者登记注册证,使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缺乏记录和依据。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目前,基层社区还缺乏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常态性表彰制度,无论志愿者组织还是社会,对志愿者社会性、制度性、与其切身利益挂钩的奖励激励措施基本没有。
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程度反映了社区人员归属感程度的强弱,也反映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实际水平。志愿者队伍是一种倡导终身学习的组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建设。
志愿者是一种自觉的社会义务性行为体验的社会群体,应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同时他们的人生价值需求处在尊重、关爱的理性层面。志愿者队伍的建设角色定位必须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讲究实效的基础上。例如,针对青年学生志愿者,我们应根据实际需求,开发吸引青年学生志愿者参与的活动项目,在项目设计、活动资金和人员参与上,体现服务性、专业性、参与性和互动性。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志愿者与教学点的“互动受益”关系,为他们的学习实践提供平台,在服务互动中双方共同受益。
要通过各种形式倡导和培养志愿者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让每位志愿者意识到:人人需要为他人服务,人人都能服务他人。人与人之间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服务非常广泛,形式多样,也可以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助人一臂之力,也可以用自己爱心帮助他人,解决燃眉之急。志愿者来源多样,不管是在职的、还是离退休人员,都应本着“我志愿、我梦想、我光荣、我能行”的奉献精神为村民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基层社区成员群众守望相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的服务意识。
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壮大志愿者队伍,首先要建立志愿者队伍的基本台帐,摸清辖区内的人力资源情况,把机构框架固定下来。如基层驻镇企事业单位有资金、设施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可以主动与他们取得联系,加强沟通,有选择性地吸纳他们参加基层社区教育活动,把他们当作社区的一员,同时动员他们的员工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单位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与社区教育共享。离退休人员,有许多是身体健康且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我们应当把他们吸纳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用之所长。每年寒暑假到社区报到的大中学生,是我们关心培养的对象,也是协助我们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应当及时吸收他们加入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此外,我们要与地方中小学形成共建关系。学校内的各类有特长的教师就是丰富的人才资源,如聘请学校的音乐老师来社区市民学校指导唱歌,美术老师为喜爱书画的村民带来艺术上的熏陶。要打破围墙、加强合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创造更好的机会。
要使松散型的队伍变成紧密型,非稳定性相对稳定下来,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发挥特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形成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组织优势。根据志愿者构成情况,分为宣传教育、帮困资助、就业帮扶、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若干服务队伍,各司其职,更好地服务于村民群众;(2)分组管理。志愿者队伍的组织框架固定下来后,将其依附在一个群团组织内。例如,教师志愿者队伍依附在学校党/团支部;老年志愿者队伍依附在老龄委、老年活动中心;青年学生志愿者依附在学校学生会等。要做到人员流动、框架不散、目标确定、功能不变;(3)健全机制。针对志愿者队伍建立公开招募制度、服务登记制度、定期会议制度和服务偿还制度,规范运作管理机制,发挥志愿者队伍的积极作用。例如,平时做好每一个志愿者的活动过程记载,一个时限后,以评比的形式,进行评优奖励。根据志愿者服务偿还制度,给志愿者的社区服务提供偿还,确认他们的劳动价值;(4)构建阵地。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社区各类资源构筑志愿者队伍服务载体,发挥村委信访调解、妇联计生、劳力安置等条线职能作用,为驻地单位和村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以社区市民学校、村民业余学校和企业职工业余学校为服务主阵地,定期开展活动;(5)开展活动。根据志愿者队伍构成情况,积极组织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绿色环保、法律援助等各类特色服务活动,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总之,基层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有待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更好地构建村民终身学习体系,我们要结合实际,把基层基层的社区教育工作做得更加贴近村民生活。相信随着基层的社区教育工作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志愿者队伍会越来越壮大,质量会越来越高,队伍建设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从而更好地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1] 陈乃林,张志坤.社区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厉以贤.社区教育原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樊慧,男,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26-0067-02
[责任编辑 秦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