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 尹立苹 孟少英 蒋晓菲 陈洪侠
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天津科技大学 尹立苹 孟少英 蒋晓菲 陈洪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且形势严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探讨了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加强实验室布局规划建设,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实验环境。
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谐校园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在强调“以人为本”的文化背景里,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就必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也成为我国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1]。因此,各高校现在都充分认识到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探索未知世界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以及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备场所;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实验室的安全对整个学校的安全与和谐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各种安全隐患频发,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例如,2011年,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了布鲁氏菌病;2011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达1500平方米;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因违规操作实验引发爆炸,5名师生受伤;大连某理工大学三束实验室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一名研究生死亡;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因高分子实验室无防护措施,导致女博士“汞中毒”昏迷五个月等等。而且,据2008年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53.9%的大学生不会使用灭火器,71.0%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安全自救知识培训[2]。以上安全事故和调查数据都反映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探索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秩序稳定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建立和谐校园之根本。
近几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折射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缺失;实验室规划设计不合理,缺乏硬件设施保障;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等。
分析以往的安全事故,不难看出导致事故发生最直接的原因是从事教学科研的师生和实验室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与人为有关的因素,比如,粗心大意或存在侥幸心理,实验前未做好充分准备,不遵守操作规程等。据调查,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为98%,而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则是主观上的,从根本上讲就是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3]。
一般学校的实验楼事先没有做统一规划,建成后根据具体用途再进行环境改造,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由非专业人士设计,对设施和装备的安全考虑不周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工程设计上的漏洞。例如,一些机械类实验室缺乏备用供电设施等应急保障系统,导致重要的实验室设备和大型设备容易因工作中突然停电而遭到损坏甚至报废;一些会产生有毒气体的生化类实验室没有安装通风设施;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由于没有密封良好的容器,而导致病毒泄漏进而引发传染病;从事放射性操作的实验室因没有必要的防护设施而导致人员伤害等。
另外,许多实验室年久失修,通道狭窄,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防火等级低,火灾隐患多,为防盗而乱设防护门窗以及堵塞安全通道等现象严重。这些给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重重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4]。
随着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校内外人员到实验室开展工作,但相应的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出现紧缺,有时只得聘请临时工或研究生到实验室值班,但他们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而且相应的安全措施也没有落实,给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留下了不少隐患。此外,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往往是蜻蜓点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缺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得好与差的单位不能及时给予奖励或处罚[4]。
多年以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参差不齐,职责不统一,职责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不到位、走过场等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还大量存在[5]。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本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加大安保投入;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实验室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要建立具有高效率、功能完善和安全的实验室。而在设计之初,考虑周全、确保安全对实验室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实验室在新建、改扩建过程中,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照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考虑实验室的通风、排污、照明以及温度、湿度控制等因素,水、电、气等管道布局应合理、安全和规范[4]。而且,在设计之初还要充分考虑到升级扩容和配置变化。比如,实验室的动力系统需要在最初就考虑建设最大数量的通风柜;管道尺寸需要考虑将来可能的变化,并为今后通风柜预留垂直排气竖管等。这些设施在建设初期安装,需要的时间和费用大约只是今后改造成本的1/3。因此,实验室的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科学实验的方式方法的飞跃进步,信息科学的疾速革命,数据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普及,促使人们更迫切地需要协作创新、交流共享、灵活高效。那么,实验室的规划设计就要顺应这些需要,并引入新的设计理念[6],如创建“融合建筑”,促进科研、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以团队为基础的研究;实现“开放”和“封闭”实验室之间的相对平衡;追求灵活性、模块化,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关注数据通讯系统在整个基础建设中与设备的衔接问题。
最后,还要加大实验室的安全保障设施投入,对旧实验室进行改造,为有需要的实验室加装煤气泄漏报警装置、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及医药急救用品箱,建立火警自动感应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增强实验室的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3,7]。
制度——学校管理的基石。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建立健全一系列科学完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高校应该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组织专家和机关管理人员制定适合本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制度要全面合理,操作性强[8]。对生化类实验室还要制定危险品管理规定和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并严格使用登记管理。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首要的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能,设立专门机构在主管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负责全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各单位的一把手直接对本单位的安全负责,并设立安全管理专职岗位,各实验室或课题组配备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各项安全指标落实到位,确保实验室活动全过程的安全,师生参与监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形成领导抓、部门管、全体师生参与的安全管理网络格局[9]。
其次,要健全应急机制,提高突发事故处置能力。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机制、应急措施、事故处理步骤等。当遇到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安全事故时,及时、科学的应对措施往往能够有效地控制事故发展,尽量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10]。
最后,还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有效的考核、奖惩等激励机制,能加深实验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自觉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欠缺以及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4]。如设置以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并将安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给予一定的学分,使之规范化,同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讲座、报告会、参观、演讲、知识竞赛、观看教育片等活动;建立安全教育与管理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确保安全教育持续、高效运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校刊、板报、宣传横幅、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类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务求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2]。
我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新校区规划建设、实验室安全检查、废液处理、危险药品和易制毒品监管等,并均已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在新校区规划建设初期,我处相关工作人员就介入到新校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献计献策,制定建设标准和要求;在实验室安全检查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标准,并将检查结果与实验员考核挂钩,使实验室的整体环境得到了提升,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实验室废液处理方面,制定了废液处置流程,设立专项经费,对全校范围内的有毒有害废液采用专有容器实施分类收集、免费回收、定期送交有资质的公司处置的管理模式;在危险药品和易制毒药品监管方面,规范了采购申请、严控申购数量,施行了集中采购和领用登记的管理模式。此外,我校还制定了《天津科技大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天津科技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管理规定》和《实验室安全手册》等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
实验室安全是建立和谐校园的基石,只有确保基石稳固坚实,才能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11]。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结合单位安全工作的实际,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实验室规划建设及安保设施投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努力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这对促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校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4]。
[1]李五一.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EB/OL].http://www.culabs.com.cn/ncls/seminar-snewsreport-1597.htm,2011-11-14.
[2]张胜贵,王庆.构建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消费导刊,2011(6):175-177.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1(7):54.
[4]丁珍菊,方能虎,张建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4-420.
[5]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153-157.
[6]尹智宏.美国科研教学实验室设计趋势展望[EB/OL]. http://www.culabs.com.cn/ncls/seminar-snewsreport-1597. htm,2011-11-14.
[7]易国顺,赵邦枝,李名家,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70-171.
[8]唐岚,李晓林,谢庆春,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249-252.
[9]刘照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实验室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3):78-91.
[10]张志强.日本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64-167.
[11]潘蕾.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188-190.
G647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D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