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进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金华 321004)
网络环境下期刊信息资源建设面临诸多问题,期刊文献的载体、类型与传播、利用方式更加纷繁复杂,期刊的生产者、管理者及利用者的关系也更加扑朔迷离.深入研究纸型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协调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子期刊代表着期刊的发展方向,昭示了期刊的未来与希望.中文电子期刊目前主要采用数据库制作商的集群网络化的出版模式,自主网络出版方式发行的电子期刊比例很低.因此,本文以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期刊数据库为例,分析、论述了电子期刊(特别是中文电子期刊)出版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时效性是立刊之本,有助于提高期刊质量,提升期刊核心竟争力和生命力.然而,中文电子期刊出版的时效性却很不理想.“纸本期刊的出版时间早,一般情况下比电子期刊的出版要早2~6月”[1].维普、同方、万方“三个数据库数据滞后问题相当严重.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均滞后7.13月;清华同方期刊全文数据库平均滞后3.09月;万方数据库平均滞后10.19月.在3个数据库中,更严重的是都有个别刊物数据滞后达1年之久”[2].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其发行普遍滞后于纸型期刊:滞后期未超过1月的429种,占种数的29.1%;滞后期2~3月的769种,占种数的52.2%;滞后期4~5月的107种,占种数的7.3%;滞后期超过6月的167种,占种数的11.4%[3].“在线的电子版滞后纸本刊3月到半年甚至1年不等.例如,Proquest数据库的某些期刊,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的部分期刊”[4].笔者统计了《化学教育》等100种馆藏期刊被同方、万方、维普收录、反映的情况,结果表明:周刊4种,平均时滞为129天;半月刊10种,平均时滞为84.2 天;月刊44 种,平均时滞为91.82天;双月刊36种,平均时滞为108.29天;季刊6种,平均时滞为73天.100种刊物的平均时滞为95.18天.在被随机抽样调查的刊物中,时滞最短者2月稍多,时滞最长者超过4月;大多数刊物的时滞约为3月.上述研究表明,数据库收录普遍滞后于纸本期刊;不同数据库收录纸本期刊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同一数据库的远程访问与镜像资料之间也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外文数据库因采用链接技术而非重新制作,因而不存在时滞.相反,少量电子期刊提供给读者阅读、利用的时间还略早于纸型本.
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生产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据统计,《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共评选出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核心期刊737种,其中同时入选2个类目的为39种,同时入选3个类目的为5种,排重后,评选出的核心期刊实际为693种.在693种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同方、维普、万方3个数据库同时收录的为209种,占总量的30.16%,2个数据库同时收录的为383种,占总量的 55.27%[5].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2010年订购中文纸型期刊1 683种,其中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1 399种,占总量的83.1%;被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有1 160种,占总量的68.9%.被2个数据库同时收录的有1 087种,也即收录的重复率高达64.6%[3].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 年,仅Springer公司的ARL、EBSCO公司的ASP和BSP 3个数据库重复收录的期刊就多达1 254种,而我国同时订购这3个数据库的大学图书馆至少有13所[6].因此,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生产中重复收录率相当高,期刊文献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期刊数据库建设在重复收录、同质化明显的同时存在空白缺门现象,影响了馆藏期刊信息资源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就期刊品种而言,《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版)共评选出核心期刊1 571种,同方未收录的为173种,维普未收录的为253种[7],2个数据库缺收的比例分别为11.01%与19.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版)共评选出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693种,同方未收录的核心期刊为80种,占期刊品种总量的11.54%,维普未收录的核心期刊为140种,占期刊品种总量的20.20%,万方未收录的核心期刊为492种,占期刊品种总量的71.00%.上述3个数据库均未收录的核心期刊共34种,占期刊品种总量的 4.91%[8].就期刊的卷期而言,同方、维普、万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未能按卷期连续收录核心期刊的情况.就收录具体文章而言,不完整、不系统的迹象就更加明显.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维普收录单种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只能以1位数计的就达34种,共发文132篇,仅占发文总量的0.17%[8].这一统计结果与另一研究者指出的同方、维普“这2个数据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录期刊缺期或一期只收几篇文章”[9]的情况十分吻合.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2010年订购的1 683种纸型期刊,被同方、维普收录的共1 472种,占种数的87.5%.2005~2009年5年间,该馆订购的纸型期刊,同方完整收录的比例为84.4% ~88.6%;未能按刊期完整收录的为 3.1% ~9.4%;全年缺收的比例为 5.6% ~8.8%.同期,维普完整收录的比例为53.8% ~83.1%;未能按刊期完整收录的为4.2% ~8.8%;全年缺收的比例为 12.7% ~ 41.4%[3].统计数据表明,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文献的完整性、系统性亟待加强.
较之纸型期刊,电子期刊收录期刊文献的稳定性不高.著作权法、许可协议、经济利益、收录范围、技术手段等方面均会影响期刊数据库收录的稳定性.2008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220多种科技期刊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采取了独家授权发行模式,《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等720多种学术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采取了数字版权独家经营许可模式,有利于期刊网络市场的规范化与产业化.但目前已采用独家经营模式的期刊仅占我国期刊发行总量的10%左右.出于对纸型期刊发行量、经济效益的考虑,出版商改变收录时段、收录形式,如将全文改为文摘等.数据库中的期刊非自然中断或被完全撤除,就属于电子期刊的非正常中止.一些数据库制作商对数据库中的有些期刊设置3月至1年的禁看期,直接影响馆藏期刊的稳定性.还有因经费等问题停订某些数据库,会导致特定馆读者的使用权中止.防范、弥补因数据库收录的不稳定而造成的影响,应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信息资源建设需审慎考虑并致力解决的问题.
笔者将电子期刊的长期保存称为保有性.纸型期刊适应众多读者的阅读习惯与需求,因而有相当多并未数字化,数字期刊的长期保存目前还未达到理想境界.收藏电子期刊虽然省却了登到、验收、整架、装订、阅览、催缺等人力、物力资源,节省了时间与空间的成本,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特别是受当前技术水平的制约,电子期刊的长期保存问题远比纸型期刊严峻.图书馆负有收藏与保存文化遗产的责任,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在电子期刊收藏已成主流的当今,收藏、保存数字化的期刊文献已是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义务.然而,目前海量的电子期刊信息资源主要保存或只保存在少量的期刊数据库制作商的服务器上,图书馆并没有取得电子期刊信息资源的控制权.同时,政治、经济、技术的因素都会影响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长期连续获取.一旦期刊数据库的制作商中止服务,图书馆就会陷入僵局[10].高校图书馆馆藏电子期刊的长期保存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兼顾纸型期刊与电子期刊、中文期刊与外文期刊、特色馆藏与一般馆藏、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拓宽网上期刊信息资源的搜集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期刊的作用,不遗余力地致力期刊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
1)中文期刊 随着电子期刊的发展日趋成熟,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的重心已明显转向电子期刊.高校图书馆馆藏中文期刊资源建设应合理配置纸型期刊与电子期刊,两者应兼收并蓄,实现优势互补.总体而言,使用频率低、读者数量少的学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研究型期刊,可仅收藏电子版;科普性、娱乐性的期刊因全文数据库收录甚少,使用频率高、读者数量大,应收藏纸型期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学术性、专业性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因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关系密切,与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使用频率高、读者数量大,应2种载体兼而有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各版评选出的核心期刊有一定出入,数量也逐次有所增加,纸型期刊增订中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维,给某些期刊的增减留出足够的回旋空间.出于发行量、经济效益等因素,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中收录文学作品类期刊的甚少,也缺收部分学术质量很高的权威性期刊;由于保密的需要,中文全文数据库也基本未收录或无法允许读者使用涉及军事、商业等机密的期刊.因此,馆藏中文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应尽可能收藏此类期刊.此外,时滞过长、收录的完整程度不理想的期刊,也应尽可能收藏纸型本.“有些刊种,像书法类、美术类、摄影类、装潢类等刊物,和一些对图像、图谱要求较高的刊种,以及那些装帧精美,以图片、颜色和设计等见长的品种,即使订购了相应的电子版,纸本也应考虑订购”[11].总之,收藏的完备性与考虑的细密程度,应视特定馆的规模、读者的实际需求而定.
2)外文期刊 与中文期刊相比,外文期刊价格不菲、使用频率较低、阅读人次较少.由于学术出版业具有高度垄断性,近年来,外文期刊的捆绑式定购方式及外文数据库价格的不断攀升,已使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外文期刊信息资源建设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据美国ARL的统计,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其成员馆期刊的购置费用平均年涨幅为7.5%[10].尽管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已不堪重负,但由于外文期刊,特别是外文科技类期刊,它们的信息量大,学术含量高,时效性强,科研成果的首发率高,其总体学术质量明显高于中文期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文期刊的收录.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外文期刊资源建设同样应当强调协调发展,纸型期刊与电子期刊的配置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认真核算,严格把关,慎重选订,适量收藏.“对纸本外刊进行调整削减时,应尽量保留某一学科中影响因子、H指数和G指数同时都很高的外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某一学科的纸本外刊资源”[10].外文电子期刊应成为馆藏的主体,而外文纸型期刊只应是馆藏的辅翼.
特色馆藏最能体现特定馆的馆藏建设水平,也是特定馆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立足之本.馆藏图书也需要有特色,馆藏期刊同样需要特色.从目前的情况看,受技术水平、著作权法,特别是特定馆所拥有的期刊资源本身的限制,要建设特色期刊馆藏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但特色期刊馆藏代表了馆藏期刊资源建设的方向,是馆藏期刊资源质量的集中体现,应下大气力抓紧抓好.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建设的“儿童文化研究特色资源数据库”中,期刊文献的比重最大,相关专家的论文、手稿、影像资料也比较齐全,相信建成后能显示其特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应处理好特色馆藏与一般馆藏的关系,促使两者协调发展.一般馆藏应是大量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馆读者的需求.特色馆藏应是少而精的,应精心筹划、重点保证、想方设法加以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有权共享的他馆的现实馆藏、有关网站提供的免费学术期刊,以及通过网络能阅读、利用的期刊文献资源,是特定馆的虚拟期刊馆藏.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应特别重视、利用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OAJ).据统计,我国OAJ期刊数量迅速增加,目前已达12 000多种.质量也有所提高,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有研
究表明:OAJ论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非OAJ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并具有较高的作者合作度,但OAJ论文的质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且与非OAJ论文相比,其质量更加参差不齐[11].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建设应妥善处理好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关系,多途径、全方位地获取虚拟馆藏信息,下决心、化精力整合虚拟期刊馆藏,努力建设好期刊现实馆藏,促使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协调发展.
信息时代的期刊信息浩如烟海,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费紧缺,特定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多样化,馆藏期刊信息资源投入的产出效益,说明高校图书馆只要审慎进行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走期刊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就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教工、学生等对文献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科技信息保障体系(简称NTS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简称CASHL)等期刊文献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了以国家中心、地区中心和成员馆为主体的期刊文献传递服务保障机制.但由于政治制度、管理体制、认识水平、技术支持等的制约,特别是随着外文期刊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大量引进,数字期刊的分类保障、数据库引进的科学规划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期刊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中特定馆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特定馆与上述机构的关系等需认真研究解决.期刊文献保障体系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弥补特定馆馆藏的不足,图书馆之间的真诚合作能够为特定馆的馆藏期刊资源建设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徐影.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电子和印刷型期刊的对比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10):168-169.
[2]刘武宏.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数据滞后问题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8,28(5):56-58;122.
[3]张艳云.中文电子期刊的雷同性、完整性、时效性分析——兼论图书馆中文电子期刊馆藏发展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1(3):52-55.
[4]范超英,田丽娜.馆藏图书核心出版社测定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2(13):58-60;134.
[5]何华连.我国全文期刊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100-102;107.
[6]谢泽贵.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印刷型与电子型外文期刊订购现状分析及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84-87.
[7]孟小衍.国内两大综合性全文期刊库的比较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3(1):7-8.
[8]何华连.全文期刊库缺收核心期刊现状论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4):61-65.
[9]俞晓霞.国内最具影响的两种综合性全文期刊库的比较分析[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2):23-25.
[10]李咏梅,袁学良.论电子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协调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51-56.
[11]王超.关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纸本期刊利用率的设想[J].现代情报,2010,30(9):105-107.
[12]胡德华,常小婉.开放存取期刊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5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