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洋
农业部 北京 100125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 100081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全球酝酿知识经济的世纪之交,中科院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近期出版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评估报告》(简称《评估报告》),对知识创新工程13年来的探索过程、实施效果以及问题与经验进行了系统、全面、及时的总结。我有幸作为其中一份子,亲身经历、参与了其间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今天,再次感悟中科院在世纪之交和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勇担使命、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攻坚克难、努力奋进的勇气和魄力,感触良多。
13年来,中科院科学规划、大胆创新,圆满完成了知识工程试点目标,在探索国家创新体系道路、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纵观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历程,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对于中科院产出一批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科院通过调整科技布局,明确重点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优化研究机构设置,形成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等一批学术影响力居世界前列的学科体系;改革创新人事制度,实行聘用制,“三元”工资分配制度,实施“百人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建立了竞争择优,激励创新的人才工作环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改革体制机制,建立了符合科研规律,适合我国国情,责权明晰的组织管理体制、激励创新的评价制度、绩效优先的资源配置机制;建成了一流的科研条件平台;凝练创新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搭建创新文化载体,在组织和制度上落实创新文化建设,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成就,奠定了中科院跨越发展的基础,支撑了中科院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我国最富创造活力的源头创新力量。
纵观世界一流现代科研院所的建设目标,具有以下特点:拥有一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学科领域,一批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装备精良和较大规模的科研设施条件,符合科研特点的运行管理机制,独特的创新理念、治学传统和学术文化。现代科研院所是我国知识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创新单元。建设现代科研院所是未来我国新一轮科研机构改革发展的方向。中科院通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探索国立科研机构建设现代院所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资源配置模式、人事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已为科研院所、大学乃至政府管理部门借鉴采纳,发挥了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对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做出了贡献。
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再次明确了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研院所承担着实现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研发跨越式发展,若干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大幅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准确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的使命和定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现代院所建设,为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中国未来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评估报告》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对同类科研机构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发展的现代院所建设模式,意义颇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的国家队,也在认真谋划新时期跨越发展新目标,创新跨越发展新思路,制定全院现代院所建设方案,争取未来10年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农业科研院所,成为国家农业科技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重大科技命题的策源地,成为国家农业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逐步凸显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引领与主导作用,在解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上的核心作用,在国际学术界的骨干与引领作用,全力以赴承担起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
中科院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是当代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荟萃之地,是国家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钟情于中科院创新文化的同仁,即便不到中科院,也能从《评估报告》中体味一番中科院牢记使命、敢于创新的精神。新时期,中科院开始全面实施“创新2020”,创新理念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开始科技体制改革新一轮的积极探索。衷心祝愿中科院“创新2020”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也希望中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加强合作,携手并进,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