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理工学院 雷 霞
价值观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支配和调节着人的所有社会行为,并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将导向他们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担任什么样的角色,认同什么样的观念,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价值观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绝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新世纪已经走过12年,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期,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化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世界空前的成为一个整体。这使得一种思潮、一次事件等都不仅仅只影响发生地,它们的影响通过互联网,发达的交通,全球化的商业经济辐射到全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发展到在文化渗透、语言推广、宗教传播等相对隐蔽的层面展开。而我们所处的国内环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转型正处于过渡期。新型社会的诞生势必要经历艰难的产前阵痛。这个时期各社会阶层矛盾加剧,人们的思想空前开放,审美取向、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价值观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人们获得信息传播信息的途径激增。在这个信息时代,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微博等新兴信息平台的崛起,信息呈现内容海量、传播快捷等特点。
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变化对大学生构成了新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我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根据新环境作出相应调整。当然在调整之前,我们还必须弄清楚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变化到底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哪些变化。只有清楚了这些变化,调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思想开放、言论自由、科技发达、信息迅捷的时代,这使他们表现出个性十足、追求真理、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具体到对价值观的影响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虽然是好的,但受种种社会现象、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怀疑主义、享乐主义等等价值取向。真善美的价值标准被腐蚀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90后的大学生们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通过各种方式凸显自己的个性。无论是网络火星文还是各种自拍照片,标榜的就是与众不同,个性自由本身无可厚非,但过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就有不少人过分强调个人、自身,而不知责任为何物,过分强调自我,缺乏基本责任意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亟待增强。
市场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渗透到了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农业社会的儒家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出了挑战。市场经济让有些人变得唯利是图。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也有一部分人呈现出了追求利益,忽视理想的特点。笔者近两年的学生中就有一批人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考虑的是以后能借此有一个什么样的收入,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而能为理想坚守的人却越来越少。
互联网时代,获得信息的渠道前所未有的丰富,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前所未有的快捷。大学生作为新潮、有活力的群体自然乐于第一时间接收和传播各种信息。但现在生活中充斥着的各种信息鱼目混珠,糟粕与精华共存。当代大学生在这方面却缺乏应有的判断力,这就容易出现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不懂得去伪存真,而是人云亦云,丧失了自己的思考。
近代史上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激起了国人学习西方、反思传统的决心。自那时起西化的潮流从未真正平息过,甚至在某些历史时期走向一个极端。当代大学生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接触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加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力有限,于是出现了不少大学生盲目崇拜外国文化,忽视甚至排斥传统文化的现象。
当代大学生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精神娱乐多样化的环境中,加上市场经济衍生的享乐主义思潮和社会上一些贪污腐败现象的影响,使得部分青年大学生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耽于享乐,甚至出现卖肾买苹果手机的极端情况。笔者接触到的学生中就有一小部分自述“没有激情,没有目标,不想吃苦,每天都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享乐主义在学生中的蔓延和当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展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否认其中有追求自由民主、重视真理、心态开放等积极影响。但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直接关系着他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他们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又直接关系着未来国家的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影响深远。只有做好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否则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能为我所用,甚至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利。只有做好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才能在大学生的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学习观、职业观、交际观、消费观、金钱观等各方面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否则任由社会环境泥沙俱下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就一定会导向一些不正确的价值标准。
价值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建立起来的。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后关键阶段,社会现实对当今大学生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他们的观念很容易受外界现象的影响。”[1]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价值观形成的最后阶段,对大学生做正确的引导。因为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旦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就不容易改变。所以在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前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不论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的教育始终要做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推销资本主义式的“民主和自由”,在青少年对国体、政体的认识方面产生了不小冲击。由此,我们不能放松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然而眼下学校里的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僵化、内容空泛等说教式的缺点,不容易真正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反而时不时受到诟病。因此,“学生工作内容必须面对社会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社会实际的剖析,既讲真善美,也讲假丑恶,解决大学生教育与社会实际分离的现象。”[1]
做好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可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注重发展党员的数量不重质量,对学生入党条件的考察太僵化,以偏概全,思想理论学习内容空泛枯燥乏味等等。而笔者近两年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学生功利性入党,而有些学生又称坚决不入党。对此,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探索完善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充分认识到党支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让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强的党员带动广大学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了高校学生的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也就把握住了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大方向。
要建设法治型国家,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当然不能忽视。然而这些年来的马加爵杀人案、药家鑫杀人案、著名的开车撞人后嚣张宣称 “我爸是李刚”等案件触目惊心。这些或许都只是个案,但也从侧面暴露出部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以至于生活中行为决定轻率等问题。法律是人类道德的底线,是维持社会公平和谐运转的重要工具。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的暴力影视、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多,加上社会转型期存在一些制度不完善,矛盾冲突较多的问题。高校必须要重视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真正落实法制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批法治型国家的合格公民。
前面提到的近几年高校学生的案件,这些案件除了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外,还反映出某些大学生道德水平较低。特别是网上流传一时的几个大学生为争抢公交座位而伤人致死案体现出的部分大学生道德素养之低到了让人惊讶的程度。价值观对人的道德行为起着统领的主导作用,因此正确的价值观的内容还包含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我们不应轻视已经发生的案件,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现实和校园现象的价值观辨析。参与学生将会在社会价值判断上有很大提高。对于现代社会道德和价值的判断也会更深刻,更坚定。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地从网上搜寻,铺设情景,开展有意义的价值讨论和价值辨析。”[1]
当然无论是法制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必须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因此如何把三者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作用,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抵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近代中国的落后掀起了学习西方、摒弃传统的热潮。这股热潮在某些历史时期走向极端,为今天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埋下了后患。而当今国际社会,许多国家正通过文化渗透来对他国的青少年实施“价值观绑架”,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就出现了不少青年学生盲目崇拜外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的现象。而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国家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因此很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传统文化普及。所幸,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越来越趋向客观公正。但大学生作为最新锐最活跃的群体在接触传统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在面对和接受外来文化的判断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可多举办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讲座和比赛,开设更多传统文化课程。目前很多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流于形式和表面,对此我们应结合当前社会现实挖掘传统文化中更有深度的东西,而不是把传统文化当成装饰品。
信息时代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许多青年大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忽视社交成为“宅男宅女”。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被学校退学。网上的一些不健康内容也在威胁着青年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就国外来说,近两年某些国家的骚乱和冲突,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在面对五光十色的网络世界时特别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引导。具体到学校层面,空洞的说教已经被证实收效甚微。要引导和规范学生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不是首先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是首先了解他们平时上网在做些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不管是火星文还是网络流行语,只有和学生有了共同语言,在交流中适时引导,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和学生的网络交流也应与时俱进地多使用QQ、飞信、微博等平台。事实证明,尽量了解、融入学生的网络生活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较好的帮助。
此外,和多用事例讨论让学生辨析道德价值观一样,我们也应多创设情景,引用事例让学生参与到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的讨论中。主要应包括上网时间的分配、上网内容的构成、网络热点探讨、网上信息判断等方面的内容。无论如何,在信息时代如果高校不认真抓好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引导,学生工作的开展必将存在漏洞或是成效欠佳。而抓好了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引导,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意义深远。
现代社会重科学,重理性,重实用的特点慢慢将人的价值物化、异化。从而无形中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过度倾向实用化、标准化、刻板化。科学主义,理性精神一旦失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作支撑,这样的科学和理性终将不是人类社会的最终选择。“人文精神是人类对人世的探求和处理人世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是人类对人世探求活动及其成果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2]现代社会机械化的大规模生产有时把人物化成了一个生产环节或某种生产机器,人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这也间接导致现代工业社会冷漠,缺乏爱与同情。而教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从青年学生入手重新唤醒大家对人类本身尊严、价值的关切和自我关怀,对人类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的重视。“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3]由此可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文教育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就笔者所在的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校来说,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很好的把科技同人文结合起来,那么科技终将成为毁灭人类自身的武器。人文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多举办各种全校性的讲座,而教师也要做好示范作用,转变教育观念,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不以僵化的、刻板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价值,而应尊重并珍视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思想、不同情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体现人文关怀,并把这种人文关怀通过教育辐射社会,使之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人文精神重在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它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有助于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凝聚民族力量和激发社会活力,特别是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这正是新时期的教育应当对成长在市场经济、现代化社会的当代大学生们所传达的和引导的。
[1]丁恒康.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A].朱健梅,桂富强.磐石文集[C].成都:四川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中心,2010:16-17.
[2]杜也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9(10):11.
[3]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2.
[4]叶华松.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