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捷 李维熙 林海涛
(云南中医学院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昆明650500)
药物分析课程是在化学、生物学和药学基础上开设的药学专业课程。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因而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包括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代表性药物的分析规律等3方面的内容[1]。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6个主要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与药物分析的作用;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及质量标准的制定;药典的内容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共性规律与方法;典型药物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质量规律和分析特点;药物质量研究中的现代分析技术与进展。
从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药典等药品质量控制的法典和规范的学习和了解不仅是学习药物分析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将课程所学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必备能力。因而,我们认为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应对我国药典概况进行重点介绍,并在主要药物类型的具体分析方法介绍中结合药典规定进行教学,同时可对国外药典概况及重要药物的分析方法进行比较介绍。通过这种案例式、比较式的教学,使学生深入掌握药品质量规范的内容、制定及应用在药物分析领域的重要意义,也可使学生通过对不同分析方法的比较,掌握某一类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同时可通过对世界主流药典的介绍,使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对国际药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
本文将从药典概况介绍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意义、药典重点药物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及各国药典比较学习法对药物分析教学的意义3个方面,分别阐述药典案例学习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
1.1 了解我国药物研究及药物质量规范领域的最新法规及发展趋势 2010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除在凡例和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标准正文中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在凡例部分,增加了所有来源于人或者动物的供注射用的原料药,均增加 “制法要求”。而在制剂通则部分,要求应用制剂须按无菌制剂要求。对于单个品种而言,对药品安全性的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药典一部对易于霉变的桃仁、陈皮、僵蚕、胖大海、酸枣仁新增了黄曲霉毒素检测,药典二部扩大对抑菌剂与抗氧剂的控制。这些变化都体现出我国2010版药典增加药品安全性保障内容,体现药物分析工作对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性。
1.2 了解现代分析新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2000版、2005版及2010版 《中国药典》的比较,可以发现药典中对现代分析新技术的应用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2010版 《中国药典》中不仅在附录中扩大了对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品种正文中也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离子色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电导率测定法、锥入度检测法等多种新方法均首次出现在药典附录中;化学药品中采用了具有特殊分离效能的离子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千里光、苦楝皮等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LC-MS)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专属性;生物制品采用了体外方法替代单位实验用于活性/效价测定。通过对这种变化趋势的介绍,既可使学生了解药品质量标准修订的相关规范,也可使学生了解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1.3 了解国家医药制度改革的大政方针 2005版 《中国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分别收载药物1146、1970、101种,而2010版 《中国药典》一部、二部、三部分别收载药物2165、2271、131种,增幅分别达88.92%、12.28%及29.70%。而我国药典的这种变化趋势,一方面反映着我国人民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药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适应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需要。2009年9月卫生部公布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该目录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目录中包括了化学药品、中成药共307个药物品种。2010版 《中国药典》共收载品种4567种,基本覆盖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范围。
通过对2010版 《中国药典》与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对国家目前执行的医药保障体系产生初步的了解。
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临床治疗药物,也是药物分析教学中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典型药物,在对其分析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可引入2005版 《中国药典》及2010版之间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及变化,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该部分内容。
阿司匹林原料药的含量测定方法在2005版及2010版 《中国药典》中均使用直接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2005版 《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肠溶片采用剩余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阿司匹林肠溶胶囊、阿司匹林泡腾片、阿司匹林栓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进行测定。随着HPLC仪器设备的普及,2010版 《中国药典》中除原料药外,阿司匹林所有剂型均采用HPLC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在此部分的教学中,应首先详细向学生介绍阿司匹林、水杨酸的结构特征及分析方法,首先给学生讲解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测定宜采用直接酸碱滴定法,随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何2005版 《中国药典》中为规定阿司匹林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剩余滴定法,而阿司匹林其他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是HPLC方法。在学生查阅了一定量的背景资料后,引导学生思考阿司匹林制剂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的辅料、赋形剂等其他成分对直接酸碱滴定法的影响。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可向学生明确解释,阿司匹林片剂及肠溶片中除存在其水解产物水杨酸及醋酸外,在制剂工艺中添加的抑制阿司匹林水解的稳定剂酒石酸或枸盐酸会对直接酸碱滴定法形成干扰,因而应该使用剩余滴定法测定其中含量。而随着我国药典标准的不断提高,在2010版 《中国药典》中,阿司匹林所有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均规定为HPLC法。
再例如,在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章节,可以将司可巴比妥在2010版 《中国药典》和 《美国药典》(USP32)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差异作为案例进行介绍。2010版 《中国药典》对司可巴比妥原料药及其胶囊均采用溴量法进行含量测定,这是基于司可巴比妥结构中具有不饱和双键,可与溴定量地发生加成反应;而 《美国药典》(USP32)规定司可巴比妥的含量测定使用非水溶液滴定法,这是基于巴比妥类药物呈弱酸性,可作为一元酸以标准碱液体进行滴定,当巴比妥类药物在非水溶剂的环境中酸性增强,因而在非水溶液中滴定时终点更为明显,测定准确度更高。通过上述比较,可使学生同时牢固掌握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及分析方法。
在药物分析课程的 “药物质量研究的内容和药典概况”部分,教师已经对目前国际主要的几种国家药典进行了初步介绍,学生已经对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和国际药典等主要的外国药典具有一定的了解。在主要类型药物的分析章节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查阅这些外国药典对该类典型药物的分析方法,比较这些方法与我国药典分析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组织学习讨论小组对这种异同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检索的资料、列出的观点进行总结,以同时实现巩固教学目的及开阔学生药学视野的目的。如在中药及其制剂分析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我国药典一部专门收载了中药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及单味制剂,随后再介绍其他国家药典对中药或植物药的收载情况。现行第6版《欧洲药典》以专论的形式总共收录了211个植物药专论,《欧洲药典》对植物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定义、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英国药典》自2007年版开始才首次出现关于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的内容,而2009版 《英国药典》首次将传统植物药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作为条目进行收载;《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将植物药以食物补充剂的形式进行收载,且要求对这些植物药进行微生物检查、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查,这与其他药典具有明显的差异[2];《日本药局方》的编排体例及记载内容方面则与我国药典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其对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基源植物学名、药用部位、科名、指标成分含量限度、性质和显微特征、鉴别、纯度检查、干燥失重、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含量测定等。尚有WHO药用植物专论、德国植物药专论、英国草药典、美国草药典、韩国草药典、印度草药典等以专论形式对部分中药及植物药进行了收录。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使学生了解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被接受程度,也可使学生了解为了最终实现中医药能够被国际主流医药体系完全接受,我们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努力提高。
药典不仅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更应该成为药物分析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药物分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及利器。
药典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必然需要接触到的国家法规,也是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及学习中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在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药典的相关情况,有助于学生尽早熟悉药典的编写背景、编写体例、应用范围等。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药典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比较,更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课本内的内容,同时拥有开阔的药学视野,可促进学生更好的完成课程的学习,是一种高效实用的药物分析教学方法。
[1]杭太俊.药物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
[2]赵中振,梁之桃,郭平.海外植物药的质量标准——对中药标准化的一些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11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