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义 肖宏宇 景年财 田 谧 林 艳
(1 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130012;2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肝病科,长春130021)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本病起病隐匿,在病程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又由于该病病情进展十分迅速,故在临床确诊时约有90%的患者已经丧失手术切除肿瘤治疗的可能,预后很差[1]。此时患者常出现腹水、腹胀、消瘦、黄疸、疼痛、短气、乏力等症状,而以恶性腹腔积液、腹胀最为常见。西医治疗腹水、腹胀以排腹水和化疗为主,但排腹水易引起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而化疗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采用中药塌渍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引起的腹水、腹胀,效果较好,且避免内服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现将笔者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吉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23例,女7例,年龄38~78岁,平均51.2岁。全部患者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甲胎蛋白检测、彩超、CT或PET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制定[2]。所有患者均有腹水、腹胀症状,临床明确不可行手术治疗,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且2个月内已行放疗或化疗,卡氏评分>50分。
1.2 治疗方法 在放疗或化疗后均给予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规对症治疗,包括保肝、止吐、抑酸等处理。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塌渍法,药物组成如下:莪术15g,茵陈15g,商陆15g,椒目15g,香橼15g,白芍20g,枳壳10g,厚朴10g,薏苡仁15g,山药15g,炒白术20g,陈皮15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桑白皮15g,赤小豆20g,汉防己15g,五味子20g,白蔻仁20g,白花蛇舌草30g。上药以水煎煮,文火慢慢熬膏,备用。治疗前取100g,平摊于10cm×10cm大小的无菌纱布上,制成膏贴,将此膏贴外敷于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的皮肤上,再将电磁波治疗器的灯头置于膏贴上方约30cm处,开始磁热照射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20分钟。7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2.1 疗效判定标准[3、4]①显效:腹水全部消退,腹胀症状于1~3天消失;②有效:腹水部分消退,腹胀症状于4~7天消失;③无效:腹水、腹胀无改善甚至加重。
2.2 临床疗效 共30例患者,研究完成率为100%,其中显效7例 (23.34%),有效19例 (63.33%),无效4例 (13.33%),总有效率为86.67%。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肝癌腹水、腹胀属 “腹胀”、 “臌胀”、“水臌”、“蜘蛛蛊”、“胀病”、“积聚”、“肝水”等范畴。古典医籍对本病进行了十分具体的描述,如 《黄帝内经·水胀》中云:“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其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要略》中言:“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也。”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虽然病变脏腑在肝,但与脾脏关系密切[5],病程日久,导致肝气郁结不舒,气滞日久引起血瘀,脉络瘀阻,导致臌胀的形成,而脾主健运,运化水湿,如脾虚失运,水湿停聚于体内,日久亦可导致气滞血瘀,发为臌胀,并可加重病情,故此臌胀的病因病机离不开肝、脾两脏的生理功能失常。在治疗方面宜遵 《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论述,肝脾同治。
然而,由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机体功能下降,脾胃功能失常,故内服药物有一定的困难。故此,笔者采用中医外治法之一的塌渍法治疗本病,即可避免内服药物的困难性以及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中药塌渍法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配合电磁波的磁效应和热效应,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扩张汗腺、减轻腹水、腹胀等症状的作用。塌渍膏贴方中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赤小豆、茵陈、商陆、汉防己等利水消肿,香橼、枳壳、厚朴等疏肝行气导滞,薏苡仁、山药、炒白术、陈皮等健脾补气利水,莪术、椒目、五味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白芍、白蔻仁、白花蛇舌草等解毒、缓急、化湿,全方共奏疏肝理脾、活血化瘀、利水行气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中药塌渍法治疗本病,可迅速减轻症状,使腹水消退、腹胀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1]杨学峰,李秋荐.鲜蟾皮外敷合中药治疗肝癌2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3):26-27.
[2]李旭英,雷陵,向淑珍.神农化瘤克癌膏外敷治疗肝癌癌痛30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3):31-32.
[3]吴国志,李巍.浴足1号方辅助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60例[J].中医研究,2007,20(11):31-32.
[4]廖良忠,李振龙.芒硝腹壁外敷治疗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腹胀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6):463-464.
[5]李霞,尤建良.尤建良治疗肝癌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