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 勇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14)
曾有人做过调查:近年来中国消费热点难以确定!
也许是市场多元化,选择余地宽了;也许是消费心理成熟,不会再出现消费者趋之若鹜的现象。
但是,有一个热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受众”掀起了“媒体”消费热。
其实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媒体打交道。
如今,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广播、有线和无线电视、手机、网络、电子出版物……不断出现而且不断更新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传媒,极其迅速甚至是与新闻事件同步地、容量极大地将层出不穷的纷繁的新闻事件,传递给数以万计甚至亿计的受众。而报纸——这个人类最早的大众传播媒介,仍然受到字号、面积的限制而保持有限容量。
在各种电子传媒的严峻挑战面前,作为定期出版物的报纸应该怎样发展呢?这已成为报业同行特别是党报同行们的共同课题,党报如何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首先报纸版面是报纸生存的基础。所以,这就要求每个版面编辑必须正视它。党报要闻版究竟应该怎么办,综观各地的党报改版,感到最难改的还是要闻版,主要问题是:硬新闻多,软新闻少;反映领导活动的多,反映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少;长文多,短文少;文章多,图片少;稿件呆板的多,生动活泼的少。读者喜欢的鲜活的报道不多,以致调动不了读者阅读报纸的积极性。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办报人的思想是否能做到与时俱进的问题;有如何应对当前的行业竞争的问题,也有报纸的版面策划,设计以及文图搭配等形式上的问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作为一个初涉党报的版面编辑,笔者认为从宏观上来说,党报版面编辑需要不断探索,寻找最能体现党报特点,最能发挥党报优势,从内容到形式均为最佳的版面;从微观上来讲,版面编辑应具有“大美编”意识,就像画一幅画时,要有创意,戒匠气,需要对新闻深层次的把握及对读者需求的认知,营造具有鲜明个性的版面语言。
许多人认为组版是一项很容易的工作,无非就是把记者、通讯员写好的稿件像厨师做“大锅菜”一样把它们拼凑到一块儿就行了。但就笔者从事组版工作的经验来看,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也很严肃,它是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实际的组版工作中,多数情况下往往以政治性为首要。“坚持以政治家办报”尤为重要。
《南阳日报》新的要闻版多年来一直采用统一标题字体,横排,适当留白,“浓眉大眼”的版面风格,给读者一种简洁、明快、大方的印象,众多读者纷纷对要闻版予以关注与赞扬。在后来编排要闻版的工作中,本报要闻版把握了以下几方面:
党报要闻版要区别于其他生活类的报刊,不应过分追求花哨,但也不能一味板着面孔教育人,从新闻移近化的角度来看,地市党报和当地读者较接近,版面的面孔应尽量亲切,平易近人。应适当借鉴晚报类要闻版的风格,如《羊城晚报》、《钱江晚报》等等。
要闻版要注重形式美,这就主要依赖于编排手段和版面空间、线条、空白、字号的变化、字体的变化,以及图片、栏图、区间的配合运用。
要闻版应具现代感和时代感。可利用并发挥激光照排所提供的现代科技手段赋予版面以时代感。还应改变传统的稿件互相吻合,交叉错落,在版面语言、形式上追求简洁、明快,代之以大部分板块分割,局部错落有致的板块式结构,这样整齐不死板的版式方便了读者阅读。
版面装饰上应以粗、细线条为主,适当用些虚线,以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板块与板块之间用细线分开,中间留两个字的位置,不使之过于拥挤,给人堵闷的感觉。标题区要适当留白,给人一种大方、疏朗的感觉,对重大、典型等报道要进行板块突现、标题突现、留白突现、线框突现、加底纹突现等处理办法。
本报要闻版在原有基础上又做了不少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绩。
笔者在要闻部工作多年,因此就办好报纸要闻版谈一些自己粗浅的体会。
适应广大读者“美”的需求,美化要闻版的版面。办好要闻版,既要有主旋律意识,也要有美学意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生活的美化要求愈来愈高。要闻版的宣传,需要追求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感染力的有机结合,这里面的确有个美学意识问题。我们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仔细研究版面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推出了不少好的版面,如《南阳解放五十周年》的彩版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美化要闻版,版面强化十分重要,版面就要改变老套路、老程式,可运用变格强化、出彩强化、辟栏强化等方法。同时,还要做到体裁多样,内容多样。我们对一版每天的报道,明确要把握好“五个一”:即一篇好消息,一组好照片(3张以上),一篇好言论,一篇好通讯,一组好快讯。
善用照片营造版面语言。图片包括新闻照片、图表及漫画等,长期以来,“天然去雕饰”的一般认识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使少数人认为图片在版面上是“蜻蜓点水”的小装饰。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生活节奏加快,作为媒介之一的电视越来越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人们似乎更乐于接受生动的画面和色彩,更习惯于通过直截了当和形象鲜明的方法获得信息。图片却能直接从现实生活中“切割”下来成为历史片断,使读者获得满足。用照片营造版面其实也是美化要闻版的一方面,为什么要另提出来单独说一说,主要是因为各家报纸对照片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北京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报》这两家报纸的照片,在一版面及其他版上都用大幅照片,动感特强,特具视觉冲击力,给读者们留下特深的印象。如《北京青年报》甚至敢用整版整版的篇幅来刊登照片(彩色照片),很能“抓人”,也很“养眼”,放在报摊上,老远就能看到,读者岂有不上前购买的欲望!《中国青年报》对照片选用也非常讲究,运用大胆而不玄虚,小巧而不局促,能通过对照片的精心选编,将照片所包含的信息充分而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同时,营造出版面的强势和动感。版面的强势和动感,新闻的现场感与表现的多样性和谐统一,充分证明了图片在丰富新闻的表现力,营造版面个性上的价值和作用。因此,要闻版在运用照片时,版面编辑要充分利用图片,用足用活照片,该放头条的放头条,该用组照的用组照,该放大的放大,该多发的多发。
开辟“袖珍型”导读。综观现在的报纸头版,许多都开辟了不同形式的导读,如《中国青年报》一版的制作精致小巧的导读,令读者爱不释手。《南阳日报》要闻版也在一般开辟了设计新颖的导读,现在,已发展到有照片为底、小巧玲珑的导读形式,颇有大报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