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虞文军
出版具有两重性,即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出版,不能忽视出版的经济属性,不能不讲求经济效益,但我们更不能忽视出版的文化属性,不能不讲求社会效益,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文化体制改革后,全国的人民社除北京的人民出版社作为公益性出版社,没有转企改制仍保持事业体制外,地方人民社大多已转企。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人民社作为地方的以出版政治理论读物为主的出版社,面临一个对自身重新正确定位的问题。笔者的理解是:人民社与党报、电视台、电台等一样,是“党的喉舌和阵地”,具有较强的党性,对政治导向和政治把关要求较高;更强调服务大局,直接配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完成党和国家的指令性出版任务和弘扬主旋律的图书出版;与转企改制后的其他出版社一样,人民社作为企业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要面向市场求得生存与发展。因此,地方人民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有所作为,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探寻一条既符合出版要求又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出版的根本目的,就是传播知识,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作为出版人,我们要以此为己任,应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应有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价值取向,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发挥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独特作用。只有坚持这样的出版理念,我们才能正确面对市场上的多种诱惑和挑战,在出版业的文化性和经济性产生矛盾时,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正确把握出版导向。
1.正确把握导向,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根本要求。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最根本的要求主要是两条:一是强调新闻出版工作要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相一致。马克思主义认为,精神文化生产具有阶级性。任何一个掌握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是掌握和支配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因此,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就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新闻出版工作要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相一致,就是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
二是强调新闻出版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版导向,为人民做出版、为社会出好书,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新闻出版产品。马克思主义就是解放人、发展人、服务人的学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要求。我们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我们的新闻出版产品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推出更多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统一的优秀出版物,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2.正确把握导向,是出版人的神圣责任。出版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越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越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是党和国家对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出版社自身长期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坚持正确导向,牢记出版使命”,是出版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承诺,也是中国建设文化先进大国的要求。地方人民社,肩负着服务大局,出版弘扬主旋律图书的重任,转企改制后,党和国家对人民社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要求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更高更严格了,对此人民社要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图书出版中,绝对不能发生严重错误,特别是导向错误。重视和切实加强政治导向管理,是人民社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3.正确把握导向,必须强调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在出版过程中增强阵地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把关,严格把关,这是每个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对自己应有的要求,必须有自觉的自律意识。但仅仅依靠自律还不够,还必须有制度上的约束和保证。制度化规定就是他律。这些年来浙江人民出版社按照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规定,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和重大选题报批备案制度,并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和集团相关文件规定,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出版导向管理的若干规定”,从而成为全社员工正确把握出版导向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制度保证,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发展是出版业、出版社永恒的主题;发展是衡量出版社工作的最重要、最具根本性的标志;发展是出版社工作的第一要务。地方人民社大多没有教材教辅,经济实力比较脆弱,往往又弱又小,因此,转企后的地方人民社在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前提下,必须一如既往地讲求发展,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同时力求出版利润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摆脱弱势地位,才可能因强而由小变大。而以特色求发展,走“专而特”出版之路,是地方人民社做强做大的一种相对务实的选择。
1.立足本省,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做深做透本地市场。一是主动配合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划一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图书选题。这些年来浙江人民社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全省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积极与省里相关部门合作,组织策划出版了一批介绍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选题,比如“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丛书”“浙江改革开放30年研究系列”“浙江文化名人丛书”“当代浙江学者文库”等一大批重大出版项目。从而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出版了一批反映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分量的作品,体现了浙江人民社的出版实力,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助。
二是配合地方历史文化整理工作,从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入手,策划具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图书选题。随着地方政府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开展文化强市、文化强县建设,对地方文化开发和保护的日益重视,有关地方文化的图书往往成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图书。浙江人民社近年来先后组织出版了“杭州历史文化丛书”“之江历史文化丛书”“平阳历史文化丛书”“桐乡历史文化丛书”“南浔历史文化丛书”等,形成了自己的“名片”,也为出版社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2.开拓市场,擦亮品牌,走“专而特”出版之路。国内外的出版实践表明,出版社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所出版的图书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品牌形象。图书的品牌和特色就要求出版社必须把某一个或几个领域作为自己市场开发的重点方向,构建特色,在特定领域树立起品牌形象。
一是强化市场开发能力,提升市场影响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版业因优胜劣汰作用而引起的两极分化进程越来越快。地方人民社除了要认真完成反映主旋律图书的出版任务之外,还必须结合本社实际,积极开拓市场,策划出版一批适应和满足读者精神生活需求,解读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可读性强的图书,这也是壮大自身经济实力,赢得读者关注,扩大出版社知名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浙江人民社根据读者需求和图书市场的变化,直接面向市场,注重选题结构调整,集中优势资源,扩大市场开发能力,做大财经图书,做好时政图书。如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著作为代表的纪实财经类图书,以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著作为代表的“中国国情研究系列”,以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著作为代表的“郑永年看中国系列”。大量市场图书的出版也为浙江人民社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扩大了在全国图书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2008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浙江人民社在最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社评比中荣获第四名。
二是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把某些优势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深耕细作”,实现图书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开发,树立品牌,以特色求发展,打造具有出版社鲜明特色的出书路子。浙江人民社2001年推出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大败局》,一炮走红,成为全国性的畅销财经图书,确立了在全国本土纪实财经图书的出版定位。于是,出版社以本土财经读物为市场开发重点,作为自己的出书特色,与吴晓波团队的“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合作,推出了“蓝狮子财经丛书”。这是全国第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财经图书品牌。先后出版了《大败局Ⅰ》《大败局Ⅱ》《激荡三十年》(上、下,与中信出版社合作)《中国模范生》《非常营销》《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瑞敏如是说》等一大批畅销财经图书。“蓝狮子财经丛书”现已成为国内本土财经图书的知名品牌,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努力维护好“蓝狮子财经丛书”品牌的基础上,又开发 “信天翁财经丛书”,实施双品牌战略。出版了《这才是马云》《再给中国二十年》《正道——我的人生感悟和创业心路》《金钱论语》等一批畅销财经图书。“信天翁财经丛书”达到了与“蓝狮子财经丛书”比翼齐飞的目的,继续扩大和维护了浙江人民社在全国本土财经图书市场的影响力。这些两个效益俱佳的畅销市场图书的出版,不仅夯实了浙江人民社的经济基础,而且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专而特”的出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