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华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延伸已经扩展到了休闲旅游等品质生活领域,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产品。新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在于加快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要把休闲旅游业作为新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做好休闲旅游文章,应着力发展五大旅游:
——公共旅游。以公园建设为依托,形成休闲唱戏、娱乐搭台的文化平台。把群众自发的健身锻炼与社区组织结合起来,紧贴群众需要,注重本社区“专长人员”的挖掘和培养,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
——老年旅游。借助城北景观带建设的良机,在江滨路沿线修建休闲公园,注重公共服务设施与老年人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加紧完善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公共健身设施。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做到大多数行政村拥有老年休闲场所,让老年人强身健体、老有所乐。
——农家旅游。在做深做精大佛寺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向农村、民间拓展。在抓好穿岩十九峰、沃洲湖等景点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镜岭镇民族文化旅游、大市聚镇湖光山色旅游。进一步办好“农家乐”旅游,加快“农家乐”资源整合,培育和包装“农家乐”人文特色,努力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特”,使农家旅游更具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
——森林旅游。森林资源在小将、巧英、儒岙等地尤为突出,要以新昌森林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为起点,突出绿色、健康、天然氧吧的功能,大力塑造和推介新昌3-5条经典森林旅游线路。每条经典旅游线路都应侧重一个主题,沿线部分农家可以探索开展如提供歇脚场地、喝水、农家饭菜等旅游配套服务。
——采摘旅游。回山、双彩等乡镇地处相对海拔较高,距离城市中心较远,其生产的优质茭白、茶叶及其他蔬菜素有“天然”、“有机”、“无公害”的美称,每逢夏季,相对于城市的“酷热”,又成为“避暑胜地”。可以在上述地区发展蔬菜、农特产品的采摘旅游;大市聚镇依傍沃洲湖,发挥好水果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四季水果采摘旅游。要大力发展像澄潭来益生态果园等采摘基地建设,开辟采摘游新亮点。
从政府层面看,推动休闲旅游业发展,当前需强化规划、政策等方面引导。
一是注重规划编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和谐发展”和“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保护耕地”的要求,科学编制全县休闲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合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优先将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条件的村庄列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康庄联网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工程等,逐步完善休闲旅游业的公共服务和保障体系。科学运用好农村土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村落依法流转承包土地,为“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提供土地支持。县财政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发展休闲旅游业,特别是农户利用家庭现有房屋设施开办家庭经营的“农家乐”,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是鼓励民间投资。发挥好村居、社区在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认真谋划布局本社区(村居)旅游项目开发。鼓励民间力量、民间资本投入到休闲旅游项目中去,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在证照办理、费用收取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休闲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鼓励他们在农村一线创业创新。
`四是加大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保护生态资源,做好农业、林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通过“农家乐”旅游能更好地将新昌的观光旅游、农业旅游与民族风情融为一体,充分地发挥新昌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新昌独特的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