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北京市100731)
我国流通业快速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对物流业特别是商贸物流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商务部十分重视商贸物流发展,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又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商贸物流是指与生产、贸易、批发、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相关的物流服务活动。商贸物流属于产业物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整个商品物流链条的下游,是连接消费、实现交换的关键环节。同时,它居于物流增值链的高端位置,具有专业性强、少批量、多批次、快周转、精细化、增值服务空间大等特点,还是各种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手段应用最快、最广的领域,对带动流通服务现代化、提高流通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物流业的地位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产业的发展就更多地依赖于整个服务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其中,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一个重要环节。当前,物流成本高已成为增加流通费用、推高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主要处于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商贸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尤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调查,自山东寿光销往北京的蔬菜在产地收购价只有0.25元/斤,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上涨到0.50元/斤,而到市内菜市场的零售价却上涨到1.5元/斤。即从产地到终端蔬菜价格上涨了5倍,其中4倍涨在“最后一公里”。
物流业服务于相关产业发展。从制造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而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来支撑。特别是当今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柔性化、服务化、虚拟化和供应链管理等趋势明显,对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反应能力等提出很高的要求(从及时(Just In Time,JIT)到准时化顺序供应(Just In Sequence,JIS))。从批发零售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流通体系正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多种经营方式、多业态发展必然要求物流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零售业的激烈竞争要求物流企业提供多品种、小批量、快周转的供货服务,高效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是流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步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农产品、食品保鲜、品质、消费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对速冻食品、保鲜食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冷链物流会得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的速度也会加快。
经济全球化导致物流服务的全球化需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大型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日益从全球的角度来构建生产和营销网络,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的全球化相应地带来了商贸物流活动的全球化。
总体上看,我国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效率偏低,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率仍高达18%,比发达国家8%~9%的比例高出近一倍。我国产成品的库存平均是40天左右,在发达国家一般是20天;我国汽车空驶率高达37%,相当于每年有150万辆载重汽车来回空跑。二是专业化程度差,与上下游产业融合度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多数仍以运输、仓储等简单物流业务为主,与上下游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的融合度较差,缺乏产业支撑。在经济增长快、行业竞争不激烈时,这种模式还有利润;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其弊端就非常明显。三是发展层次不高,恶性竞争严重。我国物流业起步晚、门槛低,小微企业占比高,大多数企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据交通部门统计,目前我国车辆在100台以上的物流公司占比不到3%,只有一台车的个体运输户占了将近40%。由于发展层次低,物流业服务的附加值也低,难以满足当前网络化、精细化等高端需求。2012年前10个月,我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4.7%,这是很低的水平。
《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形成城市配送、城际配送、农村配送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商贸物流网络的工作目标。下一步,要按照专项规划要求,针对商贸物流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核心业务,而将仓储、库存管理、包装甚至补货等辅助性业务外包由专业公司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把生产、流通、消费有机地连接起来,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目前,我们很多制造企业、批发企业、连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要花费很多财力、物力投资建设物流配送中心,自己经营物流业务。这种状况与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不能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有一定关系。
我国的冷链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食品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食品仍处于常温物流状态,仅有10%的肉类、20%的水产品和少量的牛奶、豆制品通过规范的冷链系统流通,远低于发达国家85%的比例。由于缺乏先进的仓储和冷藏运输设施,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远高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每年仅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就超过1000亿元。此外,由于标准缺失、信息不畅,物流各环节的协调运作水平低,导致冷链不冷、冷链不链,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曾形成。因此,抓好农产品冷链设施投入、改善管理是农产品物流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城市配送面对的是点多面广的零售商店或千差万别的最终消费者,目前由各自分散的供货商进行高频率、单品种、多门店的送货,浪费运力、增加费用,同时也增加城市交通压力,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要抓好城市配送体系建设,通过改善城市物流节点规划布局、科学确定零售网点卸货时间、加强城区货运车辆管理、发展共同配送和统一配送等措施,解决“最后一公里”货车进城难、组织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交通拥堵等问题,切实推进城市商贸物流健康发展。这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九条政策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标准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没有标准化、信息化,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就不能实现畅通、协同、高效,因此,物流要实现多功能的一体化运作,要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必须将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当前,要大力推动标准托盘的租赁和共用系统建设。加大条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商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流程可跟踪、动态可视化。除抓好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外,还要抓好社会物流资源信息平台的搭建工作,促进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物流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仓库管理,托盘、周转箱、集装箱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运输工具及货物的可视化管理,冷链食品的温控管理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可实现物品出入库数据的自动收集,使仓库的管理变得高效、准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件周转速度和流通效率。由于受成本等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政府部门可通过启动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推动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源配置已从一个工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扩展到全世界,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在世界主要市场布局物流节点,通过战略性布局逐步构建与全球市场贯通的物流网络,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