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的拷问

2012-01-28 09:58郭斯兰
浙江经济 2012年15期
关键词:考验灾难城市化

一场暴雨让北京在四年后的这个奥运年再一次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暴雨袭击下,交通瘫痪,马路成汪洋,公交比肩“快艇”……在城镇化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全面开展的当今,首都的遭遇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调侃对象,这多少反映了人们对当前城市建设内在缺陷与管理机构应对乏力的焦虑,让我们不得不自省——为什么现代城市脆弱得如此不堪一击!

近期,全国许多城市暴雨成灾。“老天打个喷嚏,城市感冒发烧”,这样的现象不只是发生在北京。环顾国内,各级城市大都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地下基础设施羸弱成了许多城市的通病,一些地方屡屡遭遇暴雨围城的困扰。在浙江,这一问题同样普遍。在省会杭州,只要一下雨,路面积水深到半个车轮的地方随处可见。对比而言,紫禁城排水设计、19世纪末由德国规划的青岛地下排水管道至今仍受益无穷。显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重新开挖排水管网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到,城市要做的是以百年大计的眼光和魄力设计。

倾盆大雨不仅考验城市的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同时考验城市的应急机制、考验城市管理者的人性化举措、考验市民在灾难下的公民素质。“7·21”特大暴雨下,高速公路收费照常、路面积水车辆被贴违章停车单、积水路口不见交警指挥,城市管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灾难的后果。而群众自发及社会组织的救援竟然比政府更快捷、靠谱,展现出可贵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难怪有评论说“暴雨考验下唯一合格的是北京市民”。

这些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各地城市建设成果显著,但是城市开发建设的“急功近利”,使城市发展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诚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但“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系统改进则显得简单而有效。同时,现代城市建设不仅仅要有物质的现代化,更需要“人的现代化”。天灾面前,北京市民体现了高度的现代素质,如果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危机意识和自救能力,那么在车中溺亡这样的惨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这一场城市的灾难,无疑是对多年城市建设的拷问。“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多少暴露出一些城市“面子工程”与“里子工程”的巨大反差,暴露出城市化背后的最大“软肋”。从浙江来看,2011年城市化率已达62.3%,正处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进程。而新型城市化是浙江在新的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需要产业的转型升级、空间的合理布局、人口结构的转变以实现城乡均衡,如今更多了几分新的涵义,那就是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还原城市的本来特质,使城市成为居民稳固的“保护所”、真正的生活乐园。随着“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到来,浙江面临“台风军团”的挑战,打好“城市保卫战”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考验灾难城市化
雷击灾难
眼力大考验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眼力大考验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考验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
地球灾难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