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山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江山市坚持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构建浙闽赣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3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4.9亿元,年均增长17.11%;服务业税收从2007年的2.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6.58亿元,年均增长26.74%。有力推动了一产、二产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人民生活品质。其主要做法是:
——完善架构,健全工作机制网络。完善领导体制,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领导小组及休闲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商贸商务三个专项协调小组,协调解决全市服务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工作机构,设立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健全工作网络,全市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及时配齐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加大考核力度,出台服务业专项考核办法,完善考核体系。
——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方向。高标准定位目标,确立“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的城市定位,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明确以构建三省边际休闲旅游胜地、物流集散地、商贸商务名城为目标,推进江山现代服务业做大总量、行业集聚和产业提升。高起点编制规划,先后编制出台《构建浙闽赣三省边际服务业高地总体规划纲要》及休闲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和商贸商务三个重点行业专项规划,明确服务业发展布局,以规划统领发展。高质量执行规划,出台各商务区、街区、物流集聚区、旅游景区详细规划,对各个区块的业态布局编制具体的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操作性。目前,江郎山、仙霞关、廿八都三大核心景区品质得到较快提升,物流基地初步建立,城乡商贸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服务业规划得到较好实施。
——扶优做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制定《江山市服务业龙头企业培育若干政策意见》和《江山市服务业龙头企业认定办法》,出台扶持休闲旅游业、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业和商贸商务业三个专项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贴息、奖励等方式,着力扶持做强龙头企业,推动行业结构的转型升级。2010年,全市共有108个项目享受专项资金补助,市财政共补助资金1028.21万元。通过培育,全市涌现出了“左邻右舍、万商控股”等一批龙头企业。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计划推进制度,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30个以上,当年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都在92%以上。2012年,全市按休闲旅游、现代物流、商贸商务、金融科技和社会民生等五大类,各安排10个重点建设项目,汇编成服务业“510”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39.08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5.92亿元。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各项目联系单位每月通报一次进展情况,市服务业发展办公室每季组织一次现场巡查。狠抓重大项目招商,从2008年开始,先后推出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且成熟度高、吸引力强的重大项目对外招商,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三年来,先后引进服务业项目318个。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健全服务业项目流程,出台了关于服务业土地出让、项目审议、复核验收等一系列制度,加强挑商选资,杜绝盲目投资,防止项目改变规划用途。三年来,全市共审议服务业项目104个;通过审议顺利落地的项目86个,否决项目18个;完成服务业项目用地出让17宗,总供地339.1亩;复核验收56个项目,其中顺利通过验收的53个,按要求整改后达到验收要求的3个。
——拓展渠道,创新宣传营销手段。利用江郎山“世界自然遗产”金名片优先发展旅游业,投入700多万元,在央视《朝闻天下》开展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扩大江郎山的对外影响力。利用重大节会活动宣传。2009年来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2010年承办了华东旅交会暨江郎山申遗成功庆祝大会;2007年至2010年共举办了四届中国(江山)木业科技洽谈会。通过举办节会活动,进一步提升江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推介,《新西游记》、《中国式亲情》等剧组把江山作为影视拍摄基地;与长城影视集团合作拍摄《清漾毛氏史话》,在全国210多家电视台同步展播。2009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1300多万元专项用于营销推介,江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来江山休闲旅游、观光和商务洽谈的人数剧增,2010年景点旅游门票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