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克用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在我国设立已经近20年了,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对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需求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强烈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增大,毕业走向越来越多样化。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考虑:
一是进一步拓宽学科基础,奠定学生未来专业发展的宽口径。为了培养好应用型人才,除了高校本科教育规定的课程外,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育阶段应当在学科领域上逐步拓宽,从宏观上看应当加强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微观上看,应当加强管理学、心理学教育。而且,不能只讲授学科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部分。只有宽口径的本科教育才能使没有社会经验的本科生奠定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科基础,认请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是需要注重培养层次,特别是本科与硕士层次的衔接。除了要在拓宽学科口径之外,还应当在本科阶段打好能力基础,特别是学会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加强社会科学研究设计、社会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报告与论文规范写作等课程的建设。这些能力是一个社会科学本科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另外,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是从本科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硕士,改革的方向是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重,原有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将主要转为博士生培养的前期阶段,即实现“硕博连读”。但我国目前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列入专业学位目录,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是需要注重研究新领域的问题。我国从新世纪以来,逐步加强了对人才问题的研究,先后召开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是人力资源中的优秀者,对人才的培养、发现、激励有其特有的规律,人力资源管理不研究其特殊性就无法回应社会的需求。劳动关系问题在发达国家产生于人力资源管理之前,而在我国在近十年来才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我们应当探索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框架内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或者说,实现两个领域研究的融合。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