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 R.Deutsch文 徐璐璐 译
云技术是信息通讯技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中的热点话题,被许多人密切关注。无论组织还是个人都希望通过云技术来保存和处理他们的数据,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应用软件以及维护重要信息,还要比传统方法更快速、成本更低地完成上述工作。
商业企业和政府机构渴望通过使用云技术来获得可观的效率和灵活性,而个人则更看重云技术的普遍性和适应性。当然,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希望降低成本。一些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正寻求通过使用云计算来快速获益,他们已经意识到需要制定标准来支持该项新技术的采用。为此,ISO/IEC JTC1/SC 38 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分布式应用平台与服务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SC 38)于2010年成立,负责云计算以及网络服务、面向服务构架(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两个辅助技术的相关工作。
SC38正在会同其他标准制定组织(SSOs,standardssetting organizations)、政府实验室以及私营机构,呼吁通过建立标准来支持云计算的快速应用。
云计算正在被迅速地和广泛地关注。SC38打响了通过标准来支持该项新技术快速应用的第一枪。新的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宣称会改变我们的做事方法:一些根本没有市场,渐渐消失殆尽;一些流行起来,成为支持现代生活的技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然而很少能有真正改变现实生活的技术突破。几乎没有一项技术革新像云计算这样引起轰动、给人以希望并得到广泛和迅速地认可。
那么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呢?它是近年来新技术以及在网络服务、SOA、网络计算和虚拟化等领域的先进成果的融合。这些以及其他技术都在各自领域内提供了有价值的ICT能力,辅助云计算并为其提供基础。这些技术的共同使用使得前景更加广阔。
云计算因人而异。综合各种关注点,云计算有以下优点:
(1)通过高性价比的方法来部署和使用资源,减少ICT支出;
(2)通过共享资源为个人使用者提供更快的速度、更强大的运算容量和能力;
(3)使个人使用者和任何规模组织的计算更加容易;
(4)安全性提高(尽管一些人也在云环境中发现了安全风险)。
许多团体都在云计算的特点上达成共识,体现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在现行工作中对其做出的定义,该定义同时也被SC38的云计算研究小组(SGCC,Study Group on Cloud Computing)采用:“该模型可以使无处不在的、便利的、按需的网络进入到共享的可配置资源、应用和服务的‘池’中(例如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迅速提供资源、应用和服务,几乎不需要服务提供者进行管理或介入。”
不熟悉技术术语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惑:云计算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什么呢?NIST指出了云计算实现的特点,SGCC报告中也描述了服务模型和部署模型。
云计算种类繁多,其实现特点可根据是否以及如何融合多项能力来划分。
(1)按需自助服务:用户能够按需自动获得计算服务(如信息处理和储存),而不必和服务供应商交互。
(2)宽带网络接入:计算服务在标准网络中不同种类的装置上进行。
(3)资源池:ICT资源以非贡献形式在多种应用程序和使用者中共享
(4)快速弹性架构:ICT资源根据需求可以迅速地增加和减少。对用户来说,可为其提供的服务能力也是近乎无限的,可以随时获得任何数量的资源。
(5)可测量服务:使用者使用ICT资源是被跟踪的。
云计算可以在不同的硬件/软件层中进行,这就构成了现代ICT环境。每层都有不同的服务模型:
(1)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应用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使用网络浏览器的最终用户。
(2)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应用开发和部署平台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开发者,开发者使用该平台创建、部署和管理这些应用。
(3)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计算机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以及其他重要的计算资源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以提供所需的能力来部署和运行自己任意的软件。
云计算在混合配置中被部署为私有的、团体的或公共的可接入设备。
(1)私有云(Private cloud):云基础设施特定为某个组织运行服务。
(2)社区云(Community cloud):云基础设施由若干个有共同兴趣和关心事项(如气体排放、安全要求、政策和一致性考虑)的组织分享。
(3)公共云(Public cloud):由某个组织拥有,其云基础设施对公众或某个很大的业界群组提供云服务。
(4)混合云(Hybrid cloud):云基础设施由两个或多个云(私有的、社区的或公共的)组成,独立存在,但是共同使用来满足使用者要求。
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来支持云计算的广泛和迅速地使用呢?SC38 SGCC分析了现有的标准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标准化工作,并研究了现有云计算提供者所提供的界面。从研究中得出的共性来看,未来云计算标准制定可能会从三个方面着手:互操作性、便携性和安全性。
(1)互操作性
云计算界面可为互操作性标准提供两种供选择的形式:用户和管理者通过自助服务界面管理云服务;功能界面由云服务提供并反应云服务的层次。
IaaS自主服务管理界面的统一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进行中。PaaS管理界面与应用的生命周期以及其依靠的平台资源有关,就像IaaS界面为计算、储存和网络服务提供量度。PaaS云特别为平台服务提供使用量度。对于SaaS互操作性来说最重要的是标准的数据格式。许多SSOs正专注于找出使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标准数据格式,其对于任何应用都是有用的。对于基础设计即服务(IaaS)模式,功能界面取决于硬件结构的特殊要求,因此难于实现标准化。平台即服务(PaaS)的功能界面提供的是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软件即服务(SaaS)的功能界面与软件本身的应用界面相同。
(2)便携性
SC38 SGCC已经得出两类云便携性标准:工作量和数据。工作量标准通过IaaS云和PaaS云可以协助收集和发放应用程序以及运行环境包。ISO/IEC JTC1分布式任务管理组日前批准的OVF(Open Virtualization Format,开放虚拟化格式)就是向该方向迈出了一步。
数据便携性是便携性的基础,控制数据的所有者而不是控制使用该数据的网络应用程序或者该应用程序的服务提供者。用户通过标准可以轻松地完全地将数据从一个云转移到另一个云,这不仅意味着改变了数据加工的位置,也意味着数据从之前云提供者那里完全地移除。
(3)安全性
对于许多潜在云计算用户来说最大的担心就是安全性问题:确保保密性、整体性以及信息和应用系统的可用性。一些云计算实现方法提高了安全措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云计算安全标准的制定将交给工作出色、有专业技能的团队来完成,如ISO/IEC JTC1 SC 27 IT安全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当SGCC完成本章所述工作时,SC38已建立了一个新的工作组(WG3),对SGCC综述报告中提出的标准化机遇继续跟进。为协助云计算标准的制定,分委会提议WG3首先为术语和参考架构制定标准。
为找出新的工作项目,SC38将记录云计算的使用情况,将其精炼到具体的使用案例中,并评估已存在的和正在进行中的标准制定工作的差别。最后,分委会将记录那些差别,作为对未来标准制定提议的要求。
SC38已勾画出蓝图,为云计算标准制定提供坚实基础。同时,通过确定使用情况和使用案例,将确定未来云计算标准制定的需求——无论是在SC38,在其他论坛或与其他SSOs合作。
[译自《ISO Focus》2011,2(10),Donald R.Deutsch是Oracle副总裁,负责标准战略和架构,参与跨行业跨地区的技术标准和财团论坛。同时为ISO/IEC JTC1 SC 38分布式应用平台和服务(DAPS)分技术委员会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