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监管者不能干股评家的活

2012-01-28 07:27周俊生
浙江经济 2012年16期
关键词:保护局监管者蓝筹股

文/周俊生

股评家的股评出现错误,影响的是他自己的声誉;如果证监会干起了股评家的活,这个市场秩序很可能被扭曲

A股市场的不断下跌,让中国证监会感受到了压力。两个多月前,当有舆论就行情的低迷向证监会提出问题的时候,证监会还通过它下属的投资者保护局回答说:“证监会不负责股市的涨跌。”可见,那个时候的证监会还比较淡定。但是,就像一句俗话说的,形势比人强,两个月以后的今天,证监会也坐不住了,以8月1日深夜的一场喊话为标志,证监会开始了救市行动,希望投资者克服恐慌性情绪,不要盲目跟风杀跌。

也许是一种巧合,证监会此次的救市喊话,在时间点上正值上证指数跌破被一些股评家吹嘘过的“钻石底”2132点。所谓的“钻石底”,其实是股评家的一家之言,但它的跌破让股评家很没面子。证监会在这个节点上出手救市,让人浮想联翩,莫非这个“钻石底”是证监会的观点?或者至少得到了它的首肯?

这只是我的胡思乱想,不足为训。但是,在证监会的这次救市喊话中,我们却看到了证监会确实像一个股评家一样向投资者推荐股票。那位没有透露姓名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当前银行股无论从交易还是持有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不错的投资价值。”这位负责人的这番话,与证监会近段时间在市场上发出的信息是一致的。有媒体统计,自郭树清执掌证监会以来,证监会已经11次在有关场合喊话要求投资者投资蓝筹股,认为蓝筹股有“罕见的投资价值”。但是,几个月过去了,这些被捧为“蓝筹股”的银行股表现却很不争气,不仅没有出现有效上升,甚至成为A股大盘下跌的“领头羊”。事实证明,当股市监管者像股评家一样干起了推荐股票的营生的时候,他们并不比股评家们更准确,而是会经常出现错误。

静止地看,证监会推荐蓝筹股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是,世间的事物,都是互有联系,互有牵制的,一个正确的观点放到特殊的环境里,往往不一定适用。股市里决定一个股票价格的因素,公司的业绩并不是唯一的,有时甚至是不重要的。如果A股市场的银行股真的像证监会说的那么美,那么当年的那些“战略投资者”为什么没有反应?他们的高鼻子难道集体失灵了?目前的市场环境,显然是不利于包括蓝筹股在内的任何一种股票的投资的,因为源源不断的新股发行早已把市场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压力是让“战略投资者”们都无法承受的,但它偏偏是证监会不愿意提起的。

股评家的股评出现错误,影响的只是他自己的声誉。但是,当证监会干起了股评家的活,这个市场秩序很可能被扭曲。最近,上海证交所出台的一份意见征求稿中,将被认为是缺乏投资价值,与蓝筹股背道而驰的ST股的涨跌停板修改为涨幅1%、跌幅5%,引起市场大哗,实际上也直接促发了“钻石底”的破灭。管理部门内部出现这样的规定,显然与其领导人反复推荐的蓝筹股遭受冷遇有直接关系。借助权力之手将某一部分股票打入冷宫,将资金驱赶到他们认可的另一部分股票那里,这是股评家所做不到的事。

其实,投资者保护局先前说过的那句“证监会不负责股市的涨跌”,其道理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将这句话与证监会对新股发行表现出的热情放在一起,让投资者无法接受。而且,既然有这样的态度,证监会就不能抢股评家的饭碗,热衷于做投资者的导师,干预投资者的自由选择。当股市监管者像一个股评家一样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市场就会显得混乱,最重要的是,在蓝筹股中出现的内幕交易可能被掩盖起来,因为这些内幕交易者毕竟是听了权力的话才犯了错误,上帝虽然不会原谅他们,但权力一定是会对他们手下留情的。

猜你喜欢
保护局监管者蓝筹股
论国资委的定位调整
论国资委的定位调整
蓝筹股不是用来炒作的
持10年签证的中国公民赴美前必须EVUS登记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证券市场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博弈分析
从监管者角度看我国会计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