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革就没有转型升级

2012-01-28 06:29来佳飞
浙江经济 2012年10期
关键词:浙江升级转型

□文/本刊记者 来佳飞

没有改革就没有转型升级

□文/本刊记者 来佳飞

加强公共政策研究,提高公共政策水平,是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转型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造浙江新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5月12日,首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李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此次论坛由浙江省发改委支持,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办,与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浙商代表围绕“改善发展环境、助推转型升级”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讨。作为“浙江了解省外、省外了解浙江”的重要平台、窗口,该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争取成为浙江软实力的一张新名片。

与会嘉宾就当前发展环境、体制政策等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果的研讨,“改革”、“转型”成为本次论坛关注的焦点,一致认为浙江转型升级亟需通过顶层设计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从而改善发展环境,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李强(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政府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过去30年,浙江率先改革,走出一条“创业创新”的路子,但随着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支撑未来发展,急需加快转型升级。加快转型升级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一个自然资源极少的省份,浙江人把自身变成资源,用软环境优势造就了经济新路,未来更要充分发挥软环境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

政府需加速从“无为”向“有为”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好用足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出台务实管用的地方政策,为推进转型升级打造战略平台和战略引擎,提供政策支持。着力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变“管理”为“治理”,寓“管理”于“服务”,放权于基层、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着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运用法治手段,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环境;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进一步形成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兴商的浓厚氛围。

李学忠(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政府研究室主任):政府要有自我革命的意识

转型升级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环境,一是社会商务环境,二是人居环境。从商务环境看,当前省外的土地成本较低、政策较浙江优惠,需反思“人家的创优投资环境优在哪里,浙江应该要学习什么”,进一步增强政策的实际落实效果和实施的连贯性;从人居环境看,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障等社会环境对企业入驻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政府需转变职能,加快营造良好的商务环境和人居环境。

当前浙江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投资难、盈利难、创新难“四难”,需加大政府改革。政府要有自我革命的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做到“四放权”——放权市场、放权企业、放权社会、放权基层,减少审批环节、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时间。通过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规范投资环境,引导投资路径;通过技术改造、自主研发、结构性减税、改善政府服务、创新经营模式(零库存)、降低生活成本等,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加大自主品牌和改善生活环境,为创新提供环境支持。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核心技术是转型关键

据调研,企业反映最多的是“想转型升级,但转向何处、升向何方?”现阶段我国制造业规模较大,但量大质弱,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传统的发达国家成为制造业大国往往伴随着核心技术的形成,但我国在没有核心技术的前提下成为制造业大国,采用的是廉价出口、竞相压价的方式,能源消耗大、产业层次低。根据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现状进行产品设计技术研究,为复杂机械产品的自主设计和先进制造提供理论方法和工具是加快产品技术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迫切要求。

当前的问题并不在于增强金融信贷能力,而在于贷款投放的导向,若给那些低层次产业企业增加贷款对于解决经济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转型升级关键在于制造业企业核心技术设计能力的提升,只有自主设计才能形成自主创新。浙江企业的市场敏感性较强,但过于重视市场,转型需在发现市场新需求、发现顾客新需求、发现顾客新消费心理基础上加大创新,深度融合信息化和科技化,深化产学研新机制,开发客户化、智能化、全球化和集成化的产品。

辜胜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让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在转型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中小企业的淘汰,但如果死亡数量太多会破坏经济的稳定性,因此转型的过程必须是发展实业的过程。产业空心化,简单来说就是“旧的已去、新的没来”。温州表面上的问题是金融借贷危机,实质在于实体产业的缺失。“乔布斯”的存在需要环境给予支持,需要空气、水分、养料,政府需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让做实业能够致富,要让创新做实业的人大富。

中国不缺技术、人才、资金,缺的是怎么把这些生产要素集成为创新制度;不缺科技型企业,缺的是与创新相适应的宽容冒险精神和创业文化;不缺人才,缺的是让人才成长的环境。当前中小企业面临人荒、钱荒、地荒的生存困境,中小企业中仅有“10%在升级、20%在转型、70%仍然面临生存问题”,转型升级需大力营造企业、产业、宏观等层面发展环境,打破垄断、深化改革、减费减税,所谓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是让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浙商作为中国的第一商帮,有眼光、有激情和梦想,有胆识和冒险精神,有智慧、讲信用、不抱怨,是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浙江产业升级从低端转向中端,最好的资源就是浙商。浙江面临“人口城镇化、经济服务化、发展低碳化、产业高端化、企业新型化、经营国际化”六大机遇,在此条件下,浙商要加快实现“六变”:变新,提升创新能力;变快,提高周转效率;变优,优化组织管理;变精,变精密、精细;变长,延伸产业链;变密(密集型),创造环保价值。政府应该优化浙商创业创新环境,改善政务、法治、商务环境,通过改革创新,用制度红利取代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

高小平(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问题

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问题是关键。一是历史逻辑,现处于改革与创新并举阶段,创新引领改革;二是理性逻辑,改革创新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政府服务要好、审批要少、回应要快、领导要少,精简机构、分级分工;三是实践的逻辑,走向目标的路径就是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市场分开、大部门布局,目标在于建立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四是整体性逻辑,需要顶层设计来实现整体突破,创新政府职能。

凌兰芳(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保证权利和资本的独立性

随着制度红利、人口红利、出口红利的消逝以及资源要素瓶颈的显现,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无法好转,新的红利没有产生,企业家与员工素质没有根本提升,资本泡沫化、产业空心化、员工流沙化、老板移民化,企业经营困难大于机遇。现在,资本与权利关系过于紧密,必须进行体制改革,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权利和资本的独立性,杜绝“权、钱、潜”交易。

徐小平(湖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保持必要的信心

浙商向来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当下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推进转型升级:一是倡导实业,要将那些想做实业和不想做实业的企业区分开来,寻找各自发展之路;二是制造业升级要走精细化之路,现在制造业利润率普遍只有2-3个百分点,高利润只能精细化生产;三是改革教育体制,设立专业职业学校,为企业提供熟练的技术工人;四是抓住城市化的集聚机会,提高土地利用率。企业家“不应过分悲观,当世界在瞩目仰仗中国时,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自己没有信心!”

猜你喜欢
浙江升级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回暖与升级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