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科技专著出版质量——科技专著的出版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2-01-28 06:16吕小红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专著装帧书稿

吕小红 王 红

一、科技专著的出版质量现状分析

科技专著是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反映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水平,起着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技素养、传承科学成果的重要作用。科技专著的出版质量体现国家出版业的发展水平,是出版社贯彻出版方针、实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关乎出版社的形象与声誉。近年来,不断有高水平的科技专著问世,受到专业人士的好评,但是在出版质量方面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选题数量多,但是有分量的选题相对较少。

(2)作者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关系书、合作书和职称书。多作者专著,没有充分协调、统稿,内容有交叉。

(3)出版质量良莠不齐,个别专著差错较多。除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错误外,还有版权页上内容与封面不一致,目录与正文不一致,物理量的大小写、正斜体有误,名词术语不统一、不规范,公式号、图号、表号有误,插图画法不规范、有错误,参考文献不符合著录规范等。

(4)装帧设计简单、平淡,印制粗糙,常有纸张颜色不一致,墨色深浅不一,插图效果差,彩图颜色失真等现象。

(5)印量少,断货后出版社往往不再加印,无法满足所有专业读者的需求。

二、关于提高科技专著出版质量的思考

质量是科技专著的生命,科技专著必须向读者提供准确的科学知识。科技专著的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选题组稿、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制、发行各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出版质量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编辑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编辑必须关注出版的各个细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帮助、督促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证图书的顺利出版。

作为一名编辑,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做到细处,尽自己所能提高科技专著的出版质量,在此仅根据出版流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1.选题组稿方面

(1)形成高水平的作者群

高水平的作者是保证科技专著出版质量的前提。

作为科技编辑,我们应对自己专业及关注专业的专家学者了如指掌,比如各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是我们宝贵的作者资源。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专长、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与其保持一定联系,准备组稿。如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的老师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我们立即与他们商量出书事宜,签订了《电子发射材料》一书的出版合同。同时,我们要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我们的出书情况、出版质量,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当他们有出书计划时愿意与我们联系,放心让我们出版,而不是首先想到别的出版社。

(2)了解市场热点与需求

只有了解市场的现状与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组织具有双效益的书稿。

了解市场的渠道很多,可以去书店,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图书馆,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登录各种图书网站可以足不出户快捷地了解图书热点。目前较大的图书网站有:http://www.ssreader.com(超星)、www.bkpcn.com(图书出版网)、www.cbr.org.cn(图书评论网)等。向作者、本校老师咨询,也是了解市场的重要手段。他们往往关注自己专业的图书市场,了解读者的需求、市场的空白,多与他们沟通聊天能够策划出适应市场需求、特色鲜明的选题,避免出书的盲目性。

(3)制定合理的出书时间

在签订合同时应根据书稿加工难度、书稿字数、作者的实际情况等确定适合的出版时间,确保出版周期,保证出版质量。科技专著往往物理量、公式复杂,图表繁多,加工校对难度大。有些作者不仅是学术权威,而且是单位的领导,工作繁忙。因此,在签订出版合同时应适当放宽出版时间。特别是重点图书,一方面为保证出版质量必须加强编校,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在规定的年度出版,因此要在出书时间和申报重点选题的时间上有所考虑,避免仓促出版影响出版质量。

(4)力争出版基金的资助

现在有各级各类出版基金,如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北京市重点图书出版基金、“211”出版基金等。重点科技专著应力争取得各类出版基金的资助,从而能够在编校、装帧、印制上有所投入。同时出版基金的资助也是专著水平的体现,有利于激发作者的写作热情,调动作者的写作积极性,提高书稿写作质量。

由于各类出版基金有的需要填写专门的表格,一般均需要专家推荐,有的需要推荐书的原件,有的只要求复印件。因此编辑应将有关要求提前通知作者,让他们早做准备。有些材料可重复使用,不必要求作者反复提供。例如,北京市重点选题的申报虽然早于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申请,但要求比后者宽松,因此只需提前按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申报要求准备材料即可满足两者的需要,从而为作者减少许多麻烦。

2.编辑校对方面

(1)加强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

要做好编辑工作,需要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无私奉献精神,需要对读者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把工作不仅当做谋生的手段而且当做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努力做好。

科技专著的编校相对困难,正斜体、大小写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现问题,图序、表序、公式序号等都必须一一核对,马虎不得。

如果马马虎虎,不动脑筋,就会出现许多无法想象的问题。例如黑马校对时建议将“建国后”改为“新中国成立后”,编辑当然要根据内容进行分析,不能统改,因为“建国”的主语不一定指中国。另外由于书眉、插图等往往是单独设计制作的,黑马校对时没校这些内容,编辑要对这些内容另外检查。

(2)提高政治素质

科技编辑虽然遇到的政治问题较少,但是切不可麻痹大意。像全国性统计资料缺少港、澳、台时要加注释等。如“暴雨分区各区范围表”中没有台湾,应注明“台湾省尚未分区”。

编辑的政治素质不只是不出坏书的重要保证,更是出好书的必要条件。只有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才能正确区分真理与谬误,科学与伪科学。

(3)加强学习

理工科出身的编辑,从事编辑工作后,编辑业务水平会不断提高,而原有的专业知识会变得陈旧落后,并逐渐被遗忘。像一些小型的大学出版社,专业分工不细,编辑经常加工自己专业之外的书稿,此时凭借的是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功。要不断增长自己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渠道不外乎通过加工书稿来学习,虚心向作者学习,尽可能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等。专业水平是科技编辑做好编校工作的基本保证。

科技编辑业务可谓既精深又繁琐。除了常用字词要使用正确外,还有大量的专业名词术语和符号的规范画法,有些和我们上学时学的知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比热”现在应为“比热容”,“比重”应为“密度”,“马达”应为“电动机”,“重量百分浓度”应为“质量分数”,二极管应画为,等等。正斜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如自然数集要用黑正体N,矩阵A要用黑斜体,势能应表示为Ep,酸碱度为p H,p表示压强,P表示功率,马赫数为Ma(斜体,平排),等等。还有一些国家标准如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进行了修订,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质量。

俗话说编辑是杂家,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什么都要懂一些,知识丰富了,眼睛才尖,眼力才好,才能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选题,发现别人遗漏的问题。

(4)苦干加巧干

编辑工作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劳动,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和眼睛容易出现问题,但是工作的性质又要求我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地长时间工作,因此我们除了苦干还要会巧干。

现在科技专著的作者均交有电子版的书稿,当统改某一名词时,可通过 Word的“查找”功能,一一“查找”并“替换”,以避免遗漏。同时应查找一遍图字,因为插图往往是扫描进去或单独绘制的,可能查找不到。

核对某些内容时,可利用google和baidu等搜索工具,但网上的内容往往不准确,有时还应查看权威的工具书,尽量以权威资料为准。

3.装帧设计方面

在图书装帧艺术越来越成为卖点的情形下,科技专著的装帧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编辑是图书的第一位也是最忠实的读者,对图书的内容、特色、读者对象等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应向装帧设计人员提供较明确的书稿介绍和设计要求,从而使装帧设计更好地反映图书内容和风格品位。

版式和版心大小应在发稿前设计确定,一校后不宜再做大的改动。应避免三校时重新设计版式。科技专著往往图表较多,改变版心、版式易引起图表先于文、错位以及背题等错误。

编辑也应认真校对封面上的文字内容,特别是作者的姓名不能错,并且与内封要一致。定价容易变动,必须认真校对,与版权页上保持一致。汉语拼音不能错,要特别注意ɑ、ɡ的字体不能错。

4.出版发行方面

(1)印制方面

编辑最了解图书的各项成本和相关的市场情况,因此应对用纸、印数和印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印数对于保证发货量、提高专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编辑应从科技专著的内容、特色、读者对象、适用范围等出发综合考虑,向出版部门提出自己对印数的看法,尽量避免印量过大造成积压,以及印量过少无法满足所有读者需要。

印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需要保证书中黑白金相照片的印制质量等,编辑应事先与出版人员沟通,提醒其注意,避免出书后发现印制问题。

(2)发行方面

编辑应将责编图书的作者、内容、特色、读者对象、时效性等告之发行人员,以便他们安排发货地域和发货时间,减少退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

撰写书评是编辑练笔和推介图书的好方法,对于重点图书,编辑应坚持自己写书评并鼓励专家、读者写书评。撰写书评既是营销的一种手段,又是检查出书效果、提高出书质量的重要措施。

另外,编辑应认真对待发行人员的反馈意见,在图书重印和修订时作出相应调整。每次重印前均应改正已发现的书中差错。

三、小结

总之,科技专著的出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细小环节,编辑只有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主导和穿针引线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证科技专著的出版质量。从事编辑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编辑工作的博大精深,越感到责任的重大,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编辑把工作做深、做细,是保证科技专著出版质量的基础。提高科技专著出版质量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专著装帧书稿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专著《众神狂欢》节选(评论)
专著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