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初探
——以杭州市萧山区的实践为视角

2012-01-28 02:01李磊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联村萧山区一村

□李磊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浙江 杭州 311200)

“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初探
——以杭州市萧山区的实践为视角

□李磊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浙江 杭州 311200)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探索实践的“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主要是以民意为主导,以“警力下沉、警务前置、服务前移”为主要特征,其核心是群众工作。推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通过民警实实在在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延伸了工作触角,密切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有效提升了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社区主动警务模式;“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公安机关;杭州市

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工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本方针的主要载体之一。2011年底以来,公安部、浙江省分别部署开展了“三访三评”活动和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的深化大走访活动,对社区警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社区警务工作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切实发挥好“桥头堡”、“前哨站”的作用,是当前社区警务工作的重点课题之一。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以下简称“萧山区分局”)为切实推进“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主动顺应形势,坚持以民意为导向,创新推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工作模式,在全区411个行政村和161个社区全面设立警民联系室,安排137名中层干部和460名派出所民警,每个村(社区)确定1名联村民警,并为126个流动人口多、案件多发的村(社区)再增配若干名驻村辅警,作为社区民警的搭档和补充,每周定期到联系村(社区)开展排查化解矛盾、走访干部群众、指导安全防范、服务辖区群众等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有效推动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置、服务前移,切实提高了群众见警率,密切了公安机关与群众的联系,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012年7月,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对“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萧山区分局密切联系群众的做法,要求在全市推广这项举措。

一、推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的背景

(一)警力紧张,维稳任务繁重,以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工作被削弱。萧山区共辖17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411个行政村和161个社区,实有人口近230万,其中登记外来暂住人口达106.9万。全局共有民警1246名(含交警209名),其中派出所民警550名,占44.14%。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治安形势日趋复杂,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日益凸显。但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加之日益繁重的维稳保卫任务、频繁的专项斗争和破案打击等各项业务指标的不断攀升,对派出所基础工作形成了很大冲击,尤其是社区民警深入村(社区)走访群众、开展基础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派出所的社区警务工作面临被动应付局面,严重削弱了公安基层基础,影响了公安工作的成效,迫切需要结合萧山实际进一步转变现有的社区警务模式。

(二)见警率低,警民距离拉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降低。一方面,由于警力紧张、任务繁重等各种原因,民警主动下村(社区)、企业进行走访积极性不高,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少,导致群众见警率低,脱离了群众,警民距离拉大,从而人为地在警民之间形成了“防线”。另一方面,从民警角度看,群众工作的弱化也直接导致民警自身的群众工作能力弱化,不了解群众呼声、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影响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形象。因此,迫切需要找准提升公安机关形象和满意度的有效载体,在密切联系群众上有大的改进。

(三)形势变化,民意凸显,群众对公安工作充满期待。新的历史时期,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确保公共安全、粗放管理社会向如何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方面延伸。通过开展“三访三评”大走访活动,公安机关明显感受到基层群众对公安民警进村入企走访活动是非常欢迎和支持的,充分体现了民意的导向性。因此,要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公安机关就要着力研究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把公安工作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到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萧山区分局党委对当前公安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其症结所在,决定突破原有的社区警务模式,在宁围派出所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于2012年4月在全区全面推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并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把警力下沉到基层一线,把警务工作触角延伸至基层人民群众当中,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的主要做法

“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主要是以民意为主导的社区主动警务工作,以“警力下沉、警务前置、服务前移”为主要特征,其核心是群众工作。对萧山区分局来讲,推行“全警联村·一村多警”是一项全局的警务工作,打破了原先派出所社区民警单兵作战的模式,具有革命性意义。在具体实践中,萧山区分局主要是从规范机制入手,抓好“人员、职责、机制、保障、管理、培训”六大要素,确保“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工作稳步推进,富有长久生命力。

(一)配强力量,建立联村民警队伍。坚持内部挖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齐配强联村民警队伍。主要以派出所社区民警为基础,对原有的129名社区民警进行重新调整,并规定每名社区民警在继续承担责任区内各村(社区)日常警务工作的同时,确定其中一个治安较为复杂的村(社区)作为重点联系村,责任区内的其他村(社区)则各选配1名民警作为联村民警(其中有20个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村〈社区〉配备2名联村民警,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工作)。联村民警一般由辖区派出所领导和本所骨干民警担任,人员不足的由分局统一抽调机关中层干部补充。同时,根据全区治安、人口等情况,对全区47个年刑事发案100起以上或流动人口3000人以上的主城区社区、79个年刑事发案50起以上或流动人口3000人以上的村(社区),在安排联村民警的基础上,再增配若干名辅警,常年驻村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二)定岗定位,明确职责分工。为确保派出所社区民警、联村民警、驻村辅警三支联村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开展好联村工作,萧山区分局做到“三个明确”:一是岗位明确。对137名机关中层干部(联村民警)和460名派出所民警、323名辅警逐一进行定岗定位,明确各自的联系村(社区)。二是职责明确。社区民警承担责任区内全部村(社区)的日常警务工作,主要履行“管理社区人口、维护社区治安、组织社区防范、收集社区信息、化解社区矛盾、服务社区群众”等六项职责。同时,社区民警负责指导和帮助责任区内其他联村民警开展工作。联村民警主要是走访联系群众,配合社区民警做好联系村(社区)的排查化解矛盾、指导安全防范、服务辖区居民等工作。驻村辅警是在民警的指导下,协助社区民警和联村民警,参照社区民警工作职责,履行除法定必须由民警完成的工作以外的职责。驻村辅警无特殊情况,工作日全部要求在所在村(社区)开展工作,警民联系室为驻村辅警的日常办公点。此外,明确联系局领导责任制,落实联系派出所联村工作的指导职责。三是协作关系明确。明确机关联村民警与社区民警是协作配合关系,机关联村民警的联村工作受派出所领导。各派出所均指定分管基础工作的副所长为该所联村工作联络员,负责机关联村民警工作动态情况的收集和上报。

(三)规范机制,明确联村走访重点。萧山区分局把走访联系群众作为联村民警的工作重点,要求全体联村民警做到“四个一”、“六必访”。“四个一”,即每周不少于1次到联系村(社区)开展工作,每月至少1次参加村(社区)召开的相关会议,每季不少于1次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每年至少协助村(社区)为群众办1件实事。“六必访”,即对社会闲散青少年、多次赴澳人员、信访老户、有过激行为人员、流动人口中的高危人员以及其他工作对象做到必访,开展谈心、教育和引导工作,努力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

(四)落实保障,促进联村工作开展。为便于联村民警和驻村辅警开展工作,萧山区分局积极争取各镇街和村(社区)的支持,在全区各村(社区)内设立警民联系室,制作标牌和警民联系卡,公开联村民警和驻村辅警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识别、联系。同时,规定每周一、周五为“无会日”,除上级会议和研究部署重大紧急工作外,分局层面、各业务线层面不再召开涉及多部门参加的会议,从而保障联村民警有充足时间开展联村工作。在此基础上,分局要求各派出所在定岗定位后,除特殊情况外,社区民警岗位原则上一年内不得调整,机关联村民警如有调整的,须经局领导同意,以保障联村民警队伍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民警联村工作热情,分局将在每年年底对各联村民警和驻村辅警组织综合考评,根据工作实效,评选出“十佳”优秀社区民警、“十佳”优秀联村民警和“十佳”优秀驻村辅警,并对连续从事社区警务工作满15年的老民警增设“老黄牛”奖,以此推动联村工作全面开展,提升联村工作效能。

(五)严格管理,确保联村工作质量。为确保联村工作质量,萧山区分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联村工作的管理。一是完善台账。为每名联村民警印制了联村工作手册、警务民情日记,在局域网主页上设立了“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专栏,要求联村民警把联村工作情况及时录入专栏系统内,便于分局实时对联村民警落实“四个一”、“六必访”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反映和宣传。二是定期点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阶段性点评全局联村工作进展情况,梳理分析收集到的重点问题和普遍性意见,研究对策措施并落实责任部门。联系局领导每月分片组织召开联村民警座谈会,及时掌握联村工作的具体情况,研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三是监督考核。派出所负责做好对辖区内全体联村民警的监督考核,社区民警严格对驻村辅警的日常管理,每周了解情况、布置工作和督促指导。四是严肃纪律。为严肃联村工作纪律,分局专门制定了联村工作“八要八禁”群众工作纪律和公安工作纪律,统一印制在“警民联系卡”上,时刻提醒联村民警加强自律意识,维护良好形象。

(六)加强培训,提升联村工作能力。“全警联村·一村多警”是政策性强、群众工作要求高的一项工作,是对联村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的综合检验,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和群众的满意度。针对联村民警群众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能力培训,切实加强对联村民警和驻村辅警在新形势下“三懂四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训。萧山区分局还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邀请一批群众工作能力强的民警进行授课,传授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此外,不同层面召开群众工作培训座谈会20余次,相互交流联村工作的做法,以进一步拓展广大联村民警的工作思路,增强联村民警的群众工作能力。

三、实践“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的阶段性成效

自“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开展以来,全体联村民警把“工作认识是否到位、工作内容是否落实、工作作风是否改善、工作是否持之以恒”四个方面作为检验标准,以真诚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积极主动地投入联村工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与好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警民关系不断密切,有效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内涵丰富,其前提是民警要沉下去,其核心是深入基层和群众,最终目的是要密切与群众的联系,赢得群众满意。通过开展联村工作,全体联村民警定期安排时间,主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村民群众交朋友。在宣传公安工作的同时,面对面与群众拉家常、倾听群众意见诉求,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做深做细服务工作,传递公安机关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和关爱。至7月底,全局联村民警已累计走访群众7020户、各类企业300余家、其他单位120余家,广大联村民警均能认真落实“四个一”、“六必访”等工作规范,迅速形成了较好的联村工作氛围。通过民警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实实在在地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拆除了与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见警率切实得到了提高,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也很快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基层村(社区)和村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赏,为提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和满意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警力得到真正下沉,派出所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随着“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的开展,萧山区分局137名机关中层干部进一步下沉,与社区民警共同协作配合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此举有效填补了因社区民警下村(社区)时间不能保证造成的工作空档,工作触角得到延伸,为夯实派出所基础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广大联村民警在联村工作中,在走访群众的同时,深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各类信息收集、安全防范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等基础工作,切实提升了派出所基础工作服务实战的能力。至7月底,共发放警民联系卡8.775万份、各类宣传资料18.5万余份,通过联村民警收集上报的各类基础信息300余条,其中涉及不稳定信息30余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20处,为加强派出所基础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联村民警把摸排不稳定信息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作为联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进村组、进社区、进家庭,及时发现化解各类小矛盾、小纠纷;通过进园区、进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最大限度地把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方式多种多样,联村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在开展“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中,民警经常要接触不同层面的群众、会碰到不同的事情和问题,这就要求民警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开展工作。在实践中,联村民警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增强,纷纷发挥各自的业务优势和主观能动性,积极为村民群众提供安全防范、车管、证照办理、户籍等方面的服务和咨询,对群众提出的非公安业务事项也能积极给予协调帮助解决。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联村民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许,也增强了联村民警的成就感。在联村民警座谈交流中,部分在派出所从事刑侦、治安工作的民警表示,参加联村工作以来,一方面通过与社区民警的协作,加深了不同警种间的配合和同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借助“全警联村·一村多警”这个载体,改变之前自己单一的工作模式,能够名正言顺地走入原先社区民警的责任区开展群众工作,对做好治安、刑侦工作很有帮助。

四、对开展“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全省公安局长会议暨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明确了基层基础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是今后公安工作发展的支撑点,而以民意为导向的基础工作更是一项最根本的工作,必须放在战略性高度加以推进。萧山区分局开展的“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正是抓住了民意警务和基础工作这两个关键点,符合当前形势和公安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当前日益复杂的社会政治和治安形势下,“全警联村·一村多警”社区主动警务模式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安自身建设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不断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一)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时刻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当前,公安机关在开展走访活动中,也有部分民警不愿意走访,或走访不下去,或走过场等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观念还未转变,主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因此,在做好联村工作时,首要要深刻认识做好联村工作对公安机关的重要意义,转变联村民警的思想观念,把人民群众摆在首位。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三克服、三树立”。即坚决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坚决克服执法与服务相对立、相割裂的观念,牢固树立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重权利轻监督”的观念,牢固树立执法者应当自觉接受监督的思想。只有从根本上转变思想、内化于心,并体现于实际工作中、贯穿于联村工作中,才能形成自觉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良好习惯,群众自然会接受并欢迎民警联村走访。

(二)必须规范联村工作,体现联村民警过硬的专业水平。“全警联村·一村多警”警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社区主动警务模式,是密切联系群众、提升公安机关专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也有少数联村民警走访群众不深入,联村工作流于形式等情况,影响了整体联村工作实效。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必须进一步规范联村工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联村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科学制定考评标准,增强联村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联村民警在开展走访、宣传等工作时,要有组织策划、有安排部署、有具体措施、有服务保障,消除随意性,并在排查化解矛盾方面突出重点、在走访联系群众方面突出全面、在指导安防工作方面突出实效、在服务辖区居民方面突出主动,充分体现工作的规范化和公安机关的诚意。

(三)必须提升工作能力,积极塑造良好形象。在目前警力紧张的情况下,有很大部分联村民警由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的新民警或刑侦、交警、治安等不同警种、不同部门的民警担任,相对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及能力不足,容易造成联村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影响公安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及满意度。因此,学会群众工作是“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加大民警群众工作能力的培训。作为联村民警必须勤于学习、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发挥“全警联村·一村多警”警务模式的最大功效。

(四)必须确立正确的导向,引导民警主动沉到基层开展联村工作。“全警联村·一村多警”工作是一项贯穿今后几年的长期性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要确保民警能够按照要求长期、主动地做好联村工作,必须在政策导向上有明确的倾向性。当前,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建设的相关要求,坚持“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加大向社区警务的人、财、物的倾斜力度,在干部提拔使用、立功嘉奖、宣传表彰等方面,加大联村民警、社区民警的比重,激发民警积极性,引导民警主动沉到基层开展联村工作。

(责任编辑:蒋国长)

D631

A

1674-3040(2012)05-0070-04

2012-09-06

李磊,中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委常委、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局长,本刊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理论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

猜你喜欢
联村萧山区一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一村万树”绿的不只是村庄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兴旺农村产业用三招
鸟岛游
山联村为啥美
虚惊一场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