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本刊编辑部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创新体系中最有生命力的要素。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当前,世界各国在促进经济复苏过程中,都把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作为着力点,企业技术创新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提升较快,但企业创新能力增速相对缓慢。尽管一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提升,已经有了一批像中兴、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但总的来说,企业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R&D经费强度 (R&D经费内部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是衡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的 R&D投入强度是发达国家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2000年我国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8%,2008年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61%,2009年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69%,2010年为0.93%。从数字上看,我国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在逐年提高,但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还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我国企业内部的R&D投入,绝大部分支出用于试验发展 (97.9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所占比例较低 (2.10%)。从企业获取外部技术情况来看,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支出高于购买国内技术支出。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提升过程中投入最大的方面是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可见,企业的R&D投入大量用于维持企业赢利水准而进行的低成本、大范围的技术改造。不少企业创新的目的在于保证其既有市场份额,而非追求技术领先。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自主率仍然不高,对国外先进技术仍有较强的依赖。
与社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相比,企业创新行为的市场目标性很强。创新虽然能够提升企业的长远竞争力,但短期内表现为加大R&D投入使得利润下降,并存在技术风险,因此大中型企业虽然具有较强资金和技术实力,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和大规模的工艺创新,但他们的创新动力不足,更倾向于通过技术引进满足短期的商业目标。中小企业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创新意识,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但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科技创新人才、技术含量低,资金缺乏、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占领市场的能力较弱。
企业通过粗放、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可以获得一时的快速增长,但这种增长难以为继。企业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动力,承担起创新主体的责任,才能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形成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局面。真要使企业自觉成为创新的主体,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自身都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首先需要一个鼓励和保障创新的社会环境。在鼓励创新、充分竞争的公平市场下,使企业家只能通过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来赢得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企业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胡琼静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