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公安消防总队东城支队 张书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中国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性也逐渐加强,使得中国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的三重矛盾。2005年2月16日,联合国141个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京都协议书》,由此,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进入21世纪以来,受益于中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大力扶持和该产业的长期利好,太阳能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潮。以太阳能电池为例,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188MW,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增长了12.68%,中国首次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2011年,全国太阳能电池完成累计产量12983.9MW,同比增长68.39%,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四川、江苏、河北、江西、长三角、环渤海及珠三角等几个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聚集区,并涌现出无锡尚德、江苏中能、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一批知名企业。光伏产业地区分布基本上可概括为: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以下游组件为主,西北地区借助电力、原材料优势以上游多晶硅原料为主,而四川则成为国内产业相对较完整的光伏产业聚集地。
虽然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近两年装机容量也有所增加,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装机容量还很小——2011年,中国累计装机容量仅占世界总容量的2%,德国装机总容量却占全球的43%。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0MW,新增量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的7%左右,这说明中国光伏产业发电的潜力是巨大的。
中国光伏产业可谓在崎岖中发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许多光伏企业走向倒闭;随后两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和扶持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再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2011年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中国太阳能电池增幅由2月份同比增长165.12%,下落至10月份同比增长31.44%,再加上欧洲大部分国家宣布将降低或取消在光伏产品的补贴扶持政策,使得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新一轮的严重挑战。
光伏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由于受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2011年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中国出口导向型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谓是“雪上加霜”,再加上中国在过去几年的大力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出现了盲目性的投资过大、投资过热等问题。另外,中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使用的多为直接或者间接引进的俄罗斯多晶硅提纯技术,其成本高、耗能大,且重复性建设严重,在整个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
光伏产业发展不平衡。为什么要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平衡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光伏产业制造产能非常强,相关资料表明,201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的44.6%,位居世界第一位;二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市场需求都在国外,以每兆瓦太阳能电池需要多晶硅10~11吨计算,2007年国内太阳能多晶硅需求大约1.2万吨,而2007年国内太阳能多晶硅产量不足1000吨,同时,2007年生产电池1180兆瓦中,出口达1000兆瓦,比例超过90%。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格局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另外,中国光伏产业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光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力薄弱、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光伏产业整体技术薄弱,专业高技术人严重匮乏。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多晶硅生产技术。世界主流的多晶硅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改良型西门子法、新硅烷法、硫化床法三种。其中,改良型西门子法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多晶硅生产工艺;国外的主要厂商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但在中国还是空白。技术突破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而技术的突破需要研发人员,由于中国对于光伏产业的研究还处于低层次阶段,除了少数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各高校几乎没有开设光伏方面的技术课程,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是个很大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光伏技术人才的输送,就没有中国光伏产业的明天。
光伏发电上网难。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但装机容量却很小。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难以确定、电池原料入行门槛高、光伏发电可调可控性差、电厂电网规划脱节、入网标准制定滞后以及入网标准、产品检测能力缺失等原因,最终造成了中国光伏发电上网难的局面。
光伏产业政策扶持不完善。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后起之秀,中国在200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随后又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能源产业振兴的规划》、《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有利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政策法规与日本和欧美光伏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够完善。比如,中国制定的光伏上网电价法实施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则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根据不同资源、不同系统规定不同电价,明确实施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调整。
通过对中国光伏产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中国还需从企业和政府政策两个方面着手。
就企业而言,在技术层面,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在产品层面,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在商业模式的层面,要做好上下游产业链的布局,学习光伏领域国外先进公司的商业运行模式,即企业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就政府而言,首先要从源头出发,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太阳能方面有关知识,唤醒全社会的意识,使清洁能源的概念深入人心。其次,做好太阳能光伏领域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中国的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使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掌握相关高技术的外国企业进入国内,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引入高新技术。第三,要灵活地运用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这“两只手”,以市场供给机制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做到“及早预防,统筹全局,总体规划”,同时扩大国内光伏产品消费市场和光伏系统的应用范围,对现有的光伏企业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积极有效的推进中国光伏产业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第四,全国要统一规划、制定、执行规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行业标准。最后,政府要加快完善并落实有利于推进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法规。
总之,面对欧债危机和国际化太阳能光伏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中国要牢牢把握光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国际市场的新格局,站在国际光伏产业的制高点,积极主动地采取发展光伏产业的新战略和新举措,促使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光伏系统发电应用的第一大国。
[1]石定寰.关于发展太阳能产业的几点建议[J].太阳能.2007,(01):1~3.
[2]马胜红.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J].电器工业 .2004,(10):1~11.
[3]吴茜薇;王振波.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2,33(1):50~56.
[4]李雷;杨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J].中外能源 .2011,16(7):30~36.
[5]马宁.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及发展前景[J].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2011,5(2):25~28.
[6]周娟.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问题分析[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汪峰;于文华.“十二五”时期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2012,13(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