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凸显的青年问题及其启示

2012-01-27 19:51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北非青年人中东

旷 勇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湖南衡阳421001)

2010年底以来,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发生了以反对现政权为宗旨的街头抗议运动,并直接导致了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等政权垮台。目前,抗议运动还在进一步发展。分析中东北非国家政局动荡的原因,有经济放缓、失业率高、贫富悬殊、独裁政治、西方势力干预等,但是,其中一个重要事实是:中东北非各国的青年人在政局动荡中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其中凸显的青年问题更是导致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深入分析当前中东北非各国凸显的青年问题,对做好我国青年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青年人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扮演的角色

1.青年人成为抗议运动的直接引发者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26岁的大学毕业生、蔬菜水果小贩布瓦吉吉,由于遭到执法人员没收取缔的粗暴对待,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这一事件激起当地民众特别是失业青年的无比愤怒,他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示威民众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导致人员伤亡。其后,全国多个地方相继发生反政府示威活动,引发更多流血冲突且愈演愈烈。持续一个多月的街头抗议活动,最终导致了总统本·阿里在2011年1月15日出走沙特,结束了长达23年的统治。此后,这一由突尼斯一名青年人引发的抗议运动迅速蔓延,骨牌效应传导至北非中东的诸多国家,包括埃及、也门、利比亚、巴林、阿尔及利亚、伊朗等17个伊斯兰国家。

2.青年人成为抗议运动的主力军

在中东北非国家的抗议运动中,参与其中并起到主导作用的都是青年人。在各国的抗议运动发起之初,主要由大批失业的大学生或青年人凭借网络媒体组织起来,然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其中,其后广大民众大量参与,最后形成大规模的抗议风潮,熟练掌握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青年人扮演了先锋和主要推动者的角色。在街头抗议的过程中,各国青年人首当其冲,并与警察发生冲突从而酿成流血事件,以青年人发起的街头抗争动摇甚至颠覆了长期执政的强人政权。正如美国《外交政策》报道说:“北非和中东地区的二三十岁年轻失业者是最近从突尼斯迅速扩散到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等地的反政府示威的主要势力。他们熟悉Facebook、Twitter等互联网社交网络服务,是通过网络组织示威和传播反政府信息的主导者。”[1]

二、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凸显的青年问题

1.青年人口膨胀成为中东北非国家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国家的发展与人口状况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人口结构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前提和基础。2011年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各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人口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出生率提高和婴儿死亡率下降的双重作用下,这些地区的年轻人口迅速增加,比例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过大,出现了所谓“青年膨胀”现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发表了一份以《未来世界上的穆斯林人口》为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穆斯林世界远比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及大多数国家要年轻。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人口的60%。世界银行、美国中央情报局以及金融巨头穆迪公司对突尼斯和埃及的调查数据显示,突尼斯和埃及是两个非常年轻的国家,2010年,埃及人口年龄的中位数是24岁,突尼斯的中位数是29.7岁。人口中位数意味着一国人口中有50%低于这个数字,50%高于这个数字。换言之,这两个国家有超过50%的人不满30岁[2]。日本《中日新闻》发表社论称,在人口膨胀的年代,如何“接纳和教化”庞大的年轻人口不仅为政府和社会出了难题,也为国家的前景增加了变数[3]。如果说在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时期,高比例的青年人口能发挥人口红利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劳动力并推动经济发展,但在经济放缓、金融危机、高通胀、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供应高度紧张等背景下,青年人口的高速增长将对教育、就业、社会福利、生活满意度等提出严峻的挑战,并带来高失业率和不充分的就业率,大量青年人缺乏教育和工作机会将成为难以解决的社会难题,并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因素。

2.高失业率导致青年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迅速蔓延

此次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直接由突尼斯失业青年大学生引发,这一看似偶然的事件中其实蕴含着必然的逻辑: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将对社会稳定构成直接威胁。推动中东北非地区发生剧变的正是数量庞大的失业青年,高失业率直接导致了对政府不满情绪的迅速蔓延,并成了政治抗议活动的直接导火索。评级机构穆迪公司的数据显示,埃及年轻人的失业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甚至接近或超过30%;突尼斯2005年青年人失业率则要超过30%[4]。国际劳工组织估计,中东地区15~24岁青年的失业率高达25%。该组织对1,500个青年的调查发现,宣称自己失业或者预计失业的人口数据更高,达35%~40%。埃及和约旦女性青年失业率为40%[5]。而且,一些年轻人即使就业了,很多人也只是在非正式的私营企业中从事低薪酬、临时性、没有社会保障的工作。随着教育的发展,青年学历的提高,青年人的期望与人才市场供给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青年价值观和政治诉求正在发生变化,崛起的青年一代与老一辈以及政治决策者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将对阿拉伯世界国内政治结构和民主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此次变局中,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青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约旦,失业率最高的人群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群人,一旦有了导火索,马上就能成熟地行动起来,直接导致局势失控。

3.价值观西化成为青年街头抗议的思想动因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向中东北非国家渗透所谓“人权”、“民主”和“非暴力”等政治意识和民主方式。2004年1月,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表示,只要中东地区还存在暴政、绝望和怨恨,美国就应执行“在大中东地区促进自由的前瞻战略”;在同年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布什发表题为“同中东和北非地区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的伙伴关系计划”的声明,正式向世界抛出“大中东计划”[6],美国开始从外交、经济、文化等层面有组织、有规模地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推行民主改造计划[7]。奥巴马政府延续了中东民主改造计划,依靠各种非政府组织,把美国宣扬的价值观和民主原则推广到中东地区,通过经济、教育、科技和医疗等交流渠道与技术加强与当地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青年的接触,渗透其价值观念,最终诱导青年人“认同”美国的自由价值观念。美国还对中东青年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撰写了《中东下一代的社会稳定》、《突尼斯危机:非洲青年失业的定时炸弹》等报告,指出中东北非青年人因为失业、犯罪、迷失、贫困等原因正成为各种社会问题的受害者,随着青年问题的不断凸显,一旦有外力作用,就会瞬间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力量。2008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向白宫提交过《中东青年膨胀:机遇还是挑战》等报告,建议美国利用中东国家的“青年膨胀”问题,重新塑造中东青年的政治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加速中东地区向“民主和自由”转变[8]。中东北非各国青年人价值观正处于确定阶段,极易受到国际渗透的影响,特别在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和独裁政治等问题进一步凸显。面对社会现实,一些青年人对西方鼓吹的“人权”、“民主”、“自由”等价值观给予了高度认同,其政治诉求、民主方式、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向西方靠拢,并成为其进行街头抗议的思想动因。

4.社交网络成为青年街头抗议的组织平台

在中东北非国家,一直有一群精通网络新媒体运用的青年人。位于约旦的一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16个阿拉伯国家的网民有4,000万~4,500万。脸谱、推特和优兔等社交网站最受欢迎,截至2010年末,脸谱网站大约15%的活跃用户来自于中东地区,该地区脸谱用户高达1,700万(其中埃及用户500万、突尼斯拥有200万,占两国网民总数的绝大部分),推特用户年增长率高达142%[9]。占该地区总人口将近50%的25岁以下年轻人成为网民主力,他们精通网络,深谙各种新技术手段,能通过网络快速接受和传播各种信息,构成了所谓的“脸谱一代”。此次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优兔(Youtube)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发挥了草根动员、传播信息、塑造舆论、推动“网上公共领域”等功能,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集会组织方式,没有集会负责人、没有会议分工、没有层级指挥,完全通过网络更为直接、快捷、便利、有效地鼓动青年走上街头进行抗议。网络成为青年街头抗议的组织平台。在埃及,谷歌公司北非和中东市场主管古奈姆在“脸谱”网建立“我们都是哈利德·萨伊德”网页,纪念被警察打死的年轻人萨伊德。该网页迅速传播,获得大量青年网民的响应,数天内追随者接近一百万,埃及抗议活动的网络平台由此形成。在突尼斯,“脸谱”网在抗议活动发生之前就是民众发泄不满的平台。当突尼斯国家电视台将卖菜青年自焚事件引发的抗议活动称为“孤立事件”时,“推特”、“脸谱”网上有关抗议活动的大量信息和视频却揭示了截然相反的事实,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由此启动,进而引导更多人走上街头[10]。

三、对加强我国青年工作的启示

1.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青年失业问题是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的直接导火索,听闻布瓦吉吉事件后走上街头的示威民众中,大部分是因找不到工作而愤怒的年轻人,埃及反政府示威的主要群体也同样是未能解决经济低迷问题的独裁政权抗衡的失业青年。推动中东北非地区正在发生剧变的是数量庞大的失业青年,高失业率成了本次政治抗议活动的直接导火索。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减缓,失业及就业的巨大压力成为导致青年与社会间紧张、冲突关系的第一因素。青年群体高失业率也正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此为鉴,我们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提高民生质量,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要把做好青年就业工作作为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石。

近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重大调整和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等巨大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确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健全促进就业法制规章,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就业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据测算,“十二五”时期,年均城镇新增需就业人员在一千四百万人左右,而经济增长每年能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个,加上补充自然减员约两百多万个岗位,仍存在较大的岗位缺口。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2001年以来,35岁以下的青年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70%,已成为失业人员的主体[11]。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的青年都存在失业的情况,尤以高校毕业生失业最为引人注目。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每年约有20%左右的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12]。此外,在农村还有约一亿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就业。面对挑战,要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强化政府责任,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促进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并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深化改革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处理力度,更好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积极落实“发展成果分享”原则,完善失业保障体系,提高失业青年救济和救助水平。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我们在享受以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民主方式的渗透和扩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经济全球化在对中东北非进行经济扩张的同时,通过推行实施所谓“新干涉主义”、“大中东计划”等民主改造计划,依靠一些非政府组织,如美国民主党国际问题学会、中东民主基金会、欧亚基金会、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等,向中东各国的反对派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培训,用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原则重新塑造中东青年的政治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加速中东地区的转变。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过程中,正是大量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青年走上街头,为反对独裁政治、强权政治而发动抗争,并很快导致一些政权下台。

中东北非国家的教训警示我们,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各种思潮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渗透青年,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在青年中出现了不少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美丑不分、善恶不辨的现象。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把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渗透到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广大青年中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洞察力,避免成为西方推行所谓“民主化进程”的工具。要通过占领现代新兴传媒阵地、树立典型标杆、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使中国青年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大力开展共同理想教育,坚定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引导青年自觉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生活愿景。要大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进一步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引导青年自觉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来。

3.完善网络新媒体监管机制,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在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中,以Facebook、Twitter、Youtube为代表的网站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美国商业公司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美国政府的延伸,并成为美国政府推行霸权外交的工具。它们通过技术优势传输美国政府的意识形态,煽动他国民众非法聚集,最终导致多国爆发动乱。希拉里在2009年的演讲中,公开表示“利用这些(互联网)技术推进我们的外交目标”。2010年初希拉里又宣布,美国将把“不受限制的互联网访问作为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2011年4月,希拉里在美发表《2010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时,再次强调网络自由化,甚至把它列为保护人权的标准之一。可以说,互联网不仅影响到人们生活、个人思想等各个层面,甚至对国家兴亡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不断完善网络监管机制,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事关国家安全,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网民已达4.57亿人,网站达百万之多,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党和国家为不断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专门设立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互联网法规的制订、相关业务的布局规划、违法违规网站的查处、应对网上的颠覆活动等,积极构筑网络安全“防火墙”。吸取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教训,在完善网络新媒体监管机制过程中,要尝试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对新媒体技术条件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行为准则,规范青年的网络行为。要突出监管的针对性,加强对手机、网络、博客、即时通软件等网络新媒体的引导与监管,建立和完善与新媒体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通过立法强化网络虚拟行为的实体责任,将网络新媒体置于各相关部门的全方位监管之下。要加强正面引导教育,要建设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主流文化网站,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主流价值观地位,增强网络控制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因素,抵御消极因素。

[1]《朝鲜日报》记者:《失业青年成为中东和北非反独裁主角》,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1/01/chosun110130.shtml

[2][4]沈 逸:《对突尼斯和埃及局势的深度解读》,载《学习月刊》,2011年第3期。

[3][8]黄培昭:《中东为低龄化伤脑筋》,载《环球时报》,2011年3月7日。

[5]罗伯特·佐利克:《中东北非:一种发展的新型契约》,载《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4月18日。

[6]何志龙:《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大中东计划”》,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6期。

[7]陈宗权 李洪芳:《中东北非政局动荡的深层原因及其启示》,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9]唐 岚:《社交网络:“中东波”的有力“助推器”》,载《世界知识》,2011年第9期。

[10]张永汀:《中东北非国家变局中的青年问题及对我国青年工作的启示》,载《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第8期。

[11]安国启:《社会结构调整和信息社会中的中国青年就业》,载《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1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2009)》,载《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北非青年人中东
平凡中的伟大 青年人的楷模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为啥找不到女朋友
北非印象·摩洛哥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
政治、社会和工业的辩证肖像
青年人痤疮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
叙危机诱发“中东大混战”
拉登攻击奥巴马中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