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职校学生人文素养

2012-01-27 16:39王鸿玉熊雯翚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1期
关键词:职校人文素养

王鸿玉 熊雯翚

湖北省襄阳市技师学院 441002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职校学生人文素养

王鸿玉 熊雯翚

湖北省襄阳市技师学院 441002

根据当前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差的现状,提出对其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校学生;传统文化

1 职校人员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担负着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过实用主义倾向,重技能教育,轻人文教育,职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日渐萎缩,体现在:

① 文化素质低下,责任意识缺乏

部分职校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文化功底较差,艺术修养不高,欣赏品位较低。也有一些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根本没有报效党和国家培育之恩的意识。甚至还有少数学生一味放纵自己,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等。

② 奉献理念淡化,功利色彩浓厚

一些职校生时刻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个人对集体、社会的义务,缺少团队精神。行为上表现出无私奉献少,个人功利主义倾向强烈。他们总是选择到能“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从事义务劳动等。

③ 学习劲头不足,思想趋于片面

相当一部分职校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学习动力不足。面对现实社会中局部的阴暗面,他们常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要么过分夸大,要么抓不住本质,表现出情绪化、主观化、偏激化。

④ 理想观念淡漠,价值方向迷失

职校生中的一部分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他们仅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找一个好的工作”。部分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影响,把挣钱、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精神世界空虚。

⑤ 在步入工作岗位或在开创自己事业的时候显现出思想道德层面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缺乏责任心、不讲诚信、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权益等方面。许多职校毕业生不能够在本职岗位踏实工作,不办法提升自身能力反而抱怨单位和社会,并导致他们思想上偏激、极端,不但耽误了自己而且给社会和家庭增添了不和谐因素。

以上表明,职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它可使学生的精神、道德、情感心灵都得到感染和净化,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聪明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面对职校生的现状,加强职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优秀技术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培育职校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 传统文化教育在职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来促进职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优良道德品质等的养成。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方面提高职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①“格齐治平”思想培养崇高的理想与社会责任感

传统文化能规划人一生的奋斗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即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格齐治平”思想能促使职校学生将个人“小我”置于集体、国家这个“大我”背景中,将个人理想的实现同集体、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发学生们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从而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②“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能培养职校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所谓“和”,是指事物对立因素的交融、相互配合。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君子与人相处,和平忍让,而其见解卓越,与众不同,因此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孔子的弟子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这里的“和”就是指人们之间的团结状态。因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各种困难以及自然灾害,才能不断进步永远向前, 即“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但是,也要注重自身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主要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性、优点以及创新性。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解决需要人们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相互促进。正如“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否则,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这些思想有助于职校学生正确地对待现实生活中不同的意见,懂得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知晓对持不同观点的人不是强行批判,而是要宽容、理解,这样才能游刃于人际关系。

③“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传统文化宣扬不怕挫折、自强不息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职校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树立知难而进的进取意识,树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强不息”精神有助于磨砺职校学生的意志,增强其化解挫折的能力及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培养其竞争力和创造力。

④“仁爱礼智”:培养正确鲜明的道德观

孔子以仁、义、勇为达德;孟子以、义、礼、智作为四基德;法家管仲更将礼、义、廉、耻称作“四维”, “仁爱礼义智信”思想有助于提高职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解决他们道德和心理等方面的难题。

⑤“先义后利”与“求真向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传统文化强调遵循“先义后利”“义以为上”“见利思义”“以义制利”的道义原则。孔子指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认为,当富贵与仁义两者不可兼得之时,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情操好、修养高的人则应该取仁义而甘贫贱,不应该丧道义、仁德而去取富贵。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反对弃义趋利,但是他反对的是唯利是图尤其是统治者的贪得无厌。 “先义后利”观能促使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正直公义、诚实善良、勤奋进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求真向善”的审美观能使职校学生受到感染、鼓舞、感动和启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商领域,成为一个具有美好情感的人。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对职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确立,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道德修养的提升,正确价值观念的确立等等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职校工作者应该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素质教育中去,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王鸿玉 大学本科学历,工科硕士,中级讲师。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1.190

猜你喜欢
职校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