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傅焕光创新的生态理念科学发展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纪念傅先生诞辰120周年

2012-01-27 05:20张学俭王昭艳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8期
关键词:傅先生水土保持

张学俭,王昭艳

(1.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053;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

傅焕光先生(1892—1972),字志章,江苏太仓人。曾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南京中山陵园主任技师、国民党政府农林部林业司科长兼四川教育学院教授、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中央林业实验所所长、中华林学会理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林业总局副局长、安徽省林业厅副总工程师、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农林学专家,而且还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先生在5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的生态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中国水土保持技术体系的创建和水土流失治理实践的探索,作出了突出贡献。时至傅焕光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缅怀追思他的光辉业绩,梳理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对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把水土保持摆到江河治理中治本的位置

几千年来,我国关于江河治理的主张,主要围绕下游的防洪问题展开讨论,基本属于治标的范畴,很少有综合治理的阐述,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民国时期,尽管河政腐败,但仍有一批有志之士引进西方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对河流的科学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以李仪祉先生(1882—1938)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水利先躯,把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观念相结合,提出了综合治理黄河的新主张,拟订了治理大纲,培养了治河人才,进行了测量、试验、设计等基础工作。

早在1921年,傅先生发表文章《提倡造林以弭苏省水灾》。文中详细分析了江苏省水旱灾害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途径:营造固堤防风林,保证牢固的海堤和海塘,防止海水倒流;在西部水源山区造林,防患太湖流域水灾;在各河上游造林,节水安流,防治苏北水灾。他还引述法国因破坏森林而发生水灾的教训和该国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治水患的经验,来说明江苏省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意义,他说,水源林长大成林后将“大利无穷”,“治水者不独注意于下游之疏浚,并规划于水源,择地造林,则苏省幸甚,国家幸甚”。在《安徽省大别山水源林经营初步经验》、《佛子岭及梅山水库水源林营林建设》、《安徽省佛子岭水库上游水源林计划草案》、《佛子岭、梅山水库泥沙淤积的防治和水源林经营意见》等文章中,傅先生进一步强调了经营水源林保水护土的重要性,并详细论述具体的措施。他的有关营造水源林防治水灾的先进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当今防洪减灾工作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傅先生一向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为之竭力倡议。1956年,傅先生以安徽省水土保持委员会的名义发表文章——《怎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详细论述了水土流失过程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性,提出水土保持工作要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地合理配置农林水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使水土资源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1963年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71岁高龄的傅先生向大会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农林牧的生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提案。他列举水土保持的效益和目的,指出当时由于过度开垦破坏林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情况,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同年,在全国农业科技会议期间,傅先生作了《南方水土保持问题》的发言,呼吁要注重南方水土保持工作,防止长江变成第二条黄河,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傅先生生前曾多次建议,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须成立全国、省级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县级水土保持委员会,以便从上到下加强组织和领导,大力宣传水土保持,加强技术培训,做好典型示范,开展科学试验研究等。

2 提出了较完整、系统的水土保持技术理论

1945年,傅焕光先生的《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事业》论文,是我国较早较全面对水土保持的论述。他认为,远古被称为“地质土壤冲蚀或自然土壤冲蚀”时代,大地遍生草木,水土流失和风蚀微乎其微。待人类活动激增,伐木烧垦,地表裸露,发生冲蚀和风蚀,肥土变为瘠地,才称之为“土壤冲蚀或加速土壤冲蚀”时代。因此,他把水土保持工作范围划分为:土地分类及利用、保土蓄水、保持水源、安定沙漠、恢复废田和永续生产6个方面,包括农田水利、森林畜牧以及整个农村建设。

1946年,傅焕光在任中央林业实验所副所长兼农林部水土保持室主任和实验所水土保持系主任期间,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训练班。调训森林、水利、农艺方面的大专技术人员,讲习水土保持技术。1951年,他任安徽省大别山林区管理处副处长后,率领年轻科技人员对大别山林区进行全面调查,并于1952年10月写出了《安徽省佛子岭水库上游水源林计划草案》。草案列述水源区自然地理、森林植被及主要树种分布和生长情况,提出封山护林,凡25°以上的坡地停耕还林,25°以下的坡地进行耕种但要修筑梯埂的建议。他还提出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措施,用通俗语言提倡“戴帽子”(山顶不开挖)、“穿裙子”(山脚不开挖保护林草)、“开天窗”(林间隙地利用)、打横沟、挖沙宕、竖挡壁和原坡整地(按山地原来坡度,开四留六,不拉平)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于沙漠边缘地区,他提倡营造防沙林带,选种耐旱植物以固定沙丘,防止沙漠内侵。傅先生这些精湛的水土流失治理修复技术或经验的总结,时至今日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3 傅先生既是杰出的水土保持技术体系的思想者,又是成功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家

傅焕光是中国第一个水土保持科研机构——甘肃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的创建者,为第一任主任。1942年,他被任命为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天水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后,欣然离开大都市重庆,组织人员前往偏远的天水。据傅焕光之子傅承辉介绍,他当年随父亲初到天水时,天不亮大家就在傅先生的带领下,带上干粮和工具上山干活去了。开始,大家并不理解,心想不种粮不种菜为何打埂种树呢?有一天,傅焕光搬来两块泥巴,一块长满了草,一块啥都没长光秃秃的。只见他拿起喷壶先浇没草的,结果流下来的水很浑浊;然后再浇有草的,流下来的水就清澈得多。接下来,傅先生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水土保持科普课。此后,他带领大家精神饱满地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修筑侵蚀沟谷坊和坡地沟洫梯田工程,河谷滩地柳篱挂淤,农田垄作,种植牧草,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

傅焕光在天水期间陆续招聘了叶培忠、蒋德麒、黄希周、张绍钫、张德常、吴敬立、徐学训、魏章根、吴中伦、董新民、吕本顺、闫文光、薛志忠和若干助理技术人员组成技术班子。还聘请任承统、牛春山、袁义生、袁义田等指导协助工作。这是中国早期的水土保持科研队伍。

1943年傅焕光等陪同国民政府行政院顾问、美国水土保持总局副局长罗德民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并在天水举办了水土保持研讨会。研讨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的基础理论,西北地区水土流失情况、土地类型及土地运用,天水吕二沟及瓦窑沟的水土保持试验设计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傅焕光曾在安徽省工作21年,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对安徽省和淮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组织护林小组,推行停垦、修筑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发动群众开辟苗圃,育苗造林和封山育林;提倡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制止毁林开荒;规划设计实施了安徽和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详细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侵蚀因素和水土流失危害状况,对土壤侵蚀进行分区;总结现有的农业技术措施、农业改良土壤措施、森林改良和水利改良土壤措施等水土保持经验。

傅先生一生中最值得褒奖的就是主持参与了南京中山陵的生态重建和绿化美化。中山陵坐卧于雄伟的紫金山下,举目远眺,法国梧桐、尼泊尔雪松等参天大树林海如云。据专家介绍,清朝末年,紫金山还是一座石砾尽现的荒山。中山陵建陵之前,南京市不仅没有行道树,即使城外也很少有成片的森林。傅先生接手陵园绿化工作后,对整个紫金山的绿化作了整体的科学规划,按照森林、园艺、植物园三个功能区进行精心打造,形成了傅先生自己瞻望描述的“东方伟大自然之森林公园”。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的正式施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公布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水土保持事业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傅焕光先生求真务实、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传承发展他的生态理念和学术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推动水土保持事业兴旺发展、科学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傅先生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傅先生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一个白求恩式的人
一个白求恩式的人
——在傅炯业先生李梅英女士金婚庆典上的讲话
软笔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