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古称芍陂(音quèbēi),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寿县南,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陂”是池塘的意思,因为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水形成而得名。隋唐以后,在此处设置安丰县,因此被称为安丰塘。目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芍陂是一个大型的陂塘蓄水工程。建造时利用了北面低洼,其他三面地势较高的地形,因势而建。每逢夏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当时这里是楚国的北疆的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好坏,对当地的军需民用关系极大。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也能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自东汉至唐,王景、邓艾等屡次修浚芍陂。芍陂在东汉时陂周二三百里,可灌田万顷,此地当时是有名的产粮区。宋元以后,逐渐荒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在是淠史杭水利综合利用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