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星恒星系统

2012-01-27 09:58齐郁
飞碟探索 2012年8期
关键词:美国航空航天局开普勒外行星

■齐郁

多行星恒星系统

■齐郁

开普勒计划近期发现了太阳系外首批类地行星——开普勒20e和开普勒20f,它们以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为中心做轨道运转。这两颗行星处在所谓的“宜居带”上,因为距离恒星位置非常近,星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开普勒20f是已知跟地球体形相似的最近的行星。但就目前所知,其20天的轨道周期和427℃的表面温度并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在 2012年1月26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报告了开普勒任务搜寻系外行星的最新成绩:多行星恒星系统一口气多了11个,并确认了多达26颗行星!不但一举将银河系中的行星数量提高了2倍,同时也把有着多行星环绕的恒星系统的数量增加了3倍。这些有关恒星—行星系统的数据对了解行星如何形成将大有帮助。

综观这次公布的资料,这些行星半径大小的范围很广,从只有地球的1.5倍到比木星还大,而大小中等、半径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的一共15颗,它们绕行恒星的公转周期从6天~143天都有。大家都想知道的是:它们的质地成分如何?它们是否像地球一样有岩质表面?或是它们像海王星一样,有厚厚的大气层?这些都需要日后进一步确认。不过,它们全部都是距离母恒星很近的系外行星,这一距离比金星与太阳间的距离更近。

这批刚获确认的新的恒星—行星系统,每个都拥有2个~5个凌星行星,也就是所谓的多行星恒星系统,它们的行星排列得极为密集。在排列紧密的多行星系统中,行星之间的引力会使它们的公转速度有的加快、有的减慢,使得每一颗行星的公转周期都产生变化。这种所谓“凌日时间变化”的效应,开普勒卫星可以测量得到。

在这批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开普勒33,它是一颗比太阳更老、质量更大的恒星。它以拥有最多的行星数量拔得头筹:一共有5颗行星,体积大小从地球的1.5倍~5倍都有,而且每颗行星都距离它很近,都没有超过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凭嗅觉和运气是找不到行星的,我们必须依靠恒星提供的一些特质才行,这包括恒星亮度减低多少、行星凌星的时间多长或多短。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可以辨识出行星候选人的迹象。

这个“复数验证”的概念,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AMES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杰克提出的,他还以开普勒33为研究对象,对此推论进行了验证。在这次公布的结果中发现,这个验证法的整体可靠度相当高,对于加快确认行星的验证速度,可能大有帮助。杰克在论文中说:“到目前为止,被开普勒任务发现并归类为‘可能是多行星系统’,但尚待证实的那些行星候选人中,应该多数都是真的行星!”

猜你喜欢
美国航空航天局开普勒外行星
外行星
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带来的启示
Next stop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
系外行星探索与发现
系外行星的探测
开普勒的最新发现:第二地球
“死而复生”的开普勒
开普勒的大发现
孤独远行的开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