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恒星的最后时刻

2012-01-27 09:56卓然
飞碟探索 2012年8期
关键词:气团哈勃星云

■卓然

炽热恒星的最后时刻

■卓然

和太阳相比,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都归太阳所有。即便只获得了太阳极小部分的辐射,酷暑难挨的热浪也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类置于死地。

好可怕的太阳。

直到60年前科学家才弄明白为太阳提供能量的究竟是什么。太阳核实际上是一个永不停止的氢弹爆炸过程,这使太阳熔炉的温度高达近2000万℃。那么,这个炽烈的太阳,是否也会死亡,也要消失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从现在起大约5亿年之后的某个时刻,太阳将消耗完自己的燃料,开始走向缓慢的死亡。说缓慢,是因为它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不是像人那样。在银河系的不同地方,每个月就有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死亡,那情形摄人心魄,蔚为壮观。

类太阳恒星的死亡一直被误认为是一个温和而有序的过程,而且每一颗恒星的死亡过程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然而,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和一组地面高功率新式望远镜的观察,天文学家见证了恒星的死亡过程,并产生了新的认识。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罗伯特·奥戴尔说:“有了哈勃望远镜,我们才能够观察到以往根本无法看到的东西。”奥戴尔教授是监管哈勃太空望远镜建造项目的科学家,他利用哈勃望远镜已经观察到许多星云,是目前最权威的天文学家。

恒星垂死之时,会发出一股璀璨异常、层叠缭绕的气团,这就是行星状星云。当一颗恒星耗尽了其核心的氢燃料,它的内核就会收缩、变热,恒星本身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假如太阳到了这个地步,它就会越过金星轨道,并很可能把地球吞掉。与此同时,内核的温度增高,密度增大,足以使核心中的氦产生裂变。此时,恒星开始发生猛烈的喷射。在之后的10万年间,恒星把大部分大气吹进太空,最后只剩下由碳和氧构成的裸露的内核。接下来,内核坍塌形成白矮星,大小如同地球,密度却相当于地球的10万倍。

白矮星的热度还不至于使碳或氧产生裂变,所以也不会像恒星那样燃烧,但是在短时间内,它的温度依然高于2万℃,能够排出恒星残余的大气,把分崩离析的紫外线气团吹散殆尽。在被吹出的大气中,紫外线分离出分子和原子,使大气闪耀发光。这些光亮就是我们可看到的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的形状为何如此怪异呢?原来恒星之死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温和平静,而是十分喧嚣躁动,喷射出高度凝聚的气团,每秒达数百千米。这些喷射气团能追上慢慢飘游的恒星气团,并撞击它们,故而造成行星状星云的不规则形状。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已死亡恒星周围正在孕育行星的证据。他们在距地球1.3万光年的天后座观测到一颗名为“4U0142+61”的脉冲星,它是一颗恒星于10万年前坍缩后的产物,质量的上限相当于20个太阳。而脉冲星被一个总质量为地球10倍左右的尘碟所围绕,尘碟的半径有1600万千米。

这种尘碟常见于新生恒星的周围,是行星诞生的地方,而脉冲星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中子星,又被称为“恒星的尸体”,传统上认为它周围不会有新的行星诞生。天文学家认为,“4U0142+61”周围的尘碟是由原先运行在它周围的行星系毁灭后的残余物质构成,从中有可能诞生新的、性质非常奇异的行星,可谓行星第二次生命的开始。

无独有偶,奥戴尔教授通过哈勃望远镜发现“蜗牛状星云”内部有彗星状的凝结物,它们很可能成为下一代星体的构成部分。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处于循环状态,太空也一样。正如奥戴尔所言:“所有生物或动物的消亡都会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留下自己的痕迹,更何况巨大的恒星呢?它们的消亡一定是为新的星体诞生做准备。每一颗星球的生死都是太空生态过程的一个环节。”

(张小宁插图)

猜你喜欢
气团哈勃星云
有眼无珠
输水管线启动填充过程含滞留气团瞬变流数值模拟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合肥市臭氧来源分析
哈勃的“366日”(下)
哈勃的“366日”(上)
戴一片宇宙星云
气团来源对沿海城市PM2.5中二次水溶性无机离子形成特征的影响研究
HZ330CL横折缺陷原因分析与改进
玫魂星云
三叶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