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平 刘玉轮
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总面积12239平方公里,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475亿元,城镇化率为37.5%,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6658元。其中,中心城区现状人口50万人,城市规模60平方公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
降雨集中。菏泽市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56毫米,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年内降水量的70%集中在汛期6~9月,而汛期又以7月、8月最为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7%。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异常天气呈频发、多发、并发态势,局部性暴雨突发性强、来势猛、速度快,洪涝灾害几率显著增加。
地势特殊。菏泽市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地面坡降为1/5000~1/10000。市区地势低洼,外高内低,呈碟形,极易遭受洪涝灾害侵袭,历史上曾数次被黄河水淹没。每逢降雨,部分城区路段积水严重。
设施薄弱。城市防汛设施建设投入不足,防汛设施明显滞后。一是设施不完善。2008年底,城区道路总长450.1公里,排水管道总长297公里,污水管道总长115公里,道路与排水总长的比率仅为66%,东西区及老城区中不少道路无排水管道。二是标准偏低。排水管道断面小,标准低,下水道高程不一致,造成排水困难。三是蓄排水能力有限。主要排水通道赵王河未彻底打通,洙水河为城区唯一涝水下泄通道。青年湖、双月湖等老城区坑塘淤积较重,连接沟通水不畅,调蓄泄洪能力不足。
依据菏泽城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四周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确立了“拦、疏、导、管、排”相结合的城市防汛工作思路。拦,即有效拦截城市西部、南部客水,减少对城市防汛压力;疏,即对赵王河、洙水河等城市排涝通道进行疏通治理,提高城市涝水下泄能力;导,即城中打通双河沟,导流护城河及老城区汇水直接进入赵王河;管,即加强城市防汛设施管理维护,完善城市防汛管理体系;排,即遇有较大降雨,通过利用各动力提排设施,全面提升菏泽城区防汛应急能力。
城区西部对银川路边沟、外护堤河与小黑河进行治理,开挖银川路边明沟4.6公里,新建闸桥13座;开挖外护堤河与小黑河沟渠6500米,新建生产桥16座,使城区西部雨水通过外护堤河、引黄沟、小黑河直接流入安兴河,缓解城区防汛压力。城区南部拓挖东鱼河北支河道15公里,蓄水能力增加到1100万立方米,显著增强雨洪水拦蓄能力。城区北部实施了万花湖下游退水线路治理工程,形成了城区北部的一条排水通道。城区东部按照50年一遇标准对赵王河下游段进行恢复治理,打通了菏泽城区主要泄洪通道。城区中部开挖青年湖东坑,治理双河沟。双河沟西起护城河,东至赵王河,全长3.7公里。过去是城区一条重要的防汛沟,由于填埋、占压严重,无法发挥防汛排水功能,废弃多年。通过治理,疏通3550米,新建盖板沟950米,改造丁堤口泵站,导流护城河及老城区汇水直接进入赵王河,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及青年路、牡丹北路、双河路防汛积水问题。
实施雨污分流工程,铺设管网200余公里。对菏泽城区所有防汛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对南关排水站、三角闸排水站、韩堤口排水站、三角闸高压泵站、梨园小区泵站、儿童公园泵站、丁堤口泵站等7个泵站的配电设施、水泵、启闭机等设备进行了全面维修或更换,修复城区主要排水河道上的4座闸涵,配备3台车载水泵以提高应急排水能力。新安装1.2立方米每秒的抽水机4台,使老城区雨水外排能力提高了一倍,城区所有泵站提排能力达到18.45立方米每秒,每小时近6.64万立方米。为确保城市设施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防汛工程设施管理的通告》和《关于加强城市排水许可及雨污水分流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城市防汛工程设施长效管理机制。
菏泽市将分散在建设、市政、水利等部门的城市防汛职能进行统一整合,调配充实人员,成立了菏泽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有效解决了城市防汛职能交叉问题,大大增强了城市防汛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城市防汛责任体系,建立抢险常备队、抢险队和预备队,各排水泵站、叠阀、闸门等防汛设施均责任到人,形成了市、区、办事处、社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城市防汛工作格局。
根据菏泽市确立的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战略目标,市区发展定位是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发展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20万。随着地面硬化及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多,城区雨水汇集速度加快,给城市防汛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进一步加强城市防汛体系建设。
迅速启动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重点做好城市防汛排涝专项规划。强化规划管理,设定城市建设统一高程,避免出现城市人为洼地。将防洪影响评价纳入城市建设审批前置条件,所有城市建设项目不符合城市防洪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将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城市防洪、供水、排水、水环境等设施建设,使水利工程兼顾防洪、蓄水、生态多种功能。
坚持人水和谐,尊重水系自然流势,根据菏泽城区地形地势,合理布局防汛工程建设,最大限度提高防汛除涝能力。
实行依法科学防控,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夯实防汛工程基础,强化预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
按照着眼当前、立足长远城市防汛要求,启动新一轮菏泽城市防汛排涝专项规划,近期目标达到50年一遇,2020年防汛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坚持防洪与排涝结合,截客水于外围,导内水于城外。
西部治理小黑河,在2009年治理的基础上,向北将下游彻底打通至安兴河,扩大过水断面,有效拦截西部雨水顺畅排向安兴河。北部治理安兴河,增强防洪除涝能力。东部治理经四沟,向南打通至东鱼河北支,使经四沟南北贯通,连接东鱼河北支、洙水河、赵王河、安兴河四大水系。市区内部治理环堤河,恢复防洪排涝功能。护城河内,开挖疏浚青年湖和双月湖,恢复原有水面,发挥防洪调蓄功能。实施护城河、护堤河、赵王河、洙水河、万福河、经四沟、青年湖等水系联通工程,恢复老抗旱沟、小黑河等城区河道功能,使城区内外水面连为一体,使未来菏泽城区形成布局广泛、相互贯通的城市水系,提高城区河湖泄洪蓄水能力,构建内外兼治的城市防汛体系大框架。
加强城市排水许可及雨污水分流管理,加快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步伐,在新建小区、单位、企业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在原有7座排水泵站的基础上,城区北部新建万花湖退水泵站,全面提升排涝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城市防汛工程设施的管理与保护,杜绝损坏填占现象的发生,确保防汛功能的长期有效发挥。做好城市防汛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拦蓄和利用雨水资源,变害为利。
继续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对城市防汛设施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实现统一调度。严格落实城市防汛责任制,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形成权责明确、反应快速、精干高效的城市防汛组织体系。全面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利用现代化手段,做好防汛会商,提前做好防灾避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