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为驱动 信息化为引擎着力提升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

2012-01-26 14:29吕振霖
中国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科技

吕振霖

(江苏省水利厅,210029,南京)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再次强调,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保障、水环境保护和服务民生能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江苏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利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化技术为引擎,着力提升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水平,增强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一、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关键作用

首先,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途径。2011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 10年,全省要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水利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需要对传统水利的继承,更需要创新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和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对水利的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治水理念,调整治水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强对水利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先进治水理念、水利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技术的武装;迫切需要不断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一切科学治水的成功实践和先进技术手段。

其次,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水问题的迫切要求。对江苏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群集中的特殊省份,要进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轨道,依靠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坚持集约,节约式发展是必由之路。

第三,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是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江苏省滨江临海,河湖众多,水系复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仅面广量大,而且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这就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中结构、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提高系统工程调度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能力。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省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水利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和水利信息化工程体系,不断加强水利科技创新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技进步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努力实现从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为加快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1.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提升科技对水利发展的贡献率

一要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根据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明确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课题,充分发挥江苏具有国家一流水利大学、顶级水利科研机构、水利科研人才集中的优势,积极推进市(县)院(所)结对挂钩,加强重点课题(项目)联合攻关,建立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合作机制,把引进技术与开发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全省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水利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

二要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增强水利科技创新活力。要修订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建立重大水利科技创新项目重奖制度,真正做到让一切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充分尊重,让一切科技创新活动得到充分支持,让一切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肯定,让一切创新知识和智慧在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三要突出加强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县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认真制定和完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相结合、开发项目与开发人才相结合、构建平台与集聚人才相结合,着力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研发推广能力较强、能够满足水利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今后5~10年,全省水利科技人才占职工队伍的比例要有显著增长,科技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要有显著优化,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有显著提升。

2.以信息化技术为途径,加快提升水利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江苏省要以全面实施“金水工程”为主要抓手,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利勘测设计、水利工程调度运行、水资源管理保护、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等方面的深度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

要提升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性能。按照“自动化监测、系统化运行、精准化调度、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加强对已建防汛抗旱决策指挥系统的升级改造,充实完善防汛专业数据库,增加开发应用软件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省防汛抗旱管理和决策指挥科学化能力。

要完善三大跨流域调水管理信息系统。抓住南水北调、引江济太和通榆河延伸工程建设的新机遇,根据三大跨流域调水系统的不同特点,按照“系统统一运行、工程联合调度、量质在线监测、及时应急预警、确保安全可靠”的要求,抓紧完善三大调水系统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实现水资源跨流域科学调度、安全调度和优化配置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保证。

要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工业用水到农业用水管理,从用水大户到一般用水户管理,加快建设用水大户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和农业用水考核系统,真正实现对社会用水计划分配、适时监控、有效管理。

要加强河湖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水利普查成果、卫星遥测监控和信息传输系统,建立全省江河湖库、堤防湿地、水闸泵站等空间数据库,完善江河湖库管理保护及健康状况评价系统,提升河湖资源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科学化水平。

要建立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加快水利行业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完善水行政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全面提升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3.以重大课题为重点,加紧破解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既面临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发展方式大变革、大转变的严峻挑战,需要我们围绕当前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大课题,深入开展研究攻关和科技创新,推进现代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一要深入开展水利现代化系统研究。不断丰富现代化水利科学内涵,完善现代化水利理论体系,优化现代化水利工作思路,指导水利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

二要深入开展现代水利发展方式研究。努力把握水是自然资源、生态要素和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的双重属性,系统总结水利工程与资源环境工程、经济开发工程有机结合的实践经验,鼓励创新现代水利发展模式,促进水利工程效益、水资源环境效益和经济开发效益的双赢和多赢。

三要深入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围绕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污染物限排总量“三条红线”管理,针对江苏河湖众多、取排水工程体系复杂的特点,研究切实可行、易于操作、便于考核的水量管理体系、效率考核体系和排污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要深入开展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对水利影响研究。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性灾害气候明显增加的趋势,强化水利应急管理,提高对突发性灾害的预报、预警和预案编制水平,加强水利应急抢险、防灾救灾能力建设。

五要深入开展水利发展重大体制机制研究。特别是要在推广水务管理体制、创新水利投入机制、加强基层水利管理体系、完善水利发展政策、健全水利法规制度等方面,认真总结推广水利改革发展的新鲜经验,不断完善水利行业制度体系建设。

六要深入开展沿海开发重大水利课题研究。围绕服务大规模近海滩涂围垦开发工程的实施,抓紧研究在近海滩涂围垦开发中的堤防施工技术标准、防台防潮安全标准、防洪排涝设计标准、水资源保障能力等许多重大技术问题,为沿海开发提供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保障。

七要深入开展河湖健康生态规律研究。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平台,不断总结在河湖水污染治理中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河湖水体交换与环境容量的关系、湖体污染积累变化规律、河湖生态修复能力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太湖的环境治理水平、加强全省河湖管理和保护能力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八要开展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研究。按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农村水利区域化规划、标准化设计、装备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加强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发展的能力。

三、切实强化对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建立科技与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研究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工作规划和实施,加强部门协调、重点项目推进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权威高效的科技和信息化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充分调动水利行业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各部门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2.加大科技投入

实践证明,科学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行管理效益,投入产出效益十分显著。必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作的投入,保证政府预算对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工程投入增长的比例高于对水利整体投入增长的比例。要积极扩展水利科技投资渠道,继续坚持“工程带科研、科研为工程”的水利科技发展方向,在新一轮水利大建设、大发展高潮中,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要在水利前期工作经费、水利建设资金、防汛专项资金、水资源费、水利工程水费和其他各项水利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维护。要鼓励水利企业等社会自有资金投入水利科技创新。要严格实行水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制度,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3.优化资源整合

目前,全省水利科技和信息化项目来源比较多,资金使用比较分散,不仅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而且浪费资源,影响项目的技术含量。必须进一步调整政策,健全制度,加强资源整合,集中资金投入,解决影响水利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点课题、重大项目攻关。特别是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涉及面广,协调任务重,必须坚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网络运行、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级水利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运行维护管理部门,落实运行维护管理经费,健全相关管理办法,制定统一标准与管理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利信息化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公有、公用、共享,真正实现水利信息化技术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4.突出队伍建设

水利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人才。要立足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专项工作计划,加强对中青年科技人员的专业培养和实践锻炼,促进科技人才队伍更好更快成长;要牢固树立“科技促人才、人才带科技”意识,着力培养建设一批专业领域领军人物和技术带头人,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强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要搭建更多平台,让科技创新人才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得到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要建立有效机制,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要积极营造全系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让所有创新的激情在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水利现代化科技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