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勇,马如英
(青海省民和县古鄯畜牧兽医站,青海 民和 810804)
牛宿草不转(瘤胃积食、瘤胃食滞)在兽医临床上较多见,其治疗方法有多种,若治疗不当往往引起瘤胃酸中毒而死亡。笔者自拟乌药汤加减治疗本病165例,治愈156例,治愈率达93.33%,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般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过饥时急食过饱而受寒,或受寒而过食,伤其胃阳,致胃无化导之力,使食物积滞胃中;由于畜体瘦弱长期饲喂不易消化之草料,脾胃虚弱,腐熟草料能力减低。
突然改换适口草料,食之过饱及偷吃粮食以致超过胃之容纳,食物难消。
病牛口色青白,一般体温正常或偏低,鼻镜、两角、两耳、皮肤及四肢发凉,有的呼气亦有凉感,精神不振,低头拱背,时有发抖,轻者鼻镜少不成珠,重则干燥,甚至干裂;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饮水次数减少或停止,有的病牛流涎或反胃吐草,左腹胀满,按压坚硬,排粪少而干或稀而黏。有的腹痛不安,后肢踢腹,回头看肷。尿少而色黄。呼吸快而喘促;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蠕动波短,严重时蠕动停止。
3.1 治疗原则 以提升胃阳,增强运化能力,促进发酵,软化食物加速腐熟为主,兼以行气导滞,使积食尽快消化而排下。
3.2 治疗方法 根据治疗原则,加味修正,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3.3 乌药汤配方 乌药30~60 g、黄柏30~150 g、细辛10~20 g、五加皮30~50 g、当归20~30 g、肉桂15~30 g、杏 仁15~30 g、干姜15~30 g、槟榔30~60 g、煨猪牙皂15~30 g。上药为150~300 kg体重以上牛用量,150 kg体重以下牛酌减量上药共研末或煎汤,轻症以开水冲药末,候温一次灌服,重症宜煎汤二次混合药汁分为二、三次一日内灌完(因病重胃内不能纳入大量药水,以免腹胀)。服药后3~4 h内不能让牛饮生水。方义:本方以乌药、肉桂、干姜祛寒回阳以升胃之真火,促进胃腐熟功能;当归活血补心,养荣湿骶燥;槟榔攻坚导滞,使积滞下行;杏仁宣通肺气使浊气下降以通胃肠;黄柏降虚火滋肾阴并利水道;用五加皮清风湿邪气;细辛,牙皂祛风寒,通关利窍。合之,能使胃得阳气而腐熟草谷,浊气下降,积滞通导,寒邪湿热得解,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清浊分明,则滞通病除。
3.4 辩证施治 发病时久,积滞坚甚者加枳壳或枳实60 g、厚朴60 g、神曲60 g,亦可同用麦芽60 g、山楂60 g;有腹痛者加香附子30~50 g;老、弱气虚,津液枯燥者加党参30~50 g;肚胀气聚者加莱菔子80~120 g;肢冷、身寒表实或流清鼻者加麻黄25~50 g、桂枝30~50 g,减肉桂;调和脾胃加砂仁(或草豆蔻)30 g、白术30 g;暑热天气加黄芩50 g;积滞已通,腹有微胀加木香20 g、青皮(或陈皮)30 g。
3.5 病例介绍 病例1:2005年3月14日,古鄯镇联合村宋某某饲养的秦川公牛一头,8岁体重约400 kg,红色,牵来就诊。主诉:前天牛耕了一天地,回来较晚,晚上食欲减少,今早发现腹疼起卧,腹胀,不反刍,不排粪。临床检查:体温38.5℃,呼吸38次/min,脉搏64次/min,口色青紫、结膜发绀;左腹胀满,轻拍有弹性,重压胃内坚硬,并有痛感,后蹄踢腹,站立不安,四肢发冷,鼻镜干燥。诊断:瘤胃食滞。治疗:乌药汤加减。处方:乌药60 g、五加皮50 g、细辛15 g、黄柏40 g、莱服子100 g、郁李仁100 g、桃仁50 g、二丑50 g、枳壳30 g青皮30 g、香附子50 g、草蔻30 g、当归50 g、煨牙皂15 g、神粬100 g、甘草15 g,共研末,开水冲调,一次灌服。3月16日复诊:主诉:排黑色稀粪,开始反刍。病状减轻,轻微腹胀,瘤胃较软,蠕动音弱,又续灌上药加焦山楂、麦芽各60 g一剂后痊愈。
病例2:2007年11月22日,总堡乡中垣村二社冉某某饲养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一头,牵来就诊,10岁,体重约500 kg,黄白花色,据畜主诉:牛发病2 d无食欲。临床检查:食欲、反刍废绝,不饮水,排粪稀少而干,呈算盘珠状,尿少而黄,口色青红,耳鼻、四肢及皮肤均发凉,鼻镜干燥,精神不振,有时发抖,按压左腹坚硬如石。
诊断:瘤胃食滞。治疗:当日(11月22日)用大黄苏打片200片、酵母片200片、健胃片200片、研末一次灌服。11月23日复诊:症状同昨天,没有减轻。随即灌服中药乌药汤一剂。处方:乌药60 g、五加皮50 g、黄柏50 g、党参60 g、青皮60 g、荆芥50 g、紫苏50 g、干姜30 g、薤白50 g、细辛15 g、白术50 g、香附子100 g、草豆蔻30 g、当归60 g、杏仁30 g、肉桂20 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11月24日复诊,精神稍好,仍不吃不反刍,喝少量水,粪便仍稀混有少量未消化的饲料,皮温较前稍高,瘤胃上部仍硬,下部稍软。续灌乌药30 g、苍术30 g、五加皮100 g、茯苓30 g、川芎30 g、白芷50 g、黄柏30 g、党参60 g、焦三仙各50 g、甘草30 g,共为末,开水冲,候温灌服。11月25日复诊,开始反刍,有食欲(未给吃),饮水量增加,粪便正常,体温基本正常,尿淡黄,量增,触诊瘤胃部已软。11月26日复诊,精神尚好,有食欲(给少量青干草),饮水正常,体温38℃,皮温恢复正常,口色淡红,鼻镜湿润,瘤胃按压已软,胃蠕动4次/3min,但蠕动音较弱,蠕波较短,粪便基本正常,量较多。继灌服健胃片、大黄苏打片各200片,休息数日,痊愈。
4.1 自拟“乌药汤”治疗牛宿草不转,可以说是中兽医学的一个大胆的尝试,是对祖国中兽医学继承和探讨中兽医新理论的不断创新,具有一定的探研价值。4.2 从理论上看,某些中药用量上有些偏大,例如麻黄、桂枝用到30~50 g,但未发现中毒现象,笔者认为,由于本地区属脑山,气候凉爽、年降雨量达680~850 mm,因此受自然条件等原因,草场内多生长药用植物,加之耕牛经常放牧,因而产生耐药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