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承昌
(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北京 100841)
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 (简称“学委会”)是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领导下的一个专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修船行业开展修船技术学术活动的社会团体。我有幸参与工作,伴随学委会诞生、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值此学委会成立30周年之际,深感喜悦和欣慰。回顾这些不平凡的岁月,感慨万千。
为完成学委会的任务,自学委会成立以来,发展了几百名会员,遍及全国各地,广泛联系全国修船行业、汇集维修行业中各方面专家、教授、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形成了一个覆盖全行业多门类专业技术的修船学术研究智囊系统。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委会建立学组,创办会刊并向国内外发行;组织学委会会员研究船舶维修现实问题和发展方向;组织国内外船舶维修学术交流、举办修船专业技术展览会;搭建修船交流平台,组织船厂领导考察日、韩修船厂;举办军地维修保障一体化研讨会;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编辑出版学术论文、期刊、技术丛书等;推动船舶维修管理和技术进步与发展,促进技术人才茁壮成长,为实现船舶维修现代化服务尽到一份力量,在这些岁月中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
1982年7月26日,学委会在秦皇岛山海关船厂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学委会诞生。要成立组织机构的设想,早在1979年就开始酝酿。最初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材料与工艺学委会下设有修船学组,从那时起步,经过几年努力,而后成立了学委会。第一届由海军装备部原舰船修理部副部长王江一同志担任主任委员,主要发起、策划创始人海军左森处长,任常务副主任,秘书由计划处安玉春同志兼职。当时我也在该处,了解到学委会成立经过,有时学委会工作较忙时,我也参与其中,也可以说伴随学委会一路走过来。1985年底,安玉春同志调任基地当总工后,由我担任秘书工作,直到1986年第一届结束。第二、三届 (1986.10-1996.6)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修船局局长毕越然同志任主任委员,历时十年,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黄国富、陈万余、黄玉先后出任秘书;海军系统由我担任秘书工作。第四、五、六届(1996.6至今)由海军金矛、曹东沈、董玉臣等担任主任委员,历时16年,海军装备修理部原办公室副主任朱儒席任常务副主任,由我担任常务秘书,开展日常工作。
30年来,学委会始终把学术交流活动当作重点工作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学委会先后召开修船管理、技术和各专业维修学术研讨会169次,5 445人次参加会议,发表论文1 203篇。其中:学委会、编委会会议各22次 (包含组织考察地方船厂座谈会3次)、经营管理学组会议12次,船体坞修学组会议12次,船机修理学组会议10次、船电修理学组会议16次、船舶维修理论学组会议16次、修船专业技术学组会议9次、电子修理学组10次、武备修理学组1次,全国修船企业定期协调会(“斯佩克”)会议41次 (含金融危机专题研讨会1次)。这些会议交流传播了船舶行业信息,促进了修船行业不断发展前进。
对于出版修船理论与应用论文集,学委会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精力,精益求精把论文集编撰好。30年来,先后出版论文集24集。其中:1982—1995年共出版论文集5集包括修船论文摘要、国际展览会中英文论坛论文集、全国修船厂管理论文集、船舶维修理论论文集共2集。1996—2012年,共出版论文集19集。其中,由我们主编的《船舶维修理论与应用》11集、《现代船舶机电维修技术》1集、《舰船电子维修理论与应用》4集、《船舶机电维修技术》1集、《现代修船管理》1集,《武备维修保障理论与应用》1集。共刊登1 883篇文章,6 604页,1 089.3万字。分发到修船行业各机关、院校、科研单位、修船厂所和部队维修单位使用。有些公开出版,向全国发行。
充分利用会议和《中国修船》期刊,介绍国内外修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以及修船发展新动向;运用学委会搭建的交流平台,介绍、交流、学习,使修船行业始终处于大开放环境之中。30年中,与修船有关的许多单位受益受惠。各大修船厂介绍经验,各修船配套设备企业介绍产品。同时还组织产品评审会、参与修船合同纠纷技术鉴定以及与兄弟学会合办国际修船展览会等。这些需求信息在生产科研中广泛应用,各应用单位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收获。
30年来,学委会对组建学组工作十分重视。物色挂靠单位、依靠学组组长、秘书积极开展工作,使修船专业学术活动蓬勃开展。学委会成立时,只有1个经营管理学组,以后逐年发展到8个学组。1983年3月,在广州成立船体坞修学组;1983年8月在旅顺成立船机修理学组。1984年2月,在青岛成立船电修理学组;1985年11月,在武汉成立船舶维修理论学组;1998年12月,在南京成立电子修理学组;1999年10月,在桂林成立专业技术修理学组;2007年8月,在北京成立武备修理学组。航海导航修理学组也从2011年开始筹备,不久也即将成立。同时,学委会每年还向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推荐修船行业系统中技术骨干成为高级会员,推荐遴选出修船行业系统中优秀论文,上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评选,每年有多篇文章汇编到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的优秀论文集中。
自学委会成立以来,每次会议都有总结或会议纪要以及消息报导,对参与会议单位、人数、内容、经验等情况给予充分报导。这些信息还在学委会网站上公布交流。《中国船舶报》、《中国修船》、《会员通讯》等报刊都能看到学委会动态信息,便于业内相关单位介绍情况,交流心得,扩大影响,促进修船信息广泛流通。
30年来感受到要搞好学委会工作,必须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学委会工作,默默无闻踏实做具体、细致的工作,在热点、难点上下功夫,促进修船行业发展壮大。具体感受有如下4点。
1)做好学委会工作应突出“服务”2字,真心诚意为修船业服务,为学委会会员单位服务,为学委会会员服务,为修船业排忧解难。学委会组织各种会议搭建修船行业交流平台、出版修船管理与技术学术论文集,开展修船技术咨询,举办修船技术各种学习班,联系解决修船中各种问题,使每位学委会参与者从中受益。如会员单位华龙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推广的“华龙”轴承,在某修船厂3 000 t升船机提升滑轮组中更换使用后,提高了其使用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该厂在后续新建造的5 000 t升船机中,全部滑轮组中的轴承都采用了“华龙”轴承,质量保证,使用可靠,双方满意,共创双赢。
2)做好学委会工作,要团结维修方面专家、学者、教授、工程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者参加学委会各项活动,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吸引他们积极参与支持学委会工作,为学委会工作献计献策,撰写学术论文,探讨修船中存在问题,交流修船经验,为推动修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学术交流上,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独树一帜,由罗云、萧汉梁2位资深教授任正副组长,学组成立27年来,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16次,发表论文410篇,共230余万字,内容涉及国内外先进维修理论。如从国外引进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抢修性”等一系列维修理论,以及国内学者研究的维修理论新成果,成为国内、军内船舶维修界一大亮点,为修船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3)做好学委会学组工作,一定要挑选热心学委会工作的挂靠单位领导作为学组组长,积极发挥修船行业各大系统的特长和作用。机关、院校、厂所、部队、科研单位各大系统要紧密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学组组长单位要把学组工作和本单位日常工作融为一体,使每年学组工作会议和学术工作、出版本专业学术论文集等工作都能落到实处。如电子修理学组和武备修理学组就是学组工作的一个样板,这2个学组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丰富了挂靠单位日常业务工作的内容,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使业务工作完成得更为出色。
4)做好学委会工作,要努力和修船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阻碍修船发展的难题。经营管理学组创立的“全国修船企业定期协调会 (斯佩克)”就是一个典范。在学组带头人中海工业副总李正建组长的带领下,至今他们已坚持了十年,并设有办事机构,由专人负责,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国内大型修船企业领导派员参会,以“上海共识”、“加强合作,协调行动”为指导,对修船形势、航运发展、船东变化、市场需求、船厂管理、价格动向、产业整合等方面做广泛交流,提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对策、制定会议运行规则和有关推动修船业发展的措施,抑制恶性竞争,整合国际竞争能力,使“斯佩克”成为中国修船业一大品牌,在修船行业中,起到了业务机关起不到的作用,受到上级好评,评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活动项目,李正建组长也受到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