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久玲,郑 凯,俞禄生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光是室内植物最敏感的生态因子。同室外植物一样,室内植物的健康生长也受到光因素的3个特性影响,即光照强度、光质、光周期。
根据对光强的不同需求,可将室内植物分为4类:阳性植物、中性植物、阴性植物和强阴性植物。阳性植物要求较强的光照,栽培时必须在全光条件下或95%~98%全光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光照不足会发生徒长;中性植物比较喜光,稍耐阴,春秋冬季需太阳直射,夏季需遮阳栽培;阴性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光补偿点低,在较弱的光照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长时间的强光直射会使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强阴性植物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均需全年遮阳栽培。一般情况下,观叶花卉需光强较低;观花花卉需光强较高;斑叶和花叶花卉需较强的光强[9]。
光强对室内植物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引起植株形态上的变化,如叶片大小厚薄、茎的粗细、节间的长短 (光照不足,表现为徒长和黄化,木质化程度低、抗旱抗寒能力降低),根系状况 (光照不足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的伸长量减少,新根发生量少),花芽分化、花色浓淡和果实品质 (光照弱,不利于花芽分化,造成坐果率低;充足光照下,果实颜色好,糖含量高;强光下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植物花朵颜色鲜艳)。
光质即光的组成,包括红外、可见光、紫外。可见光即人眼能看到的波长为380~770 nm范围的光,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光。波长小于380 nm为紫外线,波长大于770 nm为红外线。不同的光质对室内植物的影响不同。红、橙、黄光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青、蓝、紫光能抑制植物的伸长而使植株矮小,有利于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紫外线抑制茎的伸长和促进花青素的形成,且还具有杀菌和抑制植物病虫害传播的作用;红外线是转化热能的光谱,可使地面及植物体增温。
日照长度即指每天光照时数的交替 (即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叫光周期。不同的室内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不同,根据室内植物对光周期的需求,可将其分为3类:长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数在12~14 h以上才能分化花芽的植物,否则不能开花或开花明显延迟;短日照植物,每天光照时数在12 h或以下才能分化花芽的植物,且黑暗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否则不能开花或开花明显延迟;中日照植物,不需光照时数的限制即能完成花芽分化的植物。
日照时数的长短对室内植物能否开花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生长中可以通过加光或遮光的方法达到调节花期的效果,使植物在预定时间内开花。
1.4.1 光照强度
室内光照强度与室外日照有非常悬殊的差别。在室外露地夏季中午日光下,照度可达105lx,而在室内的光照度仅3 000 lx[10]。因此,室内环境中大部分地方的光照强度低,仅有散射光,有时不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除了选择阴性植物外,还应注意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人工补光,增加光照强度,或人工搬移使植物适当的接受外界日光的照射。考虑到室内大部分空间的光照强度,在选择植物时主要以阴性植物和强阴性的植物为主。
1.4.2 光周期
室外日照长度受季节控制,而室内光照时间受到人为因素限制。在有天窗的空间,植物接受的直射光只有室外的1/5~1/4,室内生长的植物光照时间一般无法满足其生长所需。室内有人工光源,可以给予植物适当的光照时间补充。人工光源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11]。在不考虑给予人工光源的情况下选择室内植物时,可选用一些以观叶为主、观花为辅的植物。
了解室内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及室内光照的特点特别重要。可以根据不同室内环境的光照强度,合理选择室内植物,做到植物与环境的统一,同时也可根据植物的需光不同进行合理配置,造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如在室内植物配置中,可将阳性植物种植在上层,中下层配置较为耐阴的植物,形成复层绿化景观;阳面的房间放置阳性植物,光照弱的空间放置阴性和强阴性植物。室内种植观花类植物时考虑其受光周期的影响,给予适当的补光和遮光措施。室内一般是封闭式的空间,光照条件较差,选择植物最好是以长时间耐阴的阴生植物或强阴生植物为主。
温度影响室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室内植物的光合作用存在着最低、最适和最高温度三基点,如果低于最低温度或超过最高温度,光合作用都不能进行。一般植物可在10~35℃下进行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35℃,当35℃以上时,光合作用开始下降。
温度影响室内植物的呼吸作用。室内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和最高温度通常较光合作用高,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增强。当温度为35~45℃时,植物呼吸速率最大;一般植物呼吸的最适温度为20~30℃,这时对植物生长有利;当温度超过30℃时净光合产物因呼吸消耗而减少。在炎热的夏季,对室内植物进行喷灌或移至光照较弱处,可降低叶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其生长。
温度影响室内植物的蒸腾作用。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叶面温度和叶片气孔的开闭。温度越高,气孔关闭的可能性越小,蒸腾作用越大。如果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超过植物从外界吸收的水分,就会破坏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造成叶片严重失水,使植物萎蔫,最终枯死。
温度影响室内植物的根系发育。根系与土壤直接接触,在适宜的土温范围内,土温升高,根系的生长加快,吸收作用增强;超过一定的温度和低于某一温度时,根系的生长减慢甚至停顿,根系的吸收能力降低。因此,在炎热的夏季中午前后土温最高时避免给处于强光下的室内植物浇冷水。
温度影响室内观花植物的生殖发育。温度对室内观花植物生殖发育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春化作用上(经低温才能花芽分化)。经过春化作用后也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花芽才能正常发育和开花。同时,温度是影响花青素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室内观花植物花朵的颜色也受温度影响。
不同的室内植物对温度要求不同,根据对温度的要求可将室内植物分为3类,寒性、耐寒性、不耐寒性植物。不同的室内植物其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原产寒冷和高山地带的植物喜欢凉爽环境,耐高温的性能比较差;原产热带亚热带的植物要求温度较高,抗寒性较差;而温带介于二者之间。大部分的室内植物,原产南美洲低纬度区、非洲南部和南东亚的热带亚热带丛林地区。同时,室内植物的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不同,如从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对温度的要求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改变。
室内温度的年变化受室内空调、暖气设施的影响。现代建筑中的室内大多设有空调和暖气设备,四季温度保持在15~30℃,室内植物不会出现休眠现象。由于各种室内植物的原产地不同,对温度的年周期性变化要求也不一样。在没有空调、暖气设施的情况下,室内植物表现出相应的年周期变化。原产温带地区的植物随四季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在生长上也相应有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即春季萌发生长,夏季生长旺盛,秋季落叶准备休眠,生长缓慢,冬季停止生长进入休眠;原产热带的植物,温度周期性不明显,但常可观察到干湿两季的变化,在干季 (相当于温带的冬季)常出现落叶,在湿季 (相当于温带的夏季)旺盛生长;原产地中海的植物如水仙、郁金香、仙客来等,由于原产地夏季干燥炎热,形成夏季休眠的习性。
温度的日变化也影响室内植物的生长。在室外,昼夜温差十分明显,白天温度高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养料就多,夜间温度低,植物养料消耗少,利于养分的积累和植物体的生长。而在室内环境中,昼夜温差不明显,不太利于植物的生长。
室外植物还受温度异常变化如寒潮、霜冻以及高温酷热的影响,而在室内基本没有这些影响。
室内温度的特点可归纳为3点:一是温度相对恒定。室内温度首先是满足人的舒适性,而人要求的最适温度约为20℃,因此在有空调暖气控制的室内,温度基本保持在15~30℃。二是温差小。人是恒温动物,最理想的是昼夜温度一致,因此室内温差往往变化不大。三是没有极端温度。没有过热过冷情况的出现,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极端温度对植物的伤害[10]。
室内植物大多选择观叶植物。大多数原产热带的观叶植物,最佳生长温度为20~25℃,冬季最低应保持在12~15℃;原产亚热带温带的植物生长适温为15~20℃,冬季可耐7℃的低温。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夏季不超过34℃,冬季不低于10℃可以满足室内植物的生长和不受伤害。
水分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适宜的水分促进种子萌发;水分影响花芽分化;水分影响花色;水分不足,造成植物萎蔫;土壤中的含水量降至10%~15%时,许多植物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低于7%时根系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水分过多,会造成涝害或徒长;且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根系易腐烂。
根据室内植物对水分需求量的大小和要求,可将室内植物分为以下几类。
旱生植物。原产于干旱或沙漠地区,耐旱性强,如仙人掌科植物、景天科植物等。这类植物的特点是茎肥厚,贮存水分和营养;叶片变小为针刺状或叶片表皮角质层加厚呈革质状;根系发达,吸收水分能力强;生长缓慢等。浇水原则是宁干勿湿。
中生植物。原产温带地区,既能适应干旱环境,也能适应多湿环境,大多数植物属此类。这类植物的特点为叶片薄而伸展适应于多湿环境;根系发达,吸收水分能力强,适应于干旱环境。浇水原则是干透浇透。
湿生植物。原产热带或亚热带,喜欢土壤疏松和空气多湿的环境。土壤短期积水时可以生长,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特点是根系不发达,分生侧根和根毛少,须根多,吸收表层水分;叶片大而薄,气孔多而经常开放。浇水原则是多湿少水。
水生植物。长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上的植物。如荷花、千屈菜、狸藻、梭鱼草等。特点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通过叶柄叶片直接吸收氧气,须根吸收水分和营养;无主根且须根短小。
在室外,水以气态、液态 (露、雾、云和雨)及固态 (霜、雪和冰雹)3种形态对植物产生影响;而在室内,除了基质水 (浇在土壤中的水)外,主要以湿度的形式影响植物。
室内环境水源一般都有保证,因此只要精心管理,不会存在植物缺水的情况。室内植物需水程度比室外植物低。室内几乎无风,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也相对减少,水从叶片表面和根部培养土中蒸发的量大大减少,因此水主要满足其生理需要即可。人工浇水和喷雾是室内植物供水最普遍的方式。
另一个影响室内植物的水分因素—空气湿度则往往被人们忽视。实际上,空气中的湿度对室内植物的影响并不亚于土壤湿度。由于人体所需的最适湿度不是很高,冬季除了浴室和厨房外,住宅内部其它房间常常较为干燥。为协调人与植物的关系,室内空气湿度一般应控制在40%~60%为宜,若降至25%,则植物生长不良[12]。对一些附生性和气生植物,以及大多数观叶植物,可局部再增大湿度满足其生长需要。在有空调和暖气的室内环境中,空气湿度相对较低,应人工增加空气湿度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控制室内空气湿度一般采用在植物叶上喷水雾的方法,喷雾时间最好是在早上和午前。降低空气湿度的方法可采用通风换气。不同特性的室内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应根据不同的植物掌握好浇水原则。季节不同,浇水应有所区别,如冬季,室内植物需水相对较少,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室内的自来水含氯,用于浇灌植物时应将自来水放置12 h以上再使用。一般是见干再浇,要一次性浇透,不要只浇表面,以盆底的水开始外溢为准[13]。
选择植物进行室内绿化,要根据室内的生态条件,结合室内风格来决定选用哪些植物。室内的生态条件主要体现在温度、光照和水分 (空气湿度)方面。室内环境光照较室外弱,且多为散射光或人工照明光,缺乏太阳直射光;室温较稳定,较室外温差变化小,而且可能有冷暖空调调节;室内空气较干燥,湿度较室外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较大气略高,通风透气性较差。
为了适应室内条件,应选择能忍受低光照、低湿度、耐高温的植物。一般说来,观花植物比观叶植物需要精心照料,故室内应以观叶植物为主。同时,应结合室内环境的风格特点,合理配置植物。光照弱的位置摆放耐阴性强的植物,光照强的位置摆放喜阳的植物;夏季室内温度较高,应摆放一些令人感觉凉爽的观叶植物,切忌选用观花植物或红叶植物,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采用空调或取暖设备等措施调节室内温度。
[1] 曾莹.对室内植物摆放与选择的思考 [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38-239.
[2] 王志英.美化室内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J].现代养生,2010(3):62-63.
[3] 闫光兰.观赏植物在室内绿化装饰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2):71-74.
[4] 侯维,孙振元,潘远智.盆栽植物改善室内环境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418-421.
[5] 李春曦.室内观赏植物的抗污染功能 [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0-111.
[6] 蔡宝珍,金荷仙,熊伟.室内植物对甲醛净化性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6):30-34.
[7] 周晓晶,梁双燕,金幼菊,等.13种常用室内观赏植物对甲醛 净 化 效 果 [J].中 国 农 学 通 报,2006,22(12):229.
[8] 5种观赏植物可有效净化室内空气[J].生物学通报,2009,44(12):46.
[9] 柯继承,戴云亮.室内绿化艺术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 屠兰芬.室内绿化与内庭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 张贵铭,龙卫平,傅传浩.室内植物的养护[J].江西园艺,2005(3):36.
[12] 王小净.室内植物装饰及养护管理[J].应用科技,2008(2):59-60.
[13] 徐惠风,金研铭.室内绿化装饰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