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012-01-26 06:22王小凤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管腔颈动脉硬化

王小凤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王小凤 (荆楚理工学院医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血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检测其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和形成斑块的情况,以及MPV、Fg水平。结果 100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硬化病变者74例,无颈动脉硬化者26例。颈动脉硬化者中Ⅰ型28例,Ⅱ型34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1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MPV和Fg水平远高于无颈动脉硬化者。结论脑梗死患者MPV和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水平密切相关。

粥样硬化;颈动脉;血小板平均体积;血纤维蛋白原

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脱落引起微栓塞是脑梗死常见的发病因素;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中,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是其中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探讨MPV以及Fg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00例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0~77〔平均(65.27±8.46)〕岁,均经 CT和 MRI确诊,符合相关医学标准。排除手术、外伤等近期有明显血液交换或感染,以及既往心肌梗死史等情况。依据彩超结果,将100例患者分成颈动脉硬化组74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26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7.5 MHz。颈动脉超声诊断根据相关标准为,正常: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内中膜厚度(IMT)<1.0 mm;Ⅰ型:1.0 mm≤IMT≤1.2 mm;Ⅱ型:IMT>1.2 mm,内中膜局部向管腔内突起形成斑块;Ⅲ型:管腔狭窄>20%,<50%;Ⅳ型:管腔狭窄>50%,<99%;Ⅴ型:管腔闭塞,血流不通。患者空腹抽静脉血送检,经Sysmex-XT2000i计数仪和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MPV和Fg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颈动脉硬化组及无颈动脉硬化组MPV、Fg水平比较 颈动脉硬化组MPV水平为(13.08±1.45)L,无颈动脉硬化组MPV水平为(12.45±1.58)L,颈动脉硬化组的MPV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1)。颈动脉硬化组Fg水平为(4.95±1.12)g/L,无颈动脉硬化组Fg水平为(4.25±1.68)g/L,颈动脉硬化组的Fg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

2.2 不同颈动脉硬化患者MPV、Fg水平比较 颈动脉硬化组中Ⅰ型28例,Ⅱ型34例,Ⅲ型6例,Ⅳ型5例,Ⅴ型1例。Ⅰ型患者MPV水平(14.41±1.15)L,Fg水平(3.98±1.03)g/L;其中MPV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1),而Fg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患者MPV水平(12.66±1.85)L,Fg水平(4.69±0.98)g/L;其中MPV水平与无颈动脉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1)。由于Ⅲ~Ⅴ型病例总数较少,血管狭窄明显,故合并统计。Ⅲ~Ⅴ型颈动脉硬化组MPV水平(13.25±1.03)L,Fg水平(5.26±0.86)g/L;与无颈动脉硬化组比较MP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水平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0.05)。

3 讨论

医学上定义的脑梗死主要是由于提供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严重者甚至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也有因异常物体顺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此类患者以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及吸烟人群居多〔2〕。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症为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同时,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增殖,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导致脑血管阻塞的原因主要有血栓形成和脑栓塞〔3〕。有报道指出,MPV的变化与动脉硬化产生相关,可能触发急性脑梗死〔4〕。

本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组的MPV、Fg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其中,Ⅰ型颈动脉硬化组的MPV水平高于无硬化组,而Ⅱ型以上的动脉硬化则差异不明显,说明MPV水平可能是前期动脉硬化生成的促成因素。血小板体积、血小板数量以及活化因子的聚集作用等对动脉斑块的形成都存在一定的影响。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越强,越容易导致血液凝聚,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等到斑块脱落后就易引起血栓〔5〕。

Fg是血液凝固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因子,可以被酶分解形成单一的纤维蛋白个体,再合成血栓,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凝聚都会产生影响〔6〕。Fg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动脉内斑块破裂脱落。曾有许多研究显示Fg是引起冠心病、动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也有报道指出,东方人的高Fg水平相较于西方人更容易加速动脉硬化以致脑梗死〔8〕。根据本研究数据,颈动脉硬化组Fg水平虽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但差异不明显。说明血Fg水平对早期的动脉硬化作用不强烈,但其仍具有引起脑卒中的风险。后期在动脉硬化形成后,Fg可能加快硬化的程度以及斑块形成;且随着Fg水平提高,产生斑块的概率也会加大〔9〕。因此,Fg对于动脉硬化Ⅱ型及以上患者的病症程度有加深和促进作用〔10〕。

总之,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硬化患者的MPV和Fg水平远高于无颈动脉硬化者,且MPV作用于早期动脉硬化作用显著,Fg偏向作用于后期动脉硬化。本研究结果指示MPV和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有紧密联系。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彩超检查已经能准确检出动脉硬化斑块存在,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症,因而对延缓斑块形成和防治脑梗死及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陈秋月,丁美萍,金笑平,等.伴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3(25):341-4.

2 黄 铮,龚兰生,施仲伟,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5):34-7.

3 Welch CL.Beyon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the usefulness of mouse genetic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etiology of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2;32(2):207-15.

4 Ahmad M,Saleem S,Zhuang H,et al.1-hydroxyPGE reduces infarction volume in mouse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J〕.Eur JNeurosci,2006;23(1):35-42.

5 Arslan N,Makay B.Mean platelet volume in obese adolesc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10;23:(8):807-13.

6 Kario K,Matsuo T,Nakao K,et al.Cigarette smoking increases themean platelet volum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J〕.Clin Lab Haematol,1992;14(4):281-7.

7 Chuang SY,Bai CH,Chen WH,et al.Fibrinogen independentl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ischemic stroke in a Taiwanese population:CVDFACTS study〔J〕.Stroke,2009;40(5):1578-84.

8 Chu H,Chen WL,Huang CC,et al.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mean platelet volum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visiting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acute chest pain:the Chinese scenario〔J〕.Emerg Med J,2010;10:93-6.

9 Tsiara S,Elisaf M,Jagroop IA,et al.Platelets as predictor of vascular risk:is there a practical index of platelet activity〔J〕?Clin Appl Thromb Hemost,2003;9(3):177-90.

10 Sato S,Iso H,Noda H,et al.Plasma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s and risk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among Japanesemen and women〔J〕.Stroke,2006;37(10):2488-92.

R74

A

1005-9202(2012)16-3400-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6.017

王小凤(1975-),女,讲师,主要从事内科学研究。

〔2012-01-13收稿 2012-02-2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猜你喜欢
管腔颈动脉硬化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