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评论员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伴随着“十二五”开局之年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我们迈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回望2011,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煤炭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同时全国煤矿发生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4.4%和19.0%;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显著降低;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24.7%,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安全发展首当其冲。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并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煤炭工业的科学发展,也会影响“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据预计,到2015年,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将达到40亿吨,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在此情况下,煤矿的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煤矿约91%是井工矿,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为复杂。随着开采深度和难度的加大,矿井突出危险性加大,水、火、冲击地压、热害等灾害越来越严重,防灾抗灾难度加大。同时,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个别企业和地区盲目追求进度,追求产量和效益,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压力。
另外,多数老矿井已进入后续开采阶段,加之目前全国已列入整合技改的煤矿有5000余处,在建项目7000余个,兼并重组矿井跨行业、跨地区扩张现象多,办矿标准多层次、办矿格局多元化,现场管理相对薄弱,事故易发。
除安全生产压力加大、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欠账较多之外,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更关键的是人为原因。在国家煤监局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17起煤矿事故中,2起没有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违法非法生产造成事故的更是达到8起。
煤矿安全生产,直接关系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幸福尊严,关系和谐矿区建设和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提升。煤矿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如何通过努力,扭转“严峻形势”,至关重要。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面对煤炭行业依然严峻的安全形势,面对发展的新情况、老问题,都要求煤矿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并辅以安全文化软实力,形成安全合力。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对煤炭企业来说,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解决人作为管理者、实践者和操作者的疏忽、失误和麻痹大意。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广泛吸收和借鉴,健全和完善煤矿生产的各项安全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安全工作无小事”的原则,通过植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引导职工完成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努力提升自身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和操作者,一线职工群众不仅应当认识到自身是安全生产的受益者,更应加强自身作为安全生产“主人翁”的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反三违”。
其次,要打破单一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筑起制度化、立体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直接关系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把伤亡减少到最少。如神华宁煤集团推行的“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为加强煤矿基层和基础管理,推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煤矿班组安全建设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科学技术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回顾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煤炭产量的不断攀升,百万吨死亡率的不断下降,煤炭工业更加集约、高效、可持续,这些无不与科技的支撑密切相关。强化科技支撑力,需要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按标准提取科技基金,加大对矿井的科技资金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优化矿井配置,不断提高矿井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近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坚持“多上机器少上人”,不断推进采掘机械化和单产单进水平,切实增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保障能力。如2011年,潞安集团、平煤神马集团等企业实现了安全零死亡。可以说,大力实施“科教兴安”战略,已经成为实现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坚定地依靠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实现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安全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强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煤矿自身实际,从决策、管理、操作三个层面,培育特色安全文化体系。首先,煤矿企业决策层,要时刻以职工的生命健康为重,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事故可防可控”“干煤矿可以不死人”等安全理念。其次,安全文化和理念贯彻执行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加强自身安全素养,通过对安全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贯彻执行,修订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以安全事业心和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投身到特色安全文化的培育和渗透中。第三,一线职工缺乏应有的安全素质,势必埋下事故隐患。作为安全生产的操作者,一线职工要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熟悉“应知应会”。可以说,一线职工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同时也是安全文化软实力的最终着力点。
做好管理、科技、文化三方面工作外,煤矿企业在安全心态上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绷紧安全生产弦,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把握事故防范的主动权,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构筑起安全生产大堤。
在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全面回顾了2011年监管监察系统工作,并对2012年工作作出了“八个更加”的详细部署,进一步彰显了做好监管监察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地方政府,更应下大力气抓好对本地区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严查隐患,严格治理,严厉打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有效推动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前进。
政府部门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的同时,要给予煤矿企业更多的安全引导和举措创新。山西省新近出台的《山西省煤矿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及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王家岭矿透水事故等抢险救援实践,对原有预案进行了完善。其中规定,遇到险情时,井下班组长有权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指令,控制人员进入或关闭、限制使用有险情的场所。如依照过去的相关规定,现场人员发现险情后,要经过上报调度人员、矿领导等程序,可能失去宝贵的逃生和救援时间。
让我们齐心协力,巩固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良好开局势头,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努力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