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莎 鄂建设 樊继波 通讯作者:覃 勇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疾病,中医学又称“肝斑”、“黧黑斑”。临床表现常见发生在面部的对称性蝴蝶状或局限性褐色或淡褐色斑。此病多见于成年女性,真正病因不明,是多发性损容性慢性皮肤病。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有关,导致气血瘀滞,颜面失养,而生褐斑[1]。临床观察发现体针耳压配合内服大黄虫胶囊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2006年4月~2008年6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黄褐斑病人中,选取45例自愿接受针灸治疗的女性患者,年龄24~52岁,平均38岁;病程6个月~1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12月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肝郁气滞型21例,脾胃虚弱型14例,肝肾亏虚型10例。
1.针刺疗法:①取穴:主穴:阿是穴、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肝郁气滞型加太冲、支沟;肝肾虚弱型加肝俞、肾俞、太溪;月经不调加十七椎下、太溪;脾胃虚弱型加脾俞、天枢、气海或膻中。②治法:阿是穴是以鼻梁为中心,在面部患处的阿是穴用极细小的美容针排针2行,每相隔1~2cm浅刺1针。肝郁气滞型针刺行泻法,另两型施以平补平泻法,用直径0.30mm、长25mm毫针针刺穴位皮下,以得气为度,留针20min,隔日1次,共治疗12周。
2.耳穴贴压:①取穴:面颊、肝、肾、脾、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②治法:每次选用2~4个穴,耳郭常规消毒,用0.6cm×0.6cm的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固定于耳穴上,按压2~3min,每日自行按压3~4次,至耳部发热或有烧灼感为止,两耳交替使用。每周更换1~2次,共治疗12周。
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60% ,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0.5≤下降指数<0.8;好转: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0.3下降指数<0.5;无效: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30% ,颜色变淡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2]。
结果:治疗12周后,基本治愈17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
三型患者治疗12周后疗效比较:肝郁气滞型21例,基本治愈14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脾胃虚弱型14例,基本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9%;肝肾亏虚型10例,基本治愈1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0%。其中肝郁气滞型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脾胃虚弱型和肝肾亏虚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脾胃虚弱型和肝肾亏虚型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黄褐斑是各种慢性疾病所致内分泌失调的一种皮肤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生与内分泌失调、妊娠、口服避孕药以及子宫卵巢疾病、遗传、氧自由基、光照、血清酮含量、肝炎、化妆品、情绪波动等有关。色斑虽生于面部皮肤,但其实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但其发病原因与体内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经络不畅、血瘀气滞、肌肤失养有密切关系。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阻于脉络或后天脾胃失调、气血虚衰或肝肾亏虚、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污浊之气蒸于面,瘀滞成斑,故有“无瘀不成斑”之说[3]。
针灸治疗黄褐斑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刺局部穴位以疏调经气,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营养,清除堆积废物,滋补肝肾气血[4],还有祛瘀生新作用;足三里、三阴交健脾化湿、补气生血;曲池、血海养血祛风。诸穴合用,调和气血,从根本上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排泄系统的平衡运作,斑消症愈,最终达到淡斑及去斑的目的。耳穴作为人体的一个全息胚,具有整体调节全身系统的功能,尤其是调整内分泌的功能。故取耳郭相应部位,补肾滋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5]。大黄虫胶囊系《金匮要略》方,全方以大黄虫、水蛭、虻虫、蛴螬、桃仁和干漆等破血逐瘀、推陈出新为主,辅以干地黄、白芍、甘草、黄芩及杏仁养血清热润燥为辅,可促进新陈代谢和面部血液循环[6]。
从本组研究结果看,肝郁气滞组较另外两组疗效好,源于肝脏有疏泄藏血功能,针刺肝经腧穴行泻法,使肝脏恢复正常主疏泄功能,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归藏和调节,上荣于面。另肝脏能调节情志,疏泄正常则情志不抑郁,气和志达,血气平和,神情愉悦,故斑化颜容。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明经又为多气多血之经,因此取曲池、足三里、脾俞、天枢、血海以行气活血。“气为血之帅”,取气会膻中和气海穴,以达补气调血、气行血行作用。而肝肾亏虚患者常见患病时间长,两脏虚损较重,故需调补先天之精血,肝肾同源,精血互生,相互转化,需要较长时间的调理方能见效。另调经为治疗黄褐斑重要环节,临证时应给予高度关注。月经正常则为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旺盛、通畅,面部才能容光焕发。我科采用的这种针药并用的中医疗法从整体观念出发,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使颜面气血通畅,达到美容目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
[1]白炜玮,曹银香,焦磊.近5年来针灸治疗黄褐斑的概况.江苏中医药,2008,40(9):89.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7):440.
[3]冯小箐,付健英,刘芳.针药并用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8,30(5):51-52.
[4]孙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0.
[5]张晓阳.针灸治疗黄褐斑80例.四川中医,2008,26(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