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板栗园林农间作模式初探

2012-01-26 00:26:28王国伟王国宏侯方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2期
关键词:栗树幼林绿肥

王国伟,王国宏,侯方

(1.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玉溪653106;2.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龙泉镇林业站)

林业产业投资大、见效慢、回收周期长,幼林期3~5年内一般没有收益,间作农作物,通过中耕管理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幼林生长,增加短期收益,因此林农间作是一种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

龙泉镇于2002~2005年对易门县城近山面山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结合本地实际,把乡土树种板栗作为生态经济林规划造林900hm2。退耕地大部分属于20世纪60年代开挖的“大寨地”,土地肥沃、地势平缓、适宜耕作。退耕后多数农民仍然间作粮食作物,但根据退耕还林禁止林粮间作政策,林业站多次组织对套种高秆农作物进行铲除,从而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及不和谐因素,更有甚者持抵触情绪铲除林木出现复耕的情况。由于不合理间作高秆农作物导致年年造林不见林,每年检查验收都要调减面积,8年来共调整异地重造65hm2,占7.2%,达不到预期效益,严重违反退耕还林政策。为此,探索一条林农间作的新路子势在必行。

1 间作对板栗生长的影响

1.1 对根系的影响。板栗为深根性树种,侧根、细根均发达。成年树的水平根伸展范围可超过冠幅1~2倍,且根系具损伤后愈合能力差的特点,断根粗0.1cm以上需几个月时间才能萌发新根,若断根粗在5cm以上,难以萌发新根。种粮食后牛犁或机耕造成对板栗根系的破坏,影响栗树生长,甚至枯死。

1.2 对枝叶的影响。板栗是一种喜光树种,忌阴蔽。长期日光照不足会造成树冠直立生长、分枝不足、叶薄枝细,开花结果期光照不足,易引起生理落果。多数农户退耕后仍然间作玉米等高秆农作物,造成板栗幼苗光照不足,使栗树表现为纤弱、枯黄、无分枝。而不间作的林地农民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土壤板结、栗树生长不良、老化严重。

2 因地制宜,合理间作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形成"林果-农作物"多物种、多层次、多结构立体种植,提高对土地、空间、光、温度、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从2006年开始,林业站与各村委会合作,因势利导,有规划地进行林农间作试验示范,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集约经营的新型人工生态经济林体系。

2.1 板栗+辣椒+豌豆

该模式于2006年在江口村北坡实施,属2005年冬验收不合格异地补造项目,涉及农户53户,面积6.3hm2,梯状耕地,株行距3m×4m,840株/hm2。为使农户加强对新造林地管理,与易门丛山食用菌厂签订冲天椒种植合同。由企业提供种子,按2.5元/kg保护价收购辣椒。于2月10日村小组统一育苗,5月5日统一移栽,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移栽时距离树杆1.5m的行间按35cm×50cm株行距种植3行,植后浇足定根水,覆盖0.005mm农用塑料薄膜,10d后浇复合肥水一次,30d后揭膜、施农家肥、锄草、培土。通过一系列农业措施后平均产出辣椒2700kg/hm2,产值6750元/hm2。9月下旬收完辣椒后翻挖撒播中碗4号豌豆品种,翌年3月收获豌豆4000kg/hm2左右。

此模式的优势是:种植辣椒需精耕细作,避免林地杂草丛生,以耕代抚,使板栗幼苗得到较好的抚育,比不套种(对照)栗树高多生长3cm,地径多生长0.02cm。同时冬季板栗落叶后林地一片荒凉,种植豌豆后地表绿油油的,兼备较好的生态效益。在保护退耕农户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通过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和秸秆还地,起到肥地作用。

2.2 板栗+烟草(蔬菜)+绿肥

结合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2002年,在曾所大平地规划连片种植板栗72.2hm2,涉及14个村民小组,707户农户,属高产粮耕地。在规划时为了兼顾短期行间套种效益,作业设计株行距2m×6m,840株/hm2。烟草与蔬菜进行隔年轮作制度,间种作物均距离树盘1.5m,烟草严格按烟草公司烟草栽培技术管理,平均产值达1.2万元/hm2以上。隔年套种蔬菜,根据各农户的不同意愿种植地方特色蔬菜,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冬季为了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种子(苕子,又称野豌豆),引导农户以种植绿肥为主,也可根据农户意愿种植豆科类(如豌豆、蚕豆等)作物。

此模式的优势是:烟草是当地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地烟径杆高度一般在1.2m以下,既对板栗幼林生长不受影响,又解决了当地林农争地矛盾,使烟草生产具有宽裕的轮作土地。而且山地烟种植需施用大量的农家肥和化肥,轮作蔬菜更是需要精耕细作,同时也对板栗起到施肥作用。通过冬季间种的绿肥,绿肥的根系在土壤中发展很快、构成庞大的根系群,固氮能力强,绿肥在栗园生长茂密,形成一层绿色植物层,既改善了冬季栗园景观,又起到保持水土作用。将大量的绿肥翻入土中,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加速土壤熟化过程,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比不套种(对照)栗树高多生长达4cm以上,地径多生长0.03cm。此模式烟草只宜在板栗幼林郁闭前间种。

曾所大平地因当地有较多收益好的板栗园示范作用,群众有管理板栗园的经验和积极性,加之合理套种,板栗从2005年试果投产,2008年已有70%的栗园郁闭成林,进入丰产期,亩产值1200元左右,产量产值正在逐年增加。其他地方多次组织农户参观学习,起到了较好的实验示范作用,加上国家退耕还林钱粮补助,效益达退耕前单纯种植一季玉米(该退耕还林的为冬闲地,也就是一年只种单季大春作物的耕地)的3~5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3 结语

3.1 实施林农间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林农间作除适用于栗园外也适用于其它树种的林地推广应用。龙泉镇在以上林农模式的带动下,群众还自创了林菜、林花、林药、林下养殖等多种形式。高杆农作物套种的比例逐年减少。

3.2 通过林农间作,给作物施肥、浇水,同时也给林木补充了肥料和水,相互促进、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及土地资源,加速了树木的生长。据调查,林下间种的作物每年每亩地收入在400~1200元。实行林农间作,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强了林木管护,既促进了林木生长,又缓解了林业周期长,比较效益低的矛盾。

3.3 通过林农间作,改变因树种、作物单一而过分消耗地力的状况,增加了栗园地表覆盖度,有效地减少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和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了水土。在晚秋和冬季还可缓解土壤过快降温,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来年栗树生长。因此,合理间种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栗园的生态效益,这与退耕还林的目的是不矛盾的。

3.4 板栗林农间作应注意的问题:①根据板栗的生物学特性,幼林套种作物应在树盘1.5m以外;② 翻挖时应注意从靠近树杆处向外由浅至深,注意保护栗树根系;③ 间种应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合理规划,间种农作物宜比常规的略稀植,占地比例幼林50%以内,丰产期20%以内,即一般应在果树冠幅以外空地种植;④选择农作物径杆高度在1m以下,郁闭后选择耐阴作物,不宜选择与果树争肥的粮食作物;⑤板栗秋冬季落叶后宜种植豆科作物或绿肥,以提高土壤肥力和起到四季常绿的效果;⑥大于20度以上坡地不宜间种短期农作物,宜选择多年生蓿根药材或发展林下养殖业,并在冬季雨水少时浅挖抚育,以减少水土流失。

3.5 为不违背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应发展林林(乔灌)结合模式,如:板栗、核桃(乔木经济林)与油茶(灌木经济林)所产生的生物特性、生态特性、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以期建立稳定理想的森林生态结构模式,将作为下一步探索的重点。

[1] 邵则夏,杨卫明.板栗良种选育与早实丰产栽培技术[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叶镜中.森林生态学[M].西南林学院教材.

[3] 余振忠.山阳县退耕还林工程林药间作模式效益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 王增春,黄少华,陈守勇.几种林农间作模式的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6(5).

猜你喜欢
栗树幼林绿肥
栗树叶面喷肥喷药关键技术
烟台果树(2022年3期)2022-11-26 15:27:26
快乐佳县人
金秋(2021年20期)2021-02-16 00:58:14
『绿肥黄瘦』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40
知否知否
青年歌声(2019年4期)2019-04-11 08:35:00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9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7
复活森林
大自然探索(2015年9期)2015-03-16 02:15:42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栗树站在山上
诗潮(2014年10期)2014-11-17 06:49:53
栗树和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