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红
广东地区黄曲条跳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李永红
导读:防治黄曲条跳甲时由于常规喷药只能杀成虫而杀不到土中的幼虫、卵和蛹,加之其世代重叠,能飞善跳等特点,很难防治,建议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改进喷药方法,抓住最佳防治时期,进行合理施药,以达到防治效果。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跳虱,简称跳甲。受耕作、栽培制度、气候等因素影响,黄曲条跳甲在广东地区发生频率高、面积大、区域广,不仅为害十字花科蔬菜,也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成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孔洞,严重时只剩下叶脉,幼苗常被整株吃光,导致整株死亡,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蔬菜质量。幼虫于土中咬食根皮,咬断须根,严重时造成整株萎蔫,很容易被误诊为是病害所致。幼虫咬食造成的伤口易引发软腐病等。该虫已成为广东地区近年来防治次数最多的主要害虫之一。据2012年3月中下旬在深圳龙岗3次对白菜、菜心、芥菜等菜田调查,虫田率达74.8%,平均每株菜有跳甲成虫4.87头,个别田块的白菜苗、菜心苗被跳甲吃得只剩叶脉。跳甲是寡食性害虫,偏好十字花科蔬菜,而广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指数高,为跳甲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导致跳甲大量繁殖、为害。农户为了控制其为害,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严重威胁着蔬菜的质量安全。先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黄曲条跳甲在广东地区每年发生7~9代,有春夏(3~5月)和冬季(10~12月)两个为害高峰期,常由于冬季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菜较多、食料丰富、温湿度适宜而为害猖獗。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延续1个月以上,雌虫平均产卵约200粒。幼虫共3龄,幼虫期一般11~16天,预蛹期2~12天,蛹期3~17天。幼虫主要分布在近土表3~5 cm,老熟幼虫多在3~7 cm深的土中作土室化蛹。幼虫和蛹的发育始温为11℃。幼虫在土内栖息深度与作物根系有关,最深可达12 cm。初孵幼虫,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表皮。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敏感。
黄曲条跳甲在华南地区可周年繁殖,无滞育现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极强,成虫在-10℃下仍能存活,在-5℃时,经20天仅有10%成虫死亡。成虫食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0℃左右即开始取食活动,20℃时食量急增,32~34℃食量最大,超过34℃则食量剧减。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难点,一是常规喷药只能杀成虫而杀不到土中的幼虫、卵和蛹;二是世代重叠,且每天都有成虫羽化出土,持续为害;三是由于该虫能飞善跳,遇惊动即跳走,药液不容易直接喷到。根据黄曲条跳甲的生活习性和为害特点,在防治上,建议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①做好田间清洁,及时清除菜地残株落叶、杂草等。
②播种前深耕晒土,造成不利于幼虫生活的环境并消灭部分蛹,华南地区可根据后作蔬菜的需求撒适量生石灰、草木灰,降低种群数量,还可中和土壤酸性。
③实行轮作,黄曲条跳甲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如用生菜、蕹菜、菠菜与萝卜、白菜、菜心等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可大大减轻黄曲条跳甲的为害。采用水旱轮作效果更佳。
④利用成虫趋光性及对黑光灯的敏感特性,诱杀成虫,同时兼治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鳞翅目害虫,还可利用黄色粘板诱杀成虫,同时兼治美洲斑潜蝇、白背飞虱等害虫。
由于黄曲条跳甲能飞善跳,为彻底达到喷杀目的,喷药时尽量做到以下5点。
①最好大面积连片进行统防统治。
②喷药时应先喷四周包围杀虫,防止成虫逃窜。
③适当加大喷药量,务必喷透、喷匀叶片(包括叶背面),喷湿土壤。
④喷药动作宜轻,勿惊扰成虫。
⑤配药时加少许优质洗衣粉以增加药剂的附着性。
根据成虫的活动规律,针对性喷药。温度较高的季节,中午前后成虫大多数潜回土中,一般喷药较难杀死。可在7:00~8:00或17:00~18:00(尤以下午为好)喷药,此时成虫出土后活跃性较差,防效好;温度较低的季节,一般在8:00~9:00成虫刚出土时,或中午、下午成虫不活跃时喷药。
①土壤处理 在耕翻播种前,每1 hm2撒施5%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或15%乐斯本(毒死蜱)颗粒剂25 kg,可杀死幼虫和蛹,持效期长。
②药剂拌种 播种前用5%锐劲特(氟虫腈)种衣剂拌菜种,按锐劲特∶种子=1∶10的比例搅拌均匀,晾干后即可播种。
③幼虫防治 可用5%锐劲特0.025 g/L进行灌根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撒施。
④成虫防治 可选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04 g/L,5%锐劲特悬浮剂0.025 g/L,40%乐斯本0.5 g/L,10%啶虫脒微乳剂0.02 g/L+15%哒螨灵乳油0.04 g/L喷雾。还可用90%敌百虫1.5 g/L进行灌根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撒施。以上药剂7天左右用1次,喷2~3次,交替用药。
李永红,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518000,电话:13923889390,E-mail:liyonghongrao@163.com
201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