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伟,陈龙伟,李红霞
辅助器具是指由残疾人使用的,特殊生产的或通常可获得的,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降低残疾的任何产品、器具、设备或技术系统[1]。由于残疾的多样化,致使改善功能障碍的辅助器具也因人而异多样化。辅助器具的适配既是一门专业性强的技术,又是残疾人和专业服务人员面临的具体问题。由于我国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专业服务人员缺乏,且总体水平较低[2],个性化的辅助器具技术特点得不到发挥,甚至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的人身损害[3]。
辅助器具适配是我国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需要医工结合,团队合作,并有社区康复管理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为推广科学的辅助器具适配理念和技术,充分发挥辅助器具作用,提高功能代偿的效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世界宣明会于2009年10月~2011年6月在四川省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培训从实际需要出发,培训范围涵盖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世界宣明会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其特点总结如下。
辅助器具适配是个综合工程,涉及多学科、交叉学科的多种门类技术。为使辅助器具适配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工程师、治疗师、康复医师和骨科医师共同介入,组成团队,协作完成[3]。适配团队每一个岗位均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地衔接各个岗位,在开展辅助器具适配培训时,培训对象需要多领域人员参加。每个领域人员在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的基础上,了解团队其他岗位的工作程序和技术程序,以增加理解和互信,更好地协同作业。本次培训对象包括残联工作人员、辅助器具工程师、治疗师、康复医师和骨科医师,涵盖辅助器具适配各个环节,既体现培训人员的全面性,又保证相关技术人员在将来的辅助器具适配工作的合作和衔接的顺畅。
本次培训课程设计丰富、合理,基本涵盖辅助器具适配的各个领域。主要课程包括各类残疾人的筛查技术和标准、适配方案的设计与讨论、适配的基本程序、适配的评估、辅助器具的使用和改造、社区康复、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康复治疗的基本方法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能使培训对象对于辅助器具的适配知识有系统的了解。除此之外,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评估、施工需要,特意聘请建筑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有关建筑改造的基础知识,使评估和施工具有可操作性。这是以往培训所没有的内容。
本次培训的教师来自辅助器具适配各个领域的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培训专家在各自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保证了授课的质量。专家们带来了国际、国内领先的观点和适配方案,使学员既能从国际的领先视角来分析和看待辅助器具的适配,又能着眼于国内和地区现状;既能在理论方面增长见识,又能在实践环节得到提高。
本次培训除了安排丰富的课程外,还安排了较大比重的实践环节,注重对学员实践操作的培养。参观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了解和学习治疗、康复设备的使用,体会适配中医工结合;选择典型病例,让学员参与现场评估与讨论,使学员了解和掌握具体的适配程序;安排多个具体的成功和失败辅助器具适配的案例,让学员讨论辅助器具适配中弃用的原因和对策;在四川省假肢厂进行实习,参与假肢、矫形器筛查适配、安装及训练工作,以积累实践经验;与全国部分辅助器具生产厂家进行经验交流,了解各种辅助器具的特点和具体应用,参与各种辅助器具性能和设计的讨论。通过以上举措,培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实践操作环节,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辅助器具适配的理论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8296万残疾人中,只有7.92%接受过辅助器具服务,38.62%有辅助器具的需求。这一数据除了已接受辅助器具服务状况令人担忧外,更应该引起大家关注的是残疾人对于辅助器具需求远远低于应有的比例。人们对于辅助器具的需求比例不如医疗服务与救助和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比例高;人们对于康复服务的概念还停留在医疗水平,而并没有认识到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4]。
选配辅助器具不是技术越高越好,功能越全越好,价格越贵越好,而是以有利于残余功能的利用和状况的改善为目标。本次培训的学员多来自辅助技术服务的基层部门和残疾人家庭。通过对他们进行培训,首先让学员树立正确的适配观念,然后通过他们把正确的适配理念推广、影响到广大残疾人,促进辅助器具科学适配的宣传。
目前,我国缺乏辅助器具适配领域人才。参考卫生部标准,每2000名残疾人需要一套康复评估小组,包括1名康复治疗师、1名康复工程师、1名辅助技术从业者和1名辅助技术供应商,2011年,我国需要41480名康复治疗师,124440名辅助技术工程师等具有康复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目前,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4]。
本次培训给四川辅助器具工作有针对性地培训了各类技术人员和残疾人家属共计2100名,其中社区康复协调员1200名,医生300名,辅助技术专业人员200名,康复管理人员100名,残疾人亲属300名。其针对性体现在对于医生培训的重点在于使其了解康复医学知识,具备残疾人功能评估的能力,指导康复训练;掌握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指导辅助器具适配。对于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的重点在于使其了解辅助器具作用和家居无障碍改造要求,能配合开展辅助器具适配的有关工作。对于辅助技术专业人员培训的重点在于使其掌握无障碍环境实施的设计和改造,各类辅助器具的适配、改造、制作、维修,使用指导。对于康复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在于使其掌握辅助器具适配内容、相关要求和流程,了解辅助器具适配、家具及环境无障碍改造等相关知识。对于残疾人亲属培训的重点在于使其掌握家庭护理的一些基本知识,更科学地护理和帮助残疾人。
这次培训考虑到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所设计的诸多方面,是辅助器具适配的培训工作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相信会促进四川辅助器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今后的辅助器具适配的培训提供了经验。
[1]朱图陵,金德闻.辅助器具与辅助技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52-254.
[2]陈振声.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6):583-585.
[3]金乐民.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之探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3):244-245.
[4]王珏,邱卓英.残疾人康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