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与心电图变化的观察探讨

2012-01-25 15:03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8期
关键词:室性病患者收缩压

庞 强

(广西德保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德保 533700)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兴衰、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旨在分析及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来我院医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49~75岁,平均66岁。高血压病史2~7年。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

实行血压与心电图同步动态监测方法进行,均需在检测前3天,将所有与血压、心电图产生药效影响的药物停服方可。监测期间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焦虑并排除夜间睡眠差者,协助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包含休息、生活、运动及自觉症状等情况,以便于分析症状。动态心电图检测仪器采用美国DMI公司的8300三导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测仪,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并通过人机对话方式剔除伪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分析。动态血压检测(英国制造,OXFORD24hABPM)方法与普通测量血压法相同,仅将袖带缚于此处即可[1]。

1.2.2 统计分析

2 结 果

通过对9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同步监测,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呈双峰双谷形规律,第一高峰在6~10时,第二高峰在下午14~18时,且第二高峰的收缩压明显高于第一高峰。谷底为深夜22~2时,及午睡时12~14时。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占35%),夜间血压下降率<10%者(占65%)。白昼收缩压均值为(145±11)mmHg,舒张压均值为(86±10)mmHg,夜间收缩压均值为(138±8)mmHg,舒张压均值为(78±5)mmHg。24h收缩压均值波动在64mmHg,舒张压均值波动在37mmHg,血压升高,则缺血时长增加,心率失常尤以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频见,可见血压的变化程度与ST段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呈现高度相关的趋势。本研究中,呈现缺血性ST段改变的患者为25例(25.5%),ST段改变时伴有或不伴有T波改变,其中ST段呈水平型下降20例,ST段呈下斜型下降5例。ST段无变化,T波改变者9例,T波改变由直立变为平坦或倒置。呈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3例(94.9%),其中Lown氏Ⅲ级以上者21例(21.4%),剩余大多在血压峰值时出现,但缺血性ST段改变、室性心律失常与血压三者的昼夜波动均呈同一规律:清晨至上午波动尤为严重,夜间较稳定,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通过相关性分析可见,血压与心率的变化节奏基本一致,但血压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相关性,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肌缺血时间的直线相关性明显(系数分别为0.71、0.76),差异具体显著性(P<0.01)[3]。

3 讨 论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报道高血压病患者无论是否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复杂程度都高于同年龄组的正常血压者,室性心律失常和易损心肌等可能是大多数患者发生突然死亡的原因[2]。高血压患者的心脏功能改变、室性心律失常二者之间呈中度相关(r>0.7),且血压较高时心率失常、ST段压低的发生频次与血压低差异显著(P<0.01)。究其成因,多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压升高导致左室壁张力、舒张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异位搏动;②其本身压力负荷过重也可导致心律失常。已有研究证实:静息状态下对无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升压药,可引发其室性早搏,而后滴注硝普钠,伴随收缩压下降,室性早搏可显著减少;③高血压可引发冠脉的相对性供血不足以及心肌缺血;④高血压患者的室性早搏类型以左心室型为多,也从另一方面提示高血压先引发左室功能改变,继而导致心律失常。

本研究中发现:老年患者的高血压多呈现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明显,且以夜间收缩压增高、舒张压正常或者降低,脉压相对增大为特征。但一般而言,一次性的血压测量无法全面掌握24h血压变化情况,而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由于可在平时进行检测,且频次较高,不影响正常生活,因此,可较为全面的反应24h血压的水平、波动情况,可有效弥补一次性血压测量的不足,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调整降压方案,将24h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现今临床发现: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者较多,是否可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以便于在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微时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从而更有效的预防猝死,以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改善预后意义明显。通常,应用降压药多以控制24h血压有目标,然若应用针对急性心脏事件的药物时,应选择在起床之前使用,以防止晨起血压升高明显,而在夜间血压则降低较大。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还应兼顾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一般老年患者的缺血性ST段改变、室性心律失常与血压三者的昼夜波动均呈同一规律,这与相关报道中的心性猝死凌晨至中午的发生率较高相吻合[3]。这可能与清晨血浆中的儿茶酚胺、皮质醇分泌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而纤维蛋白原分解活动则下降,以致于血压升高,心率、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力均呈现增高的趋势,导致心脏氧量耗增加,冠脉供血能力降低明显,以致于缺血性ST段改变的出现,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由于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中较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故对于高血压患者,尤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应建议其同时进行动态血压、心电图监测,以便于及时探寻到患者出现症状的成因,明确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提供可靠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有效预防猝死,以及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改善预后意义明显。

[1]刘祖平,易正军,陈向丰.康复心脏病学[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239.

[2]杨正清,徐文选,张正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相关性的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0(6):334.

[3]刘小刚,涂秀萍,陈玉梅.实用高血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3-500.

猜你喜欢
室性病患者收缩压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