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颖
(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清新 511800)
肺炎支原体(MP)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可造成局部病灶感染,并能够导致患儿多系统、多器官的严重损伤,是重症肺炎的一项重要引发因素。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威胁小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局部地区有小范围流行现象。本文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0月的119例确诊为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3]。旨在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本组119例患儿全部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61例,女58例;年龄(5.4±2.7)岁;病程9~44d。所有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呼吸系统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多表现为阵咳和刺激性干咳,部分患儿有发热(高热)现象,伴咽喉肿痛、气喘咳痰、胸部疼痛等症状。X 线胸片主要表现为单侧大片絮状阴影?,有18例患儿伴有肺外表现特征。
通过ELISA 法,检测患儿血清 MP 抗体,使用进口分装试剂的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流程操作,进行细菌培养、痰、血生化、血尿常规的各项检查,如有需求,还可以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肝肾功能的检查。
使用金标法检测MP-IgM抗体,检测血清MP-IgM抗体,正常状态应该是滴度≤1∶40,若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值是4倍以上,或者≥1∶160,则呈现阳性。患者在发病5d~7 d后,做冷凝集素及血清MPIgM抗体实验,外周痰细菌培养、心肌酶谱、血沉、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
最初静点阿奇霉素,给药5d,间隔4d,待发烧症状减退、咳嗽减轻、肺部不再有啰音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一疗程剂量是每日10mg/kg,给药3d后,间隔4d,共进行三个疗程。对于2岁以下患儿,在入院5~7 d内,先采取头孢霉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后改用阿奇霉素治疗。
97例发热患者,属于不规则发热。热程≤9d,85例;9d以上的12例,无发热现象的22例,患儿平均年龄>5岁,119例患者均伴有咳嗽症状,学龄儿童有少许痰或以干咳为主,其中有35例是顽固性剧咳。婴幼儿多有咳痰,其中6例有喘憋症状。有56例闻及干鸣,30例肺部无异常,35例闻及湿啰音。
发热患者均进行血清冷凝集素和血清MP-IgM阳性实验。91例血清MP-IgM阳性,其中有15例检测,发现双份血清抗体检测滴度升高在4倍以上。有83例经过血清冷凝集素实验是阳性,有10例升高在4倍以上。8例降低,10例白细胞总数升高,有101例患儿属于正常的外周血白细胞含量。
治愈:治疗后症状及胸片炎症病灶基本吸收;好转:基本症状消失;X线示炎症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效:症状及胸片均不见好转。
68例经过3~5d治疗,体温基本恢复正常,体征、咳嗽减轻;经过5~7d治疗,有32例出现症状减轻,经>7d治疗,19例症状减轻。7 d内显效率89.5%。热退症状缓解后,采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进行2~3个疗程。并没发现药物性损害肝肾等器官现象,6例合并其他细菌感染,采取头孢类治疗,经7~14d治疗后,经过胸片复查,均吸收好转。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病原微生物、无细胞壁、体积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可独立生活,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MP末端结构及其特殊,能穿过呼吸道黏膜纤毛层,吸附于上皮细胞表面,后进入细胞间隙,造成细胞损害。这种损害直接造成上皮细胞脱落、肿胀和坏死,使微绒毛无法正常运动,同时浸润浆细胞、淋巴细胞,造成肺泡壁的增厚[4-6]。
根据流行病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小儿MP感染呈现攀升趋势。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有报道称我国小儿肺炎中,支原体肺炎约占20%,这与近年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有直接的关系。呼吸道外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在目前来看,是综合因素的影响:如神经毒素作用、自身免疫反应、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及细胞毒的作用,都可能诱发MP 感染。而相对于年龄越小的婴儿,发生MP感染的症状会更加严重,所以进行早期的防御和治疗,避免并发症、降低误诊率,意义远大。
通过临床检验观察,常表现为MP-IgM 阳性检查异常;CRP和WBC升高,血气分析异常。伴随着测试技术的进步,MP-IgM感染检出率也随之增强。小儿支原体感染在临床表现症状极为复杂。尤其是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则很难进行诊断,容易发生误诊。对肺炎患者,特别是反复咳嗽、持续发热,治疗疗效并不显著时,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诊治过程中,对患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伴发多器官损害时,由支原体感染造成肺外并发损害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及早检测肺炎支原体,正确做出诊断[7-10]。
MP 感染临床症状各种各样,同时还会伴发其他器官受损。但只要及时诊治,并不会出现后遗症。所以通过各项试验和综合临床进行分析,避免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误诊和漏诊,积极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发挥最好的疗效。
阿奇霉素组织穿透性好,杀菌作用强,化学结构稳定,体内分布广,具有独特的抗生素后效应。经监测证明,并没有对肝肾等脏器功能产生药物性损害,治疗效果明显,可作为首选用药。
[1]王宇波,侯金香,武英凤.浅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 88-89.
[2]吴文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32例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412-1413.
[3]袁壮,董宗新,叶启慈,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17):449-457.
[4]戴颂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 例临床检验分析[J].医学影像与检验,2010,23(7):266.
[5]杜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2010,18(2):48-49.
[6]焦爱萍.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 2010.
[7]李娟,张建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胸腔积液46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 8(18): 121.
[8]周景兴.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8): 2899.
[9]岳军,王爱荣.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18):45.
[10]唐杰英,李松柏.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69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1):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