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铁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 连 116000)
2011年9月应俄罗斯新库茨涅斯克市中心医院之邀,赴俄从事中医临床医学交流2周。通过交流加深了国外医学同道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现就几个临床案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玛莎(Маша),女,6岁,2011年9月15日就诊。该患母亲代述感冒发热1周,近3d高热体温达39.2℃。曾用西药抗菌素及安基比林解热镇痛药等,用后体温下降1h后复升。后又用亲友从中国购买的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感冒清胶囊”均无效,遂邀余诊治。患者主诉面色潮红,往来寒热,恶心欲吐,不欲饮食,头痛咽痛,二便正常。症见舌质红,苔白微黄,指纹色紫红。
辨证症见此属半表半里之“少阳证”,治则为和解少阳。处方:投自带小柴胡冲剂,嘱其每次服成人量的一半,即半袋。第2天上午随访,患儿母亲述服药后体温下降,夜里未再升高,现体温正常,患者已能进食,不恶心,无呕吐。1周后随访,患儿母亲述只服1次小柴胡冲剂,热退后未再复发。
按:在国外,一般医生在用中药治疗病人往往都不是辨病施治,所以在疗效和治愈率上不会很高。就感冒发热这一常见病来说,一般分风寒、风热、表里同病以及邪入少阳等,且在治法上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因此如不结合辨证施治,疗效是没有保证的。本例病人感冒发热,中医辨证属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故投小柴胡冲剂和解少阳而奏效。
瓦季姆(Вадим),男,39岁,2011年9月16日初诊。该患者长期胃脘疼痛,常服西药止痛。近期胃脘疼痛加重,经俄罗斯医生针灸治疗(取穴中脘、足三里、梁丘、上巨虚等)10次,无明显效果,遂院方邀余会诊诊治。该患者面色晦暗,表情痛苦,胃脘作胀,攻撑作痛,嗳气则舒,胃中时有灼热,心烦急躁,口苦咽干,大便粘滞,小便色黄。症见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舌苔薄黄,脉象弦滑稍数。辨证为胃脘痛(肝气犯胃型),治则为疏肝清热、和胃止痛,治疗取穴为内关、曲池、阳陵泉、丰隆、太冲、足三里、下巨虚,治疗手法为足三里平补平泻,余穴泻法。经针灸治疗1周,该患诉前3d针后嗳气、矢气频频,但逐天减弱,胃脘痛也逐渐明显减轻。1周后胃脘已不痛。
按:胃脘痛在临床上有脾胃虚寒、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等多种证型,因此在治疗上如果辨病治疗常取一些经验穴,虽对某些胃脘痛有所疗效,但较之特殊的某些证型则收效不佳。本例胃脘痛即是肝气犯胃型为主又兼有热象,故在治法上应以疏肝理气清热为主,健脾和胃为辅,才能取得满意疗效。以上2个案例表明,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根本原则,离开了辨证施治,中医的特色和疗效都将无法正确体现,只有遵从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无论疾病多么疑难和复杂,都能驾驭并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极佳的疗效。
伊列娜(Елена),女,61岁,2011年9月16日初诊。该患者10年前患腰椎间盘膨出,并于3年前行骨外科手术。术后自觉双下肢至两足感觉异常、麻木不适,曾在莫斯科、新西伯利亚等城市的中医诊所和当地多家医院进行针灸治疗(取穴为足三里、上、下巨虚、阳陵泉、三阴交、昆仑等),无明显效果,遂经人推荐邀余为其诊治。症见该患者腰部脊柱处有一约5cm长的手术瘢痕。自述每逢气候变化、寒冷及劳累则腰痛加重且行走不利,平素下肢大腿外侧皮肤常有牵拉、抽掣感,两足前掌及脚趾均常感到麻木且冰冷畏寒,得热则舒。
查:触及下肢皮肤不温偏凉,舌质暗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沉弦。中医辨证为肝阴亏虚、肾阳不振,中医治则为养肝荣筋、温通肾阳,取穴风市、足三里、委中、丰隆、阳陵泉、三阴交、太溪、昆仑、行间、内庭、挟溪、通谷。针刺手法:针至穴位后,先采用行气导引法调气。患者自述行此法后针感强烈、微麻,明显有由上至下放射感,且感觉两足趾向外排放凉气。后又采用烧山火手法行针,倾刻间患者自述双腿至足开始发热,甚觉舒适。留针30min。针至第7天患者腰痛已止,双下肢及两足前掌及足趾麻木怕凉感均已消失,行走如常,未见其他明显不适,患者对其治疗效果极为满意。
按: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就治疗该病而言,辨证选穴虽然重要,但要取得极佳疗效,针灸手法不可忽视。本案患者既往也曾接受中医针灸治疗,辨证选穴亦都不错,但为何疗效不显,这与施术(手法)者有其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医者采用导引行气、烧山火手法治疗后疗效卓著,则充分表明中医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应用,医道同仁一定要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同时不要忽视中医针灸治疗中的一些技法(手法)。对其要有所钻研和知晓,并能灵活运用,否则中医是得不到很好弘扬的,这一点医道同仁应切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