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兴
(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49)
猪气喘病的防控措施
杨德兴
(重庆市长寿区邻封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249)
猪气喘病,又称喘气病或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呈犬坐式腹式呼吸,不爱运动,食欲减退等。病猪长期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低,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继发感染及初次暴发也会造成严重死亡,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寒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发病较多。饲养管理不良,拥挤及环境条件的骤然改变是发生气喘病的重要诱因。2011年4月,笔者在诊疗工作中多次遇到该病,现介绍一典型病例。
2011年4月中旬,长寿区一猪场前来求诊,该猪场饲养352头肥育猪、410头仔猪,发病初期有少数几头仔猪出现咳嗽和采食减少,体温37.5℃或正常。次日病情更为严重,发病猪只增多,并波及肥育猪,场主曾青霉素治疗无效,个别急性病例发生死亡。遂求诊我站。经过现场调查,选择治疗方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发病初期:病猪咳嗽,同时,鼻孔流出少量清鼻液,稍严重的则流出灰白色粘性或脓性鼻汁,呼吸加快,体温、精神、饮食均表现正常。发病中期:病猪呈现明显气喘和腹式呼吸,呼吸次数增加到60~80次/min,咳嗽少而低沉,食欲减退不明显,体温略有升高。发病后期:病猪气喘加重,张口呼吸,呼吸音似拉风箱样,听诊肺部有干性或湿性啰音,可视粘膜发绀,食欲减退乃至废绝,体型消瘦,精神不振,喜卧怕冷,最后窒息死亡。
炎症发展期,肺膨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炎症消散时,肺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硬化,表面下陷,周围组织膨胀不全。肺的病变主要在心叶、尖叶、中间叶、隔叶的前缘。常呈间质性肺炎的变化,两侧肺病变对称。病部、健部界限明显,呈实变外观,淡灰色与胰脏相似,呈胶样浸润半透明。切面湿润、平滑,为“肉样”变。病情加重时,色加深,为淡紫红色,深紫色,灰白色或灰红色。状似胰脏组织,故称胰变。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水肿,为白灰色。切面湿润,外翻,边缘轻度充血
结合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基本可以诊断。
改善饲养环境,注意防寒保暖,增喂青绿多汁优质饲料,改善猪只的食欲,加强卫生消毒,对病猪污染过的舍具场地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对病猪进行隔离,及时消除传染源。
一旦发现病猪,应及时治疗。可以肌内注射氟苯尼考、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泰妙菌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泰乐霉素等抗菌药物。开始,2次/d。当食欲正常后,还要维持治疗,剂量减半,1次/d,连续2~3 d。大量发病,通过饲料或饮水投药也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严重的猪一定要注射给药。以上单独用药效果不明显的,可联合用药。
猪气喘病是一种流行广泛的猪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已发病的猪场,应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的“四早”方针,否则易引起继发感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要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利用定期X射线透视等检疫方法清除病猪和可疑病猪,逐步扩大健康猪群。
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本病的发生和病猪恢复健康有密切关系。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流通。猪舍要干燥,做到圈干食饱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同时做好兽医卫生工作,推广人工授精,避免种公、母猪直接接触,保护健康母猪群。母猪单圈饲养,不随便调动;小猪按窝饲养,不随便混群,并促使病母猪早日康复,能大大降低小猪的发病率;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种猪和新生仔猪注射接种猪气喘病弱毒冻干疫苗。免疫程序:每年8~10月份给种猪和后备猪注射猪气喘病弱毒菌苗1次。仔猪还可进行二次免疫以提高猪群免疫力,7~15日龄首免,60~80日龄二免。通过预防注射可有效的防止猪气喘病的发生。
目前预防猪气喘病比较敏感的药物有替米考星、泰妙菌素、氟苯尼考、盐酸林可霉素、硫酸壮观霉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等,联合用药的方式比单独使用某类药品效果明显。使用时最好配合能提高猪群免疫力的中草药,如免疫肽、黄芪多糖等效果更好。
全场猪群每年春、秋季节各驱虫1次;妊娠母猪临产前3~4周驱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驱虫1次。仔猪转群后驱虫1次,间隔2~3周再驱虫1次。新引进猪群进猪舍1周后驱虫1次,间隔2~3周再驱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