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妍 侯春凤 杨光
吉林省肿瘤医院内二科,吉林长春 130012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按组织学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CLC),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0%~85%,主要包括腺癌(35%~45%)、鳞癌(25%~35%)和大细胞肺癌(<10%),其他还有腺鳞癌等,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癌(SCLC)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速度较慢,扩散转移较晚。按照肺癌TNM 分期将非小细胞肺癌分为0期、ⅠA、ⅠB、ⅡA、ⅡB、ⅢA、ⅢB、Ⅳ期[1]。 肺癌的治疗原则就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具体部位、病理分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结合癌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改变,有计划、合理的采用相应的治疗的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的患者, 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放化疗, 对于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笔者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37 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7 例,男86 例,女51 例,年龄38~69岁;其中,大细胞癌14 例,腺癌70 例,鳞癌53 例;分期以胸部CT 确定,其中Ⅰ~Ⅱ期61 例,Ⅲ~Ⅳ期76 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及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全面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胸部CT、X 线胸片、腹部B 超、心电图、病史等。Kamofsky 评分均在70 分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无放化疗禁忌证。
1.2.1 手术治疗 对Ⅰ~Ⅱ期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 对于年老体弱肺功能差的患者,或恶性度较低者、癌分化好、体积很小的原发癌,采取作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的局部切除术方法;对于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只限于一个肺叶内孤立性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若癌瘤累及中间支气管或两叶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对于肺瘤主支气管累及隆突但是不超过2 cm,则采用隆突切除和重建术;对于癌瘤位于叶支气管,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如未累及叶支气管开口,可行楔形袖状肺叶切除。 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的患者,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术。 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辅以治疗。
1.2.2 放化疗交替疗法 采取放化疗交替进行的治疗方法, 即行化疗两周期,再行放疗,交替进行。①术前化疗 临床研究已显示,术前辅助化疗是安全的,可增加ⅢA 期NSCLC 患者肿瘤切除率,降低肿瘤分期,消除微小转移灶,延长生存期。 根据有关报告,术前接受辅助化疗对Ⅱ、ⅢA 期NSCLC 患者有显著的生存获益。辅助化疗主要用于局部晚期NSCLC 患者,具有潜在的优势。 在消灭远处转移灶中发挥的作用大于局部控制, 所以对于早期NSCLC 术前化疗也是有益的。 ②术后辅助化疗 可作为Ⅱ、 ⅢA期NSCLC 术后标准治疗。另外,IA 期患者可不行术后化疗。辅助化疗可于术后40 d 内进行, 化疗方案采取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用药,时间以28 d 为宜。③化疗方案,每日诺维本25 mg/m2,8 d;DDP25 mg/m2,1~3 d,21 d1 周期。 化疗前水化,化疗期间护胃、护肝,以预防呕吐,化疗后监测血常规指标和肝肾功能变化,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 ④放疗,采用6MV 医用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肺门、全纵隔。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照射双锁骨上区及下颈部。 原发灶前后对穿照射30~40 Gy,21~28 d 后缩野,避开脊髓照射至50~60 Gy。双锁骨上区及下颈部照射50~60 Gy。其他转移灶部位姑息射量50~60 Gy。常规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明显增加局部控制率,对于存在纵膈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对远处转移的患者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
按WHO 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进展(PD),CR+PD 为有效率,毒副反应按WHO 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0~Ⅳ度,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体检,胸部CT 扫描、部分有ECT 扫描、腹部B 超、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等。 本组所有病例均有可测量的指标来判断疗效。
137 例患者经过上述方法治疗效果,经过手术均成功清除瘤体及淋巴结,并进行放化疗。 本组病人CR57 例(41.61%),PR48例(35.04%),NC20 例(14.60%),PD12 例(8.76%),总有效率76.64%。 治疗期间出现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Ⅰ~Ⅱ度24 例(17.52%),Ⅲ~Ⅳ度22 例(16.06%);血红蛋白下降Ⅰ~Ⅱ度18 例(13.14%),Ⅲ~Ⅳ度17 例(12.41%);血小板下降Ⅰ~Ⅱ度21 例(15.33%),Ⅲ~Ⅳ度17 例(12.41%);静脉炎15 例(10.95%)。
肺癌的恶性程度居肿瘤之首,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部恶性肿瘤70%~75%, 其5年生存率约为13%, 其死亡率超过乳腺癌、大肠癌及卵巢癌的死亡率之和。 目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可切除的患者只要能够耐受手术,肺叶切除术应作为首选。 尽管与其他单一治疗手段相比,手术可为能够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最佳的疗效,但有报道指出,仅接受手术治疗的80%患者存在微病灶转移并出现复发,应考虑使用辅助的放化疗以根除局部或远处残存的微病灶。
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其临床分期进行考虑的,Ⅰ~Ⅲa 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Ⅲb 期采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Ⅳ期则以化疗为主。 联合疗法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延长生命, 有研究表明[4],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干细胞起到灭瘤作用,令肿瘤细胞同步化,增加放疗敏感性,化疗药物干扰肿瘤细胞受辐射线照射后的亚致死性损伤修复,并可阻断远处转移的发生。 放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结果优于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可缓解肿瘤伴随疼痛、咳嗽等症状。 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防止复发转移, 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
化疗用药以两种为限,多用寿命并未延长,还会增加毒性;化疗3~4 个周期即可,更多周期对治疗无益;患者身体过弱,年龄过大,采取放化疗应慎重;采用新的抗癌化学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患者存活期可望有所延长。部分局部的晚期肺癌可进行放疗,特别是能精确定位的放疗,这类放疗可在杀灭更多的肿瘤细胞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有望延长生存期。
用药期间[5],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纳差、腹痛、腹泻,定期监测肝功,定期检测患者身体状况,有无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降低的患者要注意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嘱患者使用软毛的牙刷,防跌倒、防撞伤,注意观察大小便颜色,女性患者需观察月经量的多少,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的情况,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或输注血小板。 采用紫外线消毒病室,2 次/d,定时通风换气,保持患者口腔和皮肤黏膜清洁,嘱患者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其与患者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本组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产生的毒副反应主要是由化疗后加放射治疗加重了骨髓抑制,产生胃肠道反应及轻度白细胞降低,但经药物治疗后,均在短期内恢复,不影响治疗进程。 本组治疗表明,放化疗联合疗法,对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较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1] 宋丽,范理宏.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83-84
[2] 原艳军.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91):61.
[3] 金京哲.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J].中国医疗前沿,2011,6(3):17-18.
[4] 李俊峰.化疗加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072-1073.
[5] 鲁华,叶佳,桑娟.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7):66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