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诗明(湖北省远安县畜牧兽医局)
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我国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少数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指导、监管未及时到位等原因,致使部分畜禽养殖单位在发展畜牧业生产时,破坏了农村环境,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各畜禽养殖单位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社会、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及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纲要要求,把保护农村环境纳入地方畜禽养殖建设规划中,并将畜禽养殖建设规划做翔实、做科学。规模养殖场(小区)的规划布局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规范管理”原则,遵循社会公共卫生准则,地势低于村民居住区,交通应便利,有良好的水、电、路等公用设施配套,远离水源保护区、旅游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同时,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对养殖场所进行绿化,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减弱噪声,优化养殖环境。
实施农、林、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各地应因地制宜,遵循生态学原理,积极推广如鸡粪养猪、猪粪喂鱼、鱼塘废物做植物肥料,以沼气为纽带,“养殖-沼气-种植”结合、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畜禽饲养方法。规模养殖单位还可以实施“发酵床养猪技术”(“自然养猪法”),即在猪舍的地面上,根据肉猪、肥猪等不同类型的猪群,铺设一定厚度的玉米秸秆、谷壳、锯末和菌种等混合物,猪群生活在上面,所排泄的粪尿经微生物完全发酵,迅速降解和消化,实现粪污“零排放”,彻底解决猪粪尿对水资源环境和农田的污染。“发酵床养猪技术”还能有效降低因作物秸秆烧荒带来的大气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作用更加显而易见。
1.要把握科学使用疫苗和投入品环节。各畜禽养殖单位要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尽量选择能加速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消化降解的饲料。在疫病防治时,要选择没有化学残留的药物进行医治,严禁滥用抗菌药物,防止造成动物产品残留污染或随动物粪尿排出,污染水源、土壤,从而污染整个人类生存环境。
2.要把握畜禽养殖污物排放环节。2003年,国家发布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按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不同规模分别规定了水污染物、恶臭气体的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水量,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规模养殖单位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严格遵守、执行到位。
3.要把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环节。各地要以村组、规模养殖小区为单位,建立统一的、标准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按相关要求对病死畜禽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举报奖励制度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偿机制,对举报经营、运输及随意处置病死畜禽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畜禽养殖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坚决杜绝发生随意丢弃病死畜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