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玲君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浙江 温岭 317500)
心脏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心脏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下降[1]。由于个别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再加上工作、天气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心脏病尤其是心脏猝死、心脏骤停为代表的一批急性危重心脏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因此在发病初期做好急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是降低危重心脏病例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现将我病区60例急诊危重心脏病例观察护理总结如下。
本组60例心脏病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25~55岁,平均38岁,其中25~35岁5例,35~45岁26例,45~55岁11例,55岁以上18例;冠心病24例,肺心病5例,高心病27例。
1.2.1 救治要点
①运用抗心梗药物和血管扩张手段增加心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以改善心肌供血状况,防止心脏急症进一步恶化。②调整血压指数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必要时可使用降低脑压、利尿等有效手段。③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扶本、提气、舒经、活络[2]。
1.2.2 护理要点
①保持患者半卧位,放低头部高度以免呕吐物和分泌物堵塞患者呼吸道。②氧气吸入。心脏病危重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对于不同病例应给予不同的氧气吸入流量和浓度,对于肺心病和心梗应注意给予低流量不间断的氧气供给。③严禁患者下床活动、交谈、情绪激动、饱食、饥饿和进辛辣油腻的食物,保证大便的畅通和湿度。④密切关注所给药物的用药反映和病例体征。关注滴速,滴速是诱发心梗和心衰的主要因素,主要关注眼压和脑压。
1.2.3 救治方法
运用静脉通道、心内注射、氧气吸入等方法将舒血宁、甘露醇、硝酸甘油、三联针、丹红等有效扩张药物和手段来改善血管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能力,并降低控制血压和脑压。
1.2.4 护理方法
①保持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抢救通道。密切关注滴速,根据用药不同和病例实际状况确定相应的输液速度,保证抢救和治疗效果。②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心率、呼吸指数变化。③密切注意和定时检查各项神经反射状况并详细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④基础护理 保证呼吸道和消化道、泌尿排泄系统畅通,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采取正确体位保持头部舒适,同时注意抢救后病患的饮食和起居,防止过饱和饥饿引起的体征异常,避免病患情绪过于激动和身体过于疲劳[3],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在护理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各种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1.2.5 用药
根据其原发病因和不同体征作出相应的用药处理。高血压引起心脏病可使用:复方丹红注射液、磷酸川穹嗪注射液、硝酸甘油、甘露醇、 呋塞米等。肺心病引起的心脏病:左氧氟沙星或者头孢类消炎药品、舒血宁、氨茶碱、痰热清等。
本组60例患者无1例死亡,经综合救治护理后均康复出院。
心脏病急诊病例是目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对人群危害较大的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工作压力的逐步增大,使心脏病急诊病例日益增多,患者平均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且心脏病急诊病例突发性较强病情较为危重,因此对于抢救时效性和救治护理的准确率要求较高,应引起广大心脑血管病急诊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本文患者的救治成功利益于两个方面:一是抢救和处理及时,心脏病急诊突发性较强,如处理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和后遗症。二是观察和判断得当,首先应及时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电图等各项生命体征,并询问家属和相关知情人以了解患者原发病史,确定心脏病急诊类型和原因,便于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和护理方案[4],抢救时应根据心脏病急诊的类型和致病原因采取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手法,切实保证患者血管和冠状动脉供血供氧通道的畅通,同时注意有效控制脑压和血压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抢救效果,注意患者的饮食和活动,避免由过饱或饥饿造成的心脏负担过重而加重病情。
[1]张益,毛继康.心脏性猝死的诱因探讨[A].201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2]王慧莉,辛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成功1例护理体会[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
[3]刘晔,李云秋,周璐.一氧化氮吸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49-750.
[4]陈凌,申铁梅,林丽霞,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床边排便活动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