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萍 孙 亮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南岗分院,150001)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以其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亦称“疕风”、“松皮癣”。其病程长,易复发,难以根治。我院皮肤科通过中医特色药浴联合拔罐疗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银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关于护士的常规护理和辨证施护方面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心理护理:情志属中医心理范畴,与银屑病有密切的关系,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有重要作用。情志刺激可使病情加重恶化;七情调达有利于疾病康复。故心理护理应贯穿银屑病治疗的始终。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皮损影响容貌、难以根治等原因,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烦急躁、悲观抑郁、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相应症状。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初即应主动、热情,以诚相待,不流露一丝的轻视与厌烦情绪,使患者没有被排斥的感觉。并向同室病友解释本病没有传染性,嘱其互勉共胜病魔。护士应多与病人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告诉患者本病虽然难治但并非不治,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与疾病的关系,解除其思想顾虑,保持情绪舒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社会背景、文化层次、性格爱好等,可以主动引导其通过听音乐、读书、看报、聊天、下棋、做体操等娱乐活动来分散注意力,使其缓解紧张情绪,精神愉悦,做到“恬淡虚无,正气从来”,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有利于病情向善。
2.起居护理:病室宜安静,常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室温18℃~28℃,相对湿度30%~40%,保持床铺整洁,及时清扫皮屑。患者宜穿柔软、吸汗、透气的棉质衣物,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配合中医天人相应的季节养生作息,春季宜“夜卧早起”,夏季更需 “夜卧早起”,秋季宜“早卧早起”,冬季宜“早卧晚起”。对于长期睡眠异常患者,助其调整睡眠时间,规律起居。如夜易失眠,则白天不宜长时间卧睡,避免晚餐过饱或饮茶水、咖啡,可以适当运动,劳逸结合,睡前宜温水泡脚等,必要时可合理服用安眠药。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防止褥疮,如有破溃,可用龙胆紫药水防止感染。
1.饮食护理:自古药食同源,且中医治病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所以饮食调护十分重要。中医认为,银屑病之鳞屑乃津液化生,银屑病患者长期大量脱屑,伤阴耗液,所以银屑病患者宜适食桑椹、枸杞子、何首乌、白芍、百合、牛奶、蜂蜜、甲鱼、海参等滋阴之品。所有银屑病患者均应忌辛辣腥膻等动风之品,戒烟酒。对于不同证型,其饮食应不同侧重。①血热内蕴证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莲、藕、西瓜、梨、黄瓜、绿豆、百合、薄荷等,多饮水;②血虚风燥证者饮食宜清补,平补,如鸭肉、瘦肉、百合、黑木耳、大枣等,以增强抗病能力;③气血瘀滞证者应低脂饮食,宜食山楂、桃仁、柚子、银杏、金橘等,可每天少量饮用红葡萄酒以助行气活血;④湿毒蕴阻证者应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忌生冷油腻食物;⑤火毒炽盛证者饮食应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多食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且可辅助排便,使毒从便出,应合理搭配食物,但不能一次过多摄入。另外,对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守糖尿病饮食,合理应用胰岛素,有利于病情恢复。
2.中药药浴联合拔罐疗法护理:中医学认为,中药药浴法通过气热、水热与中药汤剂的共同作用,使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提高皮肤新陈代谢率,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令药物直达病所发挥疗效。而拔罐疗法可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祛除人体表层乃至深层组织的风、寒、湿、热、瘀、毒等病邪,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通畅气血、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我院皮肤科采取上午药浴,下午拔罐,隔日一次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实际操作的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给予辨证施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浴护理:①药液准备:血热内蕴证予以清热凉血、解毒消斑之汤剂,此证患者往往瘙痒剧烈,常搔抓成性,若有新抓之血痕不宜药浴;血虚风燥证予以养血滋阴润肤熄风之汤剂;气血瘀滞证予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之汤剂;湿毒蕴阻证予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之汤剂;湿毒蕴阻证者若皮损面积广泛,有大面积糜烂或脓疱者应先待其糜烂面或脓疱消退后再进行药浴治疗。煎汤药时要注意先煎与后下等特殊煎药法,煎熬次数以及时间长短必须与医嘱一致。②浴前准备:核对床号、姓名。详细了解患者既往史,向其说明药浴的注意事项。准备好急救箱。药浴的水温为36℃~38℃,不可过热。10岁以下儿童、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及女性患者月经期间不予药浴治疗;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予药浴治疗。③浴中护理:药浴时应有专人守护,注意保持浴液的温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应重点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恶心、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大量汗出等症状,一旦发现,马上停止治疗,让患者在浴室内暂行休息,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对患者对症处置。④浴后护理:浴后要注意擦干身上的浴液、汗液,穿好衣服,稍加休息,避免室外活动以防止感冒。观察患者浴后皮肤有否异常,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2)拔罐护理:①操作前:询问患者皮肤是否过敏,是否晕针,有无水疱、脓疱,避免在过敏、疱疹及皮损处施术。火罐应选取透明玻璃罐,罐口光滑无裂痕,口径不宜过大。需刺络拔罐者准备三棱针,需走罐者准备普连膏。②操作中:动作轻巧熟练,火罐吸力均匀有力,及时与患者沟通有无不适感,如发现大量水疱发起立即停止施术。血热内蕴证者宜施刺络拔罐法,针刺0.4~0.6cm即可,点刺宜快,勿深,血出即可,然后留罐;血虚风燥证、气血瘀滞证患者可施走罐术,先于预施术部位涂以普连膏,宜薄不宜厚,均匀即可,走罐结束后即可留罐。留罐时间大约15~20min,留罐时给患者盖好衣被,注意保暖。③操作后:取罐时切忌硬拔,应用指压开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中轻松取罐。施刺络拔罐者用消毒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擦去血迹,再用碘伏消毒针眼处;施走罐术者用温水蘸湿毛巾清洁肌肤。
患者出院后,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应规律起居,避寒暑,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感冒、情志刺激等不利因素,消除慢性诱发感染灶,如咽痛、扁桃腺炎等。宜清淡饮食,少食辛辣、油腻、腥发之物,戒烟酒。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避免搔抓皮肤。有条件者可坚持温泉洗浴。禁用刺激性外用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