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污染与畜产品安全辨析

2012-01-24 22:24:21李晓双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中国畜牧业 2012年21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畜产品添加剂

文│李晓双(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

饲料污染即食品污染,饲料的安全与卫生直接影响到饲喂动物的安全与健康,间接影响到人类的安全与健康。被污染的饲料有的直接造成动物中毒发病,给动物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有的通过饲养动物的排泻造成土壤、水源等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有的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通过畜产品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优质、无污染的饲料是生产绿色畜产品的基础。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药物、微生物等不仅影响绿色畜产品的生产,而且严重影响畜禽的健康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一、饲料污染对畜产品安全的影响

1.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饲料本身含有一些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胃肠胀气因子、硫葡萄糖苷、棉酚、生氰糖苷等,它们对动物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对动物的脾脏及肠道具有伤害作用;硫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硫氰酸酯、恶喹烷硫酮等,可导致动物甲状腺肿大;棉酚,特别是游离棉酚,具有极强的毒性,对动物的危害很大。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人食入后即可造成中毒。植物饲料在生长过程中可富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汞、铅、铝、铬、砷等),并会残留一定数量的有机农药(DDT、BHC、三氧乙烯等)和一些放射性物质,通过饲料、饲草和饮水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一方面影响畜禽健康,另一方面可残留在畜产品中,对人体有致癌和损伤等潜在危害性。常用的肉粉和肉骨粉、鱼粉、骨粉、贝壳粉及蛋壳粉等,如果含有致病因子,则会导致动物患病,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2.饲料中的细菌病毒微生物。饲料常受到细菌病毒微生物污染,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畜产品的质量。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多数霉菌都能引起饲料原料的霉变,如黄曲霉菌、青霉菌、镰刀霉菌等,尤其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对饲料原料造成的污染最为严重,是致癌物质中毒性最大、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其次还有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单端孢霉毒素等,这些毒素除对动物本身有很大影响外,若残留在畜产品中,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人的死亡。病原体污染饲料继而污染畜产品,这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朊病毒等。例如克雅氏病主要是人食用了被疯牛病因子(一种朊病毒)污染的牛肉后,通过消化道感染,致病因子进入人肠道淋巴组织后,在其中繁殖,随后经循环系统到脾、扁桃体,最终宿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蛋白右旋结构,造成海绵状脑病。

3.饲料中的药物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管理,每一种药物添加剂都规定了适用动物、用途、用法、用量、休药期等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其产品标签中标明。但是个别生产企业不执行国家规定,任意添加,产品标签混乱甚至不标示、不明示,滥用兽药特别是使用违禁的激素、镇静剂、兴奋剂及抗生素等,不遵守停药期、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一些稀有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允许应用于饲料工业,但它们的安全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生产过程中若计量不准、搅拌不匀,极易造成蓄积中毒。我国将维生素类、矿物质元素类添加剂划为营养饲料添加剂,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元素添加剂的添加只规定了最低量,生产企业超量添加的现象普遍存在。另外,一些矿物质元素添加剂的原料质量比较差,某些还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如饲料中超量使用砷、铜和锌等制剂会导致畜体组织和器官内某些元素大量沉积和过度排泄,既影响畜产品质量,又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措施

1.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检测体系。饲料安全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出口贸易,关系到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饲料安全即是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饲料安全问题。根据我国饲料安全问题的特点,国家颁发了一系列法规和管理办法,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宣传饲料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饲料法规和条例,转变从业者的观念,提高其认识。还应完善检测方法,建立企业饲料及违禁药物检测与官方监督抽检相结合、动物免疫与定点屠宰相配合的双重管理机制,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扶持国家和部省级饲料质量与安全检验机构,建立饲料安全评价基地和饲料安全监控信息网、完善饲料标准化体系、改善检测条件、加强监控和执法力度。对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生产、销售、使用等全方位严格管理。

2.严格控制饲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饲料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包括饲料原料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和饲料运储加工过程的污染控制。控制饲料原料生产过程污染的较好办法是建立专用饲料生产基地,并加强管理和保护。饲料生产基地应远离工矿企业,避免工业废弃物污染;生产基地内无被污染河流通过;土壤条件良好,各种化学成分符合要求;注意选择抗营养成分含量低、无污染的优质饲料作物品种;使用地下水或自然洁净水灌溉,禁用被污染的水源;施肥以农家肥或有机肥为主,少用化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病虫害,严格禁用剧毒农药,必要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高效、低残留农药,并控制用量,在收获前两个月内停用;严格按照绿色饲料生产程序生产的优质饲料应该有较高的价格,否则会影响饲料的绿色程度和生产绿色饲料的积极性。控制饲料运储加工过程的污染,应加强饲料卫生的检测,严防购进污染有霉菌、农药,特别是含有重金属毒物和化学毒物的饲料原料,严防被污染的配合、混合饲料流入市场;饲料原料和成品料应保存良好,防止发生霉变、氧化变质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饲料加工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各参数,注意设备的清扫,避免输送及混合过程中的分级和残留,保证适宜的粒度和均匀度,避免各类营养物质被破坏,降低饲料中的有毒物质含量,提高饲料品质。

3.严格控制饲料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科学选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必须来源于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同时还应遵守如下准则:优先使用绿色饲料;禁止使用转基因方法生产的原料;禁止使用工业合成油脂;禁止使用以哺乳类动物下脚料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禁止使用畜禽粪便作饲料;选择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饲料添加剂,并符合《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禁止使用任何药物性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激素类、安眠镇静剂类药品等。我国饲料法规已明确规定饲料产品不得添加未经国家批准或已明令淘汰的药物种类。由于地区差异、饲养条件和气候条件不同,畜禽的疾病不同、致病菌差异也较大,必须选用对当地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且化学性质稳定、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以产生最佳的防病、治病和促生长的效果。可选用中草药制剂防治疾病以减少残留。选用药物时,必须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目的来确定恰当的添加量,严禁超量添加,防止蓄积中毒、药物残留,减少药物浪费;畜禽在屠宰上市前应有一定的停药期。实验表明大多数抗生素在体内消失期为2~14天,因此停药期一般为1~2周。

4.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开发新型绿色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推广使用无毒、无害、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可以减少或取代药物在饲料中的使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药物在畜产品中的残留,例如植物提取物、酶制剂、酸化剂、微生态制剂等。要以研究开发蛋白质饲料、农副产品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为重点,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加速研制并推广生态型饲料,大力推动专用饲料科学配方技术,研究不同因素对动物营养需要量影响的定量关系并将其作为营养需要量数学模型变量,精确动态地评定不同条件下动物特定的营养需要量,科学降低日粮营养供给中的安全裕量及超量供给,减少营养物质的排出。此外,要加强生物工程技术及饲料营养理论的研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要提高信息网络技术化在饲料生产和经营中的应用水平。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畜产品添加剂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上海涂料(2021年5期)2022-01-15 06:09:48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日农业(2021年3期)2021-03-19 08:37:52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中国畜牧业(2017年2期)2017-03-14 09:27:20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
常用谷物饲料原料营养成分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