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医药传承工作促进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2-01-24 13:58赵文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医药民族

赵文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不仅在历史上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至今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工作,民族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民族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名老民族医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民族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民族医药发展不协调,民族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等。如何扶持和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做好民族医药传承工作是开创民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1 挖掘和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知识是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

挖掘和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知识工作主要在于研究挖掘民族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医籍,构建民族医药知识库;收集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用药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的传承方法和个体化诊疗体系;对传统制药技术和老药工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的工艺技术等方面。

构建民族医药知识库,要开展民族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支持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民族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目前,约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对19个民族的83种医药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其中羌、侗、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发掘整理是建国以来第一次。

随着一批名老民族医的相继谢世,真正有志于投身民族医药工作的年轻人日渐减少,民族医药后继乏人,名老民族医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我们迫切需要做好名老民族医药专家的医技医法、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的传承工作,研究整理濒临失传的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建立高效的老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方法,可以依托现有民族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选派一些思想进步、勤奋好学、有志于民族医药事业并具有较高民族文化水平的青壮年,拜名老民族医为师,既当学生又当助手,协助整理名老民族医的宝贵经验。也可仿效中医办班的办法,前期集中上课学理论,后期分散跟师学临床。同时鼓励有真才实学的民族医药人员著书立说。

在民族医药技术规范和推广方面,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一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要整理研究传统民族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

2 加强民族医药传承教育,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根据民族医药传承教育现状,制订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在培育民族医药人才队伍上,主要有高等院校教育、基层队伍培养和新一代领军人才培养三大梯队。

加强民族医药院校教育工作:建国以来,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了民族医药教育体系,以继承和发展民族医药。蒙医药、藏医药、维医药也相继纳入了国家高等教育轨道,建立了各自的中、高等民族医学院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国部分教育机构开展了藏、蒙、维、傣、朝、壮、苗等民族医药专业和中医专业民族医药方向教育。藏医、蒙医均开展了博士、硕士学位教育。

但由于民族医药教育机构基础薄弱,人才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毕业后独立工作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医药进一步继承与发展。进一步加强民族医药院校教育,促进民族医药的传承,应重点加强民族医药院校教育工作。根据各民族医药目前的不同发展阶段,调整其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按照各民族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民族医药基础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加强民族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做好国家支持建设的民族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民族临床教学示范基地。

基层队伍培养:民族医药从业人员主要是基层草医、乡村医生,他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许多人未接受过系统的民族医药教育,受专业知识所限,无法真正领悟到民族医药的精华。我们应鼓励基层民族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民族医药执业医师带徒培训,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民族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将乡村具有民族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

新一代领军人才培养:民族医药的有效传承和发展,需要一批具有深厚民族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和组织才干的民族医学带头人。他们要具备对民族医药传统知识和技术逐步开展系统的继承、整理和挖掘研究的能力,还要能够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和挖掘民族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建立民族医药知识库,在丰富和完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的同时,丰富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继承是民族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民族医药发展的动力,新一代民族医药领军人才要在系统继承民族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民族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民族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造就一批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首先要做好全国老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优秀民族医临床人才培养工作。近十年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共有近60人次民族医药指导老师培养了约70余位继承人。在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临床人才研修等项目,以及在医改人才培养项目,如免费定向医学生培养、县级医院骨干培训、全科医师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项目中将民族医药纳入,并加大力度。要鼓励和支持一些热爱民族医药事业的西医药人员,特别是高级西医药人员,学习和研究民族医药学。

继续教育方面,要依托各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一批民族医药继续教育示范基地。要求民族地区民族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民族医药情况,建立省级、地市级、县级民族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加强民族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完善民族医药继续教育工作。

民族医药源于自然,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疑难重症治疗上有独特理论和诊疗技术,疗效确切,费用相对低廉,这些特点和优势,为民族医药自我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发展民族医药事业,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各民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日趋多元化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我国的民族医药事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对民族医药的方针、政策和要求,扎扎实实做好各项民族医药工作,努力促进民族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医药民族
我们的民族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传统医药类非遗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