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2012-01-24 13:50蔡玉鸣王小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9期
关键词:恐惧心脏冠心病

蔡玉鸣 王小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痉挛,使冠脉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是经皮穿刺周围动脉(股动脉或桡动脉等),沿动脉向心方向送入导管、球囊及(或)支架等介入治疗器械至目标冠状动脉,对其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及疏通的一种心导管技术[1]。近年来,随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治疗效果好,能避免开胸手术的创伤,目前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虽然介入手术的创伤小、痛苦小,但仍然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2],容易引起患者强烈的心理反应,加之患者对手术不理解,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大多数择期手术、病情稳定的患者术前有明显焦虑,占76%;必须手术和病情严重者术前顾虑较小,占24%。因此,对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笔者所在科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共实施了303例心脏介入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1年1-6月303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性220例,平均54.79岁,女性83例,平均59.22岁,其中冠脉支架置入术87例,男64例,女23例,平均54.6岁,占心脏介入手术的28.7%,其中年龄最小36岁,最大80岁,手术成功率100%。

1.2 心理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脏手术属于一项重大的手术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必定会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如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3]。

1.2.1.2 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介入治疗造成的痛苦,担心手术医师技术的熟练程度、手术的风险程度、成功几率以及自身对手术的心理承受能力。

1.2.1.3 对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担心昂贵的手术费用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经济条件极差、病情又很重的患者[4]。

1.2.1.4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急症,死亡率极高,患者有濒死感,心理处于极度恐慌状态。患者在恐惧的同时会表现为自卑、无助,心理承受能力很差,而心理治疗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消除由于心理原因带来的躯体症状,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针对以上问题,安排责任护士加强病房巡视,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了解患者的诉求,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为患者排忧解难。责任护士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具体情况[5],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家庭经济状况、性格特点、应激反应程度等,制定符合患者个性的心理指导计划。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时,通过向患者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心脏介入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本院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4],疾病预后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目的、意义,术前准备内容和必要性,手术的周密安排及安全措施,术后注意事项等,也可以邀请心脏介入手术成功者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的感受和心得体会,通过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减轻患者恐惧、焦虑心理,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对于担心难以承担手术费用的患者,可告知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已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凡参保人员,均可享受医保政策,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尤其是手术前夜,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术晨保持心情愉悦,消除焦虑、恐惧的心情,坦然接受手术。

1.2.2 术中心理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的手术过程中,患者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密闭环境,周边围绕着一些大型检查设备,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很敏感,再加上患者对心脏手术缺乏了解,更容易产生紧张、烦躁、恐惧、焦虑的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术前,应向患者简单介绍介入室内的情况,手术过程及手术大致所需时间,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配合要点,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情绪变化,对异常紧张、焦虑的患者,工作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谈一些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注意力,使患者放松紧张情绪,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积极配合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的喜讯,消除患者的疑虑。

1.2.3 术后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术后仍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进行较系统的心理护理,由于此时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认为手术已经成功,已无后顾之忧,对疾病盲目乐观,甚至不听从医护人员的指导,往往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介入治疗后第一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介入手术后无并发症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活动,可先在床边适当活动,待适应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并说明术后坚持早期活动可有效降低由于血流缓慢、血液再灌注不足而造成新鲜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向家属说明过度保护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危害,术后坚持按时服药,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的重要性。

2 结果

对30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手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予患者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焦虑情绪,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能极大程度为介入诊疗手术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比较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肯定等优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模式也较以前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已从以前简单的护理手段逐渐延伸至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一体化服务。因此,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使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疼痛减轻[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的心理困难,减少焦虑、忧郁、恐惧等情绪,根据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通过积极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各个时期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能在术中、术后积极配合,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疗效。另外,护士也要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6]、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要富有同情心,并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随时满足手术患者的心理需要,让患者感到满意,有安全感。本组资料中,通过加强冠心病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及时了解和解决了患者术前存在的思想顾虑,并于术中、术后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抚,为介入诊疗手术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

[1]周立,王蓓,毛燕君.介入治疗护理管理与操作[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86.

[2]赵莹,张雪媛,郭莉.术前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3):30.

[3]毛瑞英,王建辉,常文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74.

[4]李春梅.手术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护理干预[J].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4(93):3778.

[5]朱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5,12(12):76.

[6]卢娟.172例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J].中华综合医药卫生研究,1998,6(1):447.

猜你喜欢
恐惧心脏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心脏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表达恐惧之情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